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翔燕
有人說國企是共和國的長子,那么國企的領導人就是長子的大管家,其反腐倡廉建設倍受社會關注,甚至成為輿論焦點。近幾年來,國企領導干部違法亂紀屢見不鮮,說明國企管理監督體制存在嚴重缺失,如不亡羊補牢,不僅繼續誘使國企領導腐敗,而且將使國家蒙受更巨大損失。
一、國企違法亂紀高發對象。
國企里能濫用職權、貪污賄賂、腐化墮落、失職瀆職的一般是領導于部和關鍵崗位人員。
一是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國企領導和一般的黨政機關領導不同,他們不僅掌握著“人權”,還掌握著“財權”,在企業里擁有絕對的權威,很容易摧毀企業的內控機制,從而給各種違法亂紀的人創造了便利。而且在地方政府,只要企業能做大做強,政府領導就滿意,對企業負責人的其他行為基本上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正因為這樣,領導的腐敗就會趨虛而入,將企業利益的天平向自己的“利益集團”傾斜。
二是財務人員。會計崗位具有自身的特點,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會計人員直接接觸貨幣資金,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要求相當高。在同樣不講原則、違背道德操守的情況下,財務人員比其他崗位的人員給造成企業損失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三是特殊階層、關鍵崗位的人員。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采購員崗位非常關鍵。有些供應商為達到其銷售的目的,想辦法以金錢或其他方式來誘惑采購人員,與供應商形如兄弟,生活闊綽。一般來說,采購人員工資并不高,但有的人動不動買車買房,干著灰領的工作,過著白領的生活,如無特殊家庭背景,必有貓膩。
領導的司機就是特殊階層的一類。其社會地位高,經濟地位難以估價。其一,他“借職務之便”為自己、為別人干成許多一般人做不成的好事,這就是司機的特殊本領。其二,領導的司機報招待費、小車保養費、維修費、車內裝飾費、違章罰款等明正言順,是為了領導的工作、安全和舒適。
二、國企違法亂紀的內外監督環境
國有企業經濟效益普遍較差,市場競爭能力明顯處于弱勢。企業會計信息嚴重失真,違法違規現象層出不窮,最本質的問題,即企業的內、外部控制問題。近幾年,政府對國有企業逐步進行了體制改革,對國企宏觀機制進行了改造,但企業的內、外部管理問題依然存在,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內外監督軟弱。
(一)企業外部監督軟弱
國企外部各種審計不力。就中介機構而言,大多國企領導既是“委托人”是“審計對象”。作為審計“委托人”,決定著中介審計機構的聘用、續聘、收費等事項。完全成了會計師事務所的“衣食父母”。這樣以來。國企還有什么假不敢造?美國的“安然事件”就是公司財務欺詐和中介機構提供虛假會計報告的典型。
(二)企業“一把手”權力過分集中。
古井集團高管集體腐敗,是由于“一把手”獨斷專行,有關部門對高管人員疏于監管,企業規章制度形同虛設,致使腐敗滲透于生產經營各個環節,最終才出現了幾乎“全軍覆沒”的局面。“一把手”高度集權,不想腐的那是仙!
(三)企業內控機制不健全。
大多國有企業不設內部審計機構,企業財務缺乏內部監督。尤其是一些停產或破產國有企業,廠部大量裁員,留守人員有限,會計機構設置簡單,一個會計一個出納,或一人兼管出納和會計兩個崗位,銀行印章全部由一人保管;帳務管理混亂、賬簿不全,一攤糊涂賬成了某些留守企業領導干部侵占國有資產的黑洞。
三、國企領導干部違法亂紀的財務案例剖析
(一)領導干部借“項目”之名貪污侵占公款。
企業領導吃點喝點,畢竟是有限的,由著他的性子搞,他也只有一個胃,不能搞到哪里去?可是企業領導相互包庇,以“項目”為名,弄虛作假,集體侵占公款,砸爛職工飯碗,造成企業停產或破產,變成了“窮廟里的富方丈”。
舉例:1、某國有破產企業領導借廠房水改之名報銷費用如下:
某年某月某號憑證,以自來水總公司發票報水改工程款50000元,某職工經辦,某副廠長簽字同意報銷;
同年同月某號憑證,以外購水暖器材報銷8000元,某職工經辦,某副廠長簽字同意報銷:
同年同月某號憑證,又以外購水暖器材報銷5000元,某職工經辦,某副廠長簽字同意報銷。
據了解,該水改工程量很少,完全是借題發揮,經辦此事的僅有副廠長和其一個下屬參與,時間不到一月,共計報水改費用不下80000元,對此職工憤憤不平。
2、以電改之名報銷費用如下:
某年某月某號會計憑證。購變壓器公司250KAV變壓器5500元,某辦公室主任經辦,廠長簽字同意報銷。
同年同月某號憑證,以稅務局代開變壓器減容工程款發票4000元,某辦公室主任經辦,廠長簽字同意報銷。
據了解,經辦此事的僅有廠長和辦公室主任直接參與。時間不到半月,共計報水改費用不下50000元,職工對此頗有微詞。
3、某國企大型采購、項目工程明義招標,領導暗地操作。
某國企因大量辦公印刷用品需要擬招標一個印刷廠,由內審部、采購部及紀委參與,經研究決定開暗標分兩步走,其價格與實地考察各占50分,從四家印刷廠選取最高分一個。結果,單價最高的一家中標。理由是經實地考察其他三家均不合格。事后了解。中標的這家是領導的親戚。
4、國企領導借學習之名、借邀請之名旅游觀光。
某年某月某號憑證,某廠長去深圳、珠海開會學習8000元,以某旅行社發票報帳。
某年某月某號憑證,某總經理借供應商邀請之名旅游。名義是對方一條龍服務,吃喝玩樂全包,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
(二)企業私設“小金庫”。
某國企對部分“其他收入”,如租金、處理報廢物資,均采取以下手段:以現金收取為主,銀行轉帳為輔;由辦公室或其他部門收取。
(三)出納長期現金“坐支”。
某破產國企雖然沒有正常的經營收入,但有不少的租賃業務,其租金大多收取現金用于日常的零星支出。
某年某月某號憑證,從租金收入中支付職工某某20000元集資款,借:其他應付款某某20000,貸現金20000。
(四)會計或出納篡改金額數字,貪污公款。
申請付款報告:某部門需購買某設備價格為捌萬元左右,請領導批示。主管領導批示:經價格審計8.06萬元(小寫數字)。廠長批示:同意付款。最后到財務部付款。財務科長改寫核付8.96萬元,出納按8.96萬元支付。
㈤會計、出納長期混崗,自批自報。
出納寫白紙條一張:本人支付某某費用5000元,然后自己作會計憑證,借:應交稅金5000元,貨:現金5000元。
會計作憑證,付廠招待費,借:管理費用8000貨:現金8000。無任何附件(白紙條都沒有)。
出納作憑證,會計不審核;會計作憑證,出納不聞不問。
(六)重復報賬。
會計白紙條一張交某某稅1000元,交領導簽字報帳,領取現
金1000元,時隔一月,又憑交稅發票報銷1000元。
某水電工以某月某日持自來水廠收款人白條收據報水費50000元,同時又在分廠于某年某月某號憑證以換取的正式發票又報銷50000元:
(七)套取應付貨款。
某年某月某號憑證,支付市某單位材料款2000元,據了解,該批貨物因質量問題己退回。
某年某月某號憑證,某某支取長達5年應付貨款,借:應付帳款4000,貨:現金4000元,據了解屬會計和出納合謀套取。
(八)弄虛作假濫發補貼、獎金。
某年某月某號開運輸勞務發票150000元發員工補貼。無員工簽字名冊。
盡管手法各異,但異曲同工。
四、杜絕和減少國企違法亂紀行為
國有企業的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堅持在國有資產監管和國企改革發展大局中整體推進,堅持把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同強化權力制約結合起來,把加強企業管理同健全反腐倡廉機制結合起來,把提高企業科學發展能力同增強懲治和預防腐敗能力結合起來,做到不想腐敗,不能腐敗,不敢腐敗。
(一)國企領導干部要加強學習。要常修當官之德。常想立身之本;要保持平常心態,常思貪欲之害;要慎微、慎獨、慎初,常懷律己之心;要堅持勤儉節約,常念百姓之恨。
(二)外部監督要多樣化,充分發揮社會輿論和群眾的監督作用。一個好的制度使得壞人行為處事從良,否則相反。因此,反腐倡廉必須在制度上開拓創新,不想腐是不可能的,不能腐要有制度保障。
一位經濟學專家說“如果沒有嚴格的制度約束和監管,國企管理者就會有無限大的權力,整個企業也可能會成為他家的天下”。比如企業的業績要怎么樣就可以怎么樣,他可以讓會計制造不同的報表、不同的賬目以便應付不同的檢查之需。如果不聽從他的意見,會計只能走人,內部審計可能被撤消。尤其是那些壟斷國企,占據著絕對的市場優勢,其滾滾財源無疑是充滿誘惑力的。
目前很多以內控為導向的企業內部審計就是事后審計,不能插到事前去,事中去,更不能預測風險可能在哪里發生,風險以何種面貌出現,如何抵消風險,如何降低風險,如何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里面。現在國內很多大集團公司,已經慢慢明白,權力的制約必須用外部制度來控制。比如:國企領導干部的任免、考核及違法亂紀的懲治等法律法規,要多管齊下。
近日,中組部已正式開通12380舉報網站,至此已形成了網上舉報、電話舉報和信訪舉報“三位一體”的舉報網絡,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對涉嫌違法亂紀的人要及時移交檢察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懲處。
(三)完善國企法人治理結構,強化內控機制。
今年2月17日《人民日報》報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李榮融日前在中央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會上說:企業權力制衡的機制還不夠健全,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還沒有普遍建立,很多企業還是“一把手”體制,這是發生腐敗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
企業一般的內部控制體系,包括環境控制、會計控制、程序控制,通過環境、會計和程序的控制,使得整個企業的領導班子有一定的內部牽制和權力制衡。如設立的監事會、審計委員會、內審部;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采購制度、工程項目管理制度等。從領導干部自身做起,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在社會轉型期,反腐工作任重而道遠;但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