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可
摘要:我國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會計模式一直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作為預算會計的核算模式,但重新審視我國的預算會計確認的基礎并加以完善,更能完整準確反映機關事業單位資產狀況和財務成果。
關鍵詞:預算會計確認基礎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作為預算會計的核算模式,為我國預算管理和核算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改革的深入,這種以收付實現制為主的機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已不能全部滿足其會計核算、信息披露、績效評價、成本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重新審視我國的預算會計確認的基礎并加以完善,以便更加完整準確地反映機關事業單位資產狀況和財務成果,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賦予會計工作者的重任,也是預算會計實務操作人員必須認真面對的課題。筆者在此略做些探討。
一、我國目前會計核算確認基礎的形式
我國目前會計核算的確認基礎主要有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兩種。收付實現制。它是一種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關于收入和費用這兩個會計要素的計量基礎。在會計核算中,以實際收到或支付款項作為確認本期收入和本期費用的標準。權責發生制。它是以權利或責任的發生與否為標準,來確認收入和費用。不論是否已有現金的收付,按其是否體現各個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和收益情況。確定其歸屬期。
目前,我國行政單位都采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除經營業務采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業務也采用收付實現制。權責發生制因其更能真實地反映當期營業成果。一直為各類企業會計普遍采用。
二、現行預算會計確認基礎的弊端
在預算會計業務操作過程中,采用收付實現制,只需確認實際收到現金或付出現金的交易事項,并計量某一期間的現金收支差額的財務成果,因其業務單純,會計操作方便,會計核算程序也較簡便。會計確認預算收入時只需計算實際領撥的預算資金,支出數也只需安排好年初預算的支出進度,就能如實反映預算收支結果。但長期的預算會計實踐表明,采用收付實現制基礎存在明顯的缺陷。具體表現在:①所有非現金的收支業務不能及時納入核算,更不能真實地反映到營運業績之中去,導致資產負債表和收支結余表也就不真實,特別是因跨年度支出而出現的結余不實的問題,使許多對決策有較大影響的信息無法提供給信息使用者如在年度預算執行過程中,如單位預算已經安排,且已領撥回來,但由于各種原因當年并未支出,如按照收付實現制的帳務處理原則,容易造成當年結余不實;②無法客觀地體現財務會計的收支配比原則。如上述領撥回的預算未參與支出,只有收入沒有支出,所反映的結余,也就不能真正體現財務成果,這樣的財務信息缺乏可靠性和前后一貫性;③收付實現制是一種面向過去的確認基礎,并不能提供未來現金流動的信息;④不能真實地評價和反映政府和事業單位的經濟資源庫存實際和使用情況,如按收付實現制的規定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無法反映固定資產使用情況,導致虛列資產價值。給管理層提供不實經濟信息。
由此可知,重新審視預算會計的確認基礎,客觀分析預算會計環境,選擇合適的會計確認基礎是當前預算會計理論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預算會計確認基礎的完善和實施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機關事業單位也面臨著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預算會計確認基礎不能局限于只提供單位的資產狀況和財務成果,還要提供具有一定的信息質量價值的財務信息,更要為會計信息使用者能客觀公正地分析、評價政府及事業單位的受托責任,實現預算會計目標提供有力保障。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大膽借鑒西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原則的先進經驗。依托我國國情,從沿海發展地區作為試點,采用修正的會計確認基礎來完善目前的預算會計基礎。具體設想為:
1、政府會計(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采用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基礎,以收付實現制為主,權責發生制為輔的糾正模式。即原則上采用收付實現制。對某些特定業務則偏重于采用權責發生制基礎作為補充。例如。預算收入中房租收入、政府間或上下級的補助收入以及預算支出中租賃稅、補助支出可采用權責發生制,并設置對應往來款項賬戶核算相應的債權和債務。
2、事業單位會計采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基礎,以權責發生制為主,收付實現制為輔的糾正模式。即原則上采用權責發生制,對某些特定業務。例如政府撥款、捐贈收入和獎勵支出、贊助支出等則偏重于采用收付實現制基礎。事業單位的改革是逐步走向市場,經濟活動逐步向企業靠攏,因此應向權責發生制轉變,但事業單位的性質又決定了不能完全并軌于權責發生制,只能以收付實現制作為補充形式納入核算之中。
為確保預算會計實行修正的會計確認基礎。一要加強相關會計的立法工作,應出臺新的配套法律法規,相應地調整現行的會計制度。一方面要加快強化政府責任的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明確政府部門的權力和責任,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政府預算會計的新會計準則,完善預算會計新基礎下的執行情況,如確立權責發生制的在政府預算會計中的應用范圍等。二要摸清家底,規范和清查相關資產,為今后資本化管理打下基礎。為強化資產的管理和使用,應及時做好資產的登記和清查工作,確保資產管理更科學、及時和準確。三要按照收入支出配比原則,準確結轉結余數額,特別是跨年度結余,按權責發生制的要求管理,認真做好結余的平穩過渡。
采用修正后的會計核算基礎,對于資產的估值,資金的運用,績效的評價,債權債務的清理等都將發生根本變化。定會為我國預算會計建設帶來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