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蘭
摘要:會計監督是保證會計工作有序運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要保證。當前,在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完善中小學以及穩步推進國家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形勢下,會計監督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是現在中小學對勤工儉學、教育物資、房產維修等方面的會計監督存在很大的問題,本文就主要是結合當前中小學會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學會計監督對策
當前,在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完善中小學以及穩步推進國家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形勢下,會計監督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切實有效地發揮會計監督職能,建立與中小學制度相適應的會計監督,體現市場經濟要求的會計監督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小學會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學內部監督弱化
中小學會計監督內部弱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會計原始憑證失真,基礎數字不實。原始憑證混亂是當前中小學校存在的極其嚴重的問題,使會計信息真假難辨而難于監督。這種現象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為了掩蓋不合法的經濟內容編造原始憑證,從而形成表面上完全合法的經濟內容;二是虛構經濟內容,隨意填報發票內容,憑假發票報銷。二是領導帶頭違法,使會計無法監督。事實表明,中小學校大量會計方面的違法行為是中小學校領導為謀取自身利益,不顧國家財經法紀,弄虛作假,并利用自身有利條件和權利唆使、強令會計人員進行違章操作。因為領導的權力高于會計人員,會計人員必須聽命領導的安排:另一方面,會計人員隸屬于中小學校,其人事、經濟利益等各方面直接受中小學校領導人來支配。會計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往往顧慮重重,無法充分實施監督“無法”可依。而最終導致會計工作的依附性,使會計監督喪失效力。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內部監督松弛。改革開放以來。中小學校內部管理的規章制度不健全、責任不明,致使會計監督無從人手。有的中小學校沒有嚴格的內部監督制度,甚至根本沒有建立內部牽制制度;有的中小學校沒有有效的管理辦法,雖建有規章制度,卻落實困難又不加考核,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大大削弱了會計監督職能。
(二)會計人員的雙重身份問題
會計人員是學校在職人員,又是學校在聘人員,同時《會計法》又賦予其會計監督的職能和義務,這本身就是矛盾的,其焦點在于會計人員同學校負責人的關系。學校負責人同會計人員的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會計人員的作用是“助手與參謀”,而會計人員的監督有時會被領導認為是“侵權”而不能容忍。人們對會計監督存在兩種極端觀念:一種認為會計監督就是管、卡、壓,處處充滿著對會計工作的不信任感和敵視態度:另一種認為會計純粹是為學校領導服務的,領導要怎么干,就怎么干,根本不存在監督不監督的問題。
(三)會計監督手段、方法較為落后
當前中小學會計監督的手段和方法相對還比較落后,主要集中于事后稽核和會計檢查,側重于對中小學財務會計結果的監督,或是對已發現的嚴重問題進行檢查處理,在稽核中也是定性檢查多、定量檢查少,工作缺乏規范,對會計行為的過程缺乏有效制約,而所謂的會計事前、適時就更是寥寥無幾。另外,會計電算化應用水平不高,客觀上也阻礙了中小學會計監督職能的實現。在計算機日新月異的今天,以手工操作為的會計模式將逐漸被計算機所替代。盡管我國不少中小學已應用了會計電算化。但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應有水平不高,主要用于替代手工記賬算賬,編制會計報表,加之許多中小學在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同時,仍保留手工核算形式,大大降低了會計核算效率,也影響了會計監督職能的發揮。
二、完善中小學會計監督的對策
在監督與被監督的環境中,監督者具有監督權,被監督者承擔被監督的義務。這種權利義務關系必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才能得以實現,因此法律環境對會計監督體系的正常運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育系統內部審計隊伍以加強內部審計控制,首先要解決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與定位的問題。內部審計組織機構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科學、有效的內部審計組織機構,是內部審計發揮作用的關鍵。為了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中小學校按片區聯合設置內部審計組織機構,直接屬教育局主管領導管理,并且堅持內部審計組織機構獨立性原則和權威性原則。建立完善的會計處理程序。通過會計處理程序控制、手續控制和復核控制等措施,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及時和完整。提拱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通過規范的會計技術處理,提供真實和完整的會計信息。試行會計集中核算。即對學校的全
部會計業務統一由“會計服務中心”承擔,會計服務中心對學校的財務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統一開戶、分戶核算”的辦法。納入集中核算中核算的中等職業學校,其各項資金的收付和結算以及日常會計核算監督、會計報表編制、會計檔案管理等工作,統一由會計中心辦理和承擔。這種集中核算、監督、服務為一體的核算模式,對規范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加強財政資金管理和推動廉政建設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這種監督方式建立后,不合法的憑證即使混過上述兩道防線,也可能在此階段被發現。
(二)明確會計責任主體,加強單位領導在會計監督中的責任
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會計人員的職責權限、工作規程和會計工作相關人員履行職責的情況,保證會計人員按照認可的程序、要求辦理會計事務,保證辦理會計事務的規則和程序,有效防范、控制違法舞弊等會計行為的發生?!稌嫹ā吩谝幎▎挝回撠熑藶楸締挝粫嬓袨樨熑沃黧w的同時,也規定了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和其他人員的職責及承擔的法律責任。也就是說,會計人員和會計工作其他相關人員要對中小學校校長負責,同時也應當對法律負責。中小學校校長對會計行為承擔主要責任,使中小學校校長的工作目標與會計人員的工作目標一致起來,可以大大緩解以往存在的中小學校校長與會計人員之間的矛盾,從而為會計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保護會計人員更好地開展工作促進會計工作依法進行。
(三)加強中小學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樹立會計職業道德意識,就是要培養會計職業界的獨立、客觀、公正的精神境界。對于會計工作中來自各方面的不正當干涉。會計人員要有勇氣抵制,始終站在公眾利益的角度,以法律為行動準則,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公允。
1、切實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中小學校要組織會計人員認真學習《會計基礎規范》中有關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具體規定,按照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標準要求自己。實現會計人員遵紀守法,實現由“他律”向“自律”的飛躍,逐步樹立起會計職業的尊嚴和榮譽感。
2、采取有效措施,綜合治理會計秩序。完善中小學校會計人員從業資格制度,明確規定會計人員的從業資格;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中小學校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嚴厲打擊職務違規行為;建立中小學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幫助他們更新知識、提高水平;明確規定中小學校各崗位人員、會計主管人員各自的職責和要求。
(四)改進中小學校的會計監督手段
會計作為一門科學,有其內在規律。會計本身也是一種技術手段。其存在的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報告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和結果,為了能夠約束和規范會計行為,形成完善的會計監督體系,應配備一個科學的會計技術環境,具備合理的監督程序和先進的監督手段,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正確評價經營成果和合理分配經濟利益,保證會計監督體系的良好運作。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筆者認為應該充分利用電腦、數據庫、網絡、遠程通訊、多媒體、信息鏈接等高科技技術,提高會計監督的有效性,可操作性。
總之,有效的會計監督是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保證,從根本上解決會計監督不力的問題,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只有認真重視中小學校的會計監督工作,有效地實施會計監督制度,才能更好地推進中小學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