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萍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會計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信息技術環境要求調整會計人才知識結構,促進會計教育方式、手段的革新;信息革命使會計技術服務向縱深發展,改革了技術服務方式;信息技術使會計信息數量增多、質量提高,這種發展趨勢要求改革傳統會計信息披露方式,建立會計信息市場體制;知識經濟、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不斷發展,要求改革傳統審計技術手段與方法,建立IT審計系統。
關鍵詞:信息技術網絡會計市場
所謂會計市場,最新研究成果不僅僅包括注冊會計師市場,也包括會計資源市場,是對會計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合理配置,從而達到充分利用的運行機制。它一方面可以理解為會計資源的流動、流向、交換的場所和領域,另一方面可以理解為會計資源流動、流向、交換過程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總和。一般認為,會計市場分為會計人才市場、會計技術服務市場、會計信息市場(包括審計市場)。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也是信息時代,人類步入了以軟件、硬件、網絡、通信、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IT)社會。IT在會計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導致了會計市場的巨大變革,正如畢馬威會計師公司合伙人BobElliort曾經說過的:“IT引起的變革浪潮正在撞擊著會計的海岸線。在20世紀70年代,它徹底沖擊了工業界,80年代它又蕩滌了服務業,而到了90年代,會計界將接受它的洗禮……”。IT對會計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全面的。本文試圖論述它對三個子會計市場的影響,初步設想IT環境下的會計市場運行機制。
一、IT對會計人才市場的影響
在會計人才市場中,會計人才作為一種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商品,對會計技術服務市場的商品——技術服務、會計信息市場的商品——會計信息具有根本性的影響作用,在會計市場的各類商品中它處于“上游”。所謂會計人才,是指具有從事會計、審計工作的能力和才干,會計人才與會計人員并不是同一概念,如果說會計人員是載體,那么會計人才則是載體的功效。Ⅱ對會計人才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會計人才知識結構的調整。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對傳統會計理論與實、強烈的沖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運用,使會計信息傳播突破了空間限制,獲得會計信息將更加方便、及時,利用會計信息的理論和方法必須隨之改進;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大大拓寬了會計的信息源,使一些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型的運用成為可能;企業信息按照“數出一門,數據共享”精神建立的信息集中管理制度將引起各項工作的重新組合,會計分工體系將重構。
2、會計教育方式、手段的革新。按著“教育先行”的原則,要培養出適應IT環境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現行的會計教育(包括全日制高等會計專業教育和會計職業后繼教育)必須進行改革。會計人才必須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為此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改革會計教學方式。開展演示教學方式,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會計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形象、生動、逼真的講授;開展會計模型教學方式,將一些現實問題通過電腦技術處理后進行模擬教學;開展交互式探討教學方式,教師和學生通過計算機在網上對教學內容開展討論;開展遠程教學,利用計算機進行不同學校、城市、國家之間的會計教育、學術交流。
(2)改革會計教學手段。我們認為21世紀大學本科會計教學手段應該是計算機網絡教學、會計軟件教學和傳統教學手段三者結合的新模式。計算機教室要實現網絡化,即建立網絡教室與校園網連接,校園網與國家教育網連接,國家教育網與INTERNET連接,形成全球教育網絡系統。會計教育軟件主要包括多媒體課件、會計實用軟件和考試軟件。利用集畫面、圖案、文字和聲音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可以達到形象、生動的教學效果;會計實用軟件包括核算軟件和管理軟件,是實際工作軟件,通過這些軟件的運用,可達到“演習練兵”的效果;考試軟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方便學生自測和教師檢測,是考試模式的發展趨勢,將來會計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注冊稅務師考試等都將在網上進行。
二、IT對會計技術服務市場的影響
會計技術服務包括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服務,會計、稅務咨詢及代理,財務軟件的安裝、調試、維護等其他服務。會計技術服務市場就是供給方向需求方提供會計技術服務的市場,供需雙方在這個市場上進行協商交易。我們認為信息技術對會計技術服務市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服務方式的改變。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使技術服務超越了空間限制;網上收費系統的完善,使買賣雙方不需見面,直接在網上進行交易,企業只需付足費用,便可以在網上下載財務軟件及版本升級。同樣,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也不必親自到被審計單位去查閱會計資料,而通過網絡接收這些會計資料,雙方通過E-mail進行查詢、解答。這樣,審計、評估、咨詢等服務就突破了地域限制,需求方可以在全國、全球范圍選擇資信佳、業務水平高的服務機構,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從而形成完備的技術服務市場體系。
2、服務向縱深發展。信息技術使供需雙方的交流更加便捷,供給者可以根據需求者的不同需要開展個性化服務。例如,軟件公司根據企業的特殊性需求,設計開發個性化軟件,克服了我國財務軟件種類有限、功能簡單,只重核算,忽視管理,不能滿足各種行業、各項業務的特殊性的弊端。當然,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這種特殊需求成本不會很高,且越來越低。同樣,信息技術使審計軟件的投入使用成為現實,注冊會計師利用審計軟件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審計工作,改變我國上市公司年報滯后的現狀。
三、IT對會計信息市場的影響
會計信息作為特定會計主體的勞動產品,不僅滿足本單位的內部需要,還要滿足股東、債權人等與單位有經濟利益關系的外部決策需要。以及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學術科研機構的管理、研究需要。在未來的信息社會,會計信息將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1、會計信息數量增多。由于信息技術提供的技術支持,使任何一個網絡工作站都可能成為信息源,信息技術革命使網絡四通八達,信息源越來越多。各信息源都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信息發布出去,信息需求者將源源不斷地獲取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
2、會計信息質量提高。信息數量的增多,使信息需求者有了很大的選擇余地,他們將盡可能地選擇與之相關的信息,盡可能選擇信譽好的供給者提供的信息,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可靠性越強,對于分析越重要,所得到的分析結果質量越高。同時,需求者可以得到相關信息的進一步發展狀況,這顯然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及時性。
然而,現行的會計信息披露體制極不符合會計信息的發展趨勢,企業經營者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向需求者提供有限相關性和可靠性的,甚至是虛假的會計信息。問題的根源在于會計信息仍然作為“公共產品”,企業按著財政部、證監會的要求免費向社
會公開發布。供給方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所以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盡可能少披露、不披露有關會計信息,使會計信息缺乏相關性、可靠性。我們認為企業應該把信息生產、披露的任務讓渡給專業的會計服務公司,同時收取信息轉讓費,讓會計信息走向市場,在市場中實現信息資源的有效配置。具體設想如下:
1、企業提供經濟活動的原始資料。企業和會計服務公司進行協商確定交易價格、原始資料種類及數量等交易事項,由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嚴格審計原始資料后,雙方簽署轉讓合同,由法律來保障交易的公正性。
2、會計信息服務公司對原始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會計信息服務公司是專門的會計信息收集、分類、加工、出售的商業盈利機構,從企業購買的原始會計資料是其“原材料”,而最終加工而成的各類財務報表、表外信息等會計信息是其“產成品”。根據審計學中“外部證據的可靠性大于內部證據”的理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會計服務公司生產的會計信息比企業自己生產的會計信息要可靠。這有助于解決“信息失真”問題。
3、信息需求者向會計服務公司購買相關會計信息。會計信息服務公司生產出來的會計信息必須提交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進行審計,這是會計技術服務市場的交易行為,只有被審計過的會計信息才能流入會計信息市場進行交易。股東、債權人、社會公眾等與企業經濟利益關系的需求者和信息服務公司協商購買他們所需的會計信息,也可以提出特殊信息服務要求,獲取個性化會計信息;企業根據轉讓原始資料合同規定有償或無償獲取相關信息: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學術研究機構等非盈利組織可以免費或付出少許費用獲取相關會計信息。
四、IT對審計市場的影響
隨著知識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這種變化對傳統的審計技術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信息時代,由于電子網絡的發展、電子商務和網上實體的出現,使經濟交易、經營決策可在瞬間完成,同時也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挑戰。
1、被審計單位工作環境變化產生的影響。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是以計算機為工具對會計數據進行處理的系統,與手工會計系統相比,在會計數據處理流程和方式、內部控制和組織機構設置等方面都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那么,被審計單位的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怎樣依賴硬件和軟件的系統控制,如何保證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安全、可靠、穩定等,必將對傳統審計產生影響。
2、審計線索變化產生的影響。實行會計電算化后,會計數據的存儲介質和形式、會計數據的生成和傳遞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審計人員很難甚至根本無法通過肉眼跟蹤會計業務的處理,也無法用傳統的方法考查會計檔案數據的安全性、有效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因此,這種變化必將影響審計技術。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中的審計線索主要以兩種方式存在:一種是肉眼看得見的審計線索;另一種是肉眼看不見的審計線索。
3、內部控制變化產生的影響。內部控制不僅要加強,而且要采用新的方式。內部控制按實施環境可分為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一般控制是普遍適用于計算機數據自理的控制,包括組織控制、計劃控制、文檔控制、硬件控制、軟件維護控制、軟件質量控制等。應用控制則是在運用計算機進行會計數據處理過程中所實施的內部控制。包括輸入控制、自理控制及輸出控制。
4、多樣化的交易方式導致現代審計方法的改變?,F代網上公司除了網上交易外,還有通過電話委托業務實現交易。通過多媒體通信網為基礎的業務平臺,接受顧客委托、市場行情查詢等遠程服務,大大滿足了不同客戶的需求。多樣化的交易方式和技術手段。使得數據傳送呈現即時性和動態性。
5、IT技術對審計準則的影響。由于Ⅱ技術使審計對象、審計線索、審計技術等方面發生了變化,應建立與此相適應的審計準則。世界上一些國家已制定了有關計算機審計的審計準則。國際審計準則中,對此也有專門的條款,詳細說明了計算機審計的范圍、目標、程序、技術及方法。我國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中也有涉及到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內容,但針對日益發展的信息技術、ERP系統和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審計準則尚需進一步適應變化并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