李儉儉
摘要: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不僅要對不同的投資方案進行比較和選擇,還要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籌措資金,以及對資金的日常運用進行管理。企業能否有效地預算所需資金的金額,是否能有效地籌集資金,并將其配置在適當的地方等,這些企業財務活動的有效與否不僅關系到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本文試圖在論述現金預算的內容與意義的基礎上,對它在企業財務管理的地位進行探討,并簡單介紹一下現金預算的編制,以期引起財務管理者的重視。
關鍵詞:現金預算企業財務管理探討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運行機制與企業體制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企業的財務活動已成為連接市場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不再是簡單的資金收付活動,而是包括資金籌措、投資決策與日常管理等多項內容在內的十分復雜的活動。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企業管理者財務管理水平的逐漸提高,現金管理在財務管理中越來越重要,現金的預算管理是現金管理的核心和方法。目前,我國多數企業的財務管理者都在為企業的融資犯難。他們注重的是籌資總量(即現金需要量),而忽略了現金預算管理。
一、現金預算的內容
現金管理是財務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涉及到企業使用資金的效率問題。任何一家企業都離不開現金,因為企業的大多數支付都需要通過現金來完成。然而企業又不能持有太多的現金,因為現金是一種不能帶來直接收益和價值的資產。因此任何企業在現金管理中都謀求現金的最佳余額。
現金預算是指企業在預算期內預計現金收支、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預算,它真正動態地反映了企業的現金余缺。它包括預計現金收入、預計現金支出、現金多余或不足、資金的籌集和運用四個部分。預計的現金收入主要是銷售收入。還有一少部分的其他收入,所以預計現金收入的數額主要來自于銷售預算。預計的現金支出主要指營運資金支出和其他現金支出。具體包括采購原材料、支付工資、支付管理費、營業費、財務費等其他費用以及企業支付的稅金等。現金預算通過對企業的現金收入、支出情況的預計推算出企業預算期的現金結余情況。如果現金不足,則提前安排籌資,避免企業在需要資金時“饑不擇食”;如果現金多余,則可以采取歸還貸款或對有價證券進行投資,以增加收益。
二、現金預算的意義及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
(一)提高企業回避財務風險的能力
企業經常需要有足夠的現金來支付職工工資,償付應付賬款與票據以及其他到期債務,不能及時償付債務,稱為“無償債能力”。無償債能力的企業,可能被迫宣告破產。即使經營管理得很好的企業,在市場銀根緊縮、自身搞基本建設、擴大銷售活動或生產規模的時期,有時也會感到頭寸短絀。因此,企業經營者必須小心翼翼的規劃現金流量,使手頭現金隨時夠用。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指出,企業持有現金的動機主要有三個:第一,交易動機。這是營業性和資本性的目的所產生的一種日常業務需要。第二,預防動機。這是為了應付意外事件而做的現金準備。第三,投機動機。其真正含義是企業應持有足夠的現金以抓住隨時可能出現的盈利機會。作為生產經營單位,企業應確定最合理的現金持有量,即現金存量花費的代價最低。又能確保現金需求的持有量水平。如果現金持有量太大,會降低企業收益水平;如果現金持有量太小,又可能影響交易的正常進行以及意外的現金需要,產生中斷交易的風險。這就要求財務人員下一番功夫,測定出本企業最合理的現金持有量。最合理的現金持有量能使企業的現金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三者的綜合成本最低。其中,機會成本是指企業為了維持一定的現金存量而放棄了一些投資獲利的機會;管理成本是指企業對置存的現金資產進行管理而需要支付的代價;短缺成本是指企業由于缺乏必要的現金資產,不能應付必要的業務開支,而使企業蒙受各種損失。企業可根據三種成本與現金持有量的關系,利用“現金持有量成本分析圖”法找出三者綜合成本最低點。企業在這個成本最低點時的現金持有量,即為企業最合理的現金持有量。現金預算通過對現金持有量的安排,可以使企業保持較高的盈利水平,同時保持一定的流動性,并根據企業對資金的運用水平決定負債的種類結構和期限結構,使企業在債務到期時不至于很被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而其中對企業影響最大的則屬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支付風險,這種風險是由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不確定性與債務到期日之間的矛盾引起的。許多企業正是沒有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甚至于破產。
現金預算可以預測未來時期企業對到期債務的直接償付能力,可以直接地揭示出企業現金短缺的時期,使財務管理部門能夠在顯露短缺時期來臨之前安排籌資,從而避免了在債務到期時,因無法償還而影響企業的信譽,為企業以后融資增加阻力。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促進了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的合作與交流,減少了相互間的沖突與矛盾
現金預算是以銷售預算、生產預算、直接材料預算等各項經營預算為基礎的,需要他們提供的數據,而銷售預算是各項預算的基礎。這就需要企業加強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相互之間提出改進建議,明確了各部門的責任,便于他們之間的協調,避免由于責任不清楚造成相互推委的事件發生,調動了企業各部門的積極性,為企業搞好現金預算奠定基礎。
(三)提供企業績效評價標準,便于考核、強化內部控制
現代市場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大系統,單個企業在這個大系統中僅僅是一個分子,企業要在復雜多變、激烈競爭的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強化和依賴于有效的經營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面,處于整個管理的核心地位,而現金預算則是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別在企業發展日趨成熟、企業組織規模增大、結構日趨復雜的大型企業管理中,由于現金流量與企業的生存、發展、壯大息息相關,所以企業越來越關注現金流量信息。實踐證明企業對現金流量的管理與控制已成為財務管理的關鍵。
三、做好現金預算管理
(一)現金預算的編制方法和步驟
現金預算的編制方法一般有兩種:現金收支法和調整凈收益法。現金收支法是對現金的收入和支出分別進行列示的一種編制方法。調整凈收益法是將權責發生制基礎下的凈收益通過系列調整變為收付實現制基礎下的凈收益,從而編制現金預算的一種方法。
現金預算的編制主要采取以下幾個步驟:
1、財務部門將當年預算計劃及實際執行情況,明年預算表格下達各部門。2、各部門根據銷售預測。結合下達的預算表格要求和本部門的需求填報自己部門的明年各項預算數。3、財務部門根據各部門上報資料進行分析、匯總。4、對于需要修改的數據與該部門進行協調。5、將最終的預算結果上報總經理批準。
6、將批準結果分解下達。
(二)現金預算的執行和調控
預算執行即預算的具體實施。預算執行環節主要應做好預算執行情況的真實、完整的記錄,有效進行有關預算信息的收集與反饋。這必須借助高效的預算核算系統。預算調控是指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協調以及日常控制職能,是預算協調、預算調整、預算監控等職能的總稱。
(三)現金預算的考評
在一期預算結束之后,需要對預算實際執行情況與預算目標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大小反差異原因進行分析,并進行預算考評。預算考評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通過分析評價,掌握預算的運行狀況、成績、存在的問題及環節,并借以查明產生問題的原因,從而為堵塞漏洞、糾正偏差提供思路;二是提供分析評價,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評價并兌現獎懲,而且為下一輪預算管理確定預算目標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