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名頂
學校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師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實施者。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教育理念也應該與時俱進。作為人民教師,應站在新時代的高度,創造性地做好本職工作,廣泛挖掘自身的閃光點,確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念,從而實現教師整個職業的生命閃光。為實現這一目標,筆者認為,每位教師應樹立以下六個觀念。
一、樹立敬業觀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當你一旦決定從事這門職業,就要熱愛它,樹立牢固的敬業觀,不受當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潮的影響。尤其是人們把“教師”當成自己一輩子的事業后,更要無比忠誠,執著追求,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默默地燃燒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教師,是一份平凡的工作,但只要有理想、有抱負,同樣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來。在漢語里,“平凡”與“偉大”是一對意義相反的詞語。然而,在生活中,它們之間竟如此相近,平凡的事做多了、做久了,做到“點子”上了,自然就會變得偉大起來了,“偉大出于平凡”正是這個道理。平凡蘊涵著偉大,“平凡”并不平凡。教師是清貧的,但又是最富有的。這種富有,既非奢侈富足的生活,也非揮霍不盡的鈔票,而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科學文化知識,是授業解惑的教學方法,是成熟而超脫的授課藝術,是科學而老練的教學技巧,這就是教師的魅力、教師的優越、教師的價值所在。作為人民教師,要用自己的一顆“愛心”去鐘愛自己的職業?!皭邸钡牧α渴巧衿娴?只要真正愛上了自己的職業,關愛每一個學生,就會干一行、愛一行,迸發出一種使人難以置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與創新精神。
二、樹立榮辱觀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榮辱觀中的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都含義深刻,令人充滿期待,滿懷希望。他高度概括與論述了“培養什么人”這一根本問題,從如何對待國家和人民、如何對待科學與勞動、如何對待他人和義利、如何對待法紀與生活的角度,全面闡明了“培養什么人”的重要標準,明確了在“培養什么人”過程中應堅持什么、反對什么,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黨的教育方針的深化。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知識更新的重要陣地,理應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走在社會前列,切實發揮好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教師作為學校的主力軍,應義不容辭地挑起重擔,遵循“八榮八恥”指導思想,以“八榮八恥”為標準,認認真真地工作,將自己塑造成“八榮八恥”的典范與帶頭人,做既有知識又有文化的人,為培養符合“八榮八恥”榮辱觀標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新的貢獻。
三、樹立學習觀
事物在不斷發展,教師欲求適應新形勢不斷發展的需要、迎接新的挑戰,必須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清醒地認識到:任何一個教師的“經驗”與“名氣”都源于他的不斷學習與不斷實踐。在“學習”與“實踐”中,要特別注意抑制與克服自己自覺或不自覺產生的種種“滿足感”與驕傲情緒。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能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學習,要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充實自己的基本知識,扎實自己的基本功底,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帶領學生遨游于知識的海洋。教師要習慣于“啃書本”“啃原著”,從書本上吸取更多的知識;要愛好博覽群書,堅持平常的知識積累;要認真學習各種教育教學報刊與浩如煙海的教育教學資料;要虛心學習古今中外專家、學者、教育家的教學與管理經驗,不斷反思、開闊視野、積極進取;要善于總結,敢于實踐,要將他人的教學經驗與自己已掌握的理論知識或學到的書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總結出自己的教學方案,將其實踐于教學課堂上、實驗室或課外活動中,使自己總結的教學理論能在實踐中得到升華,尤其在新課程改革中更要不斷學習,要用全新的課改成果理念武裝頭腦,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其轉化成巨大的精神與物質成果。
四、樹立奉獻觀
一名教師,在從事這一職業的同時也就擁有了自己的光榮使命——奉獻。教師無私的奉獻精神,源于其高尚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一個具有奉獻精神的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能培養出無私奉獻的學生;如果教師自私自利,沒有教師的奉獻精神,在這樣一種狹隘氛圍中教育出來的學子,則不可能成為無私奉獻者,由此可見,教師的責任重大。教師最高境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能利用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使自己的學生能為人民的和睦、民族的團結、國家的發展奉獻他們的力量,這便是一名教師對人類最大的貢獻,也是教師人生的最終目的。
五、樹立奮斗觀
一個事業上有所成就的教師,都會有“艱苦奮斗、勇于拼搏、幾經沉浮、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這些故事,都是用理想與奮斗編織成的,是用責任和信念譜寫成的,都飽含著自己無限的心血和汗水。有耕耘就會有收獲,汗水流得越多,收獲就越大,祖國和人民給他戴上的光環也就越多。只要我們努力,推動了祖國和民族事業的發展,推進了社會的進步,那么我們所付出的一切代價,所經歷的坎坎坷坷,都會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成功者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在遇到挫折時,沒有灰心喪氣,從此一蹶不振,而是靠自己艱苦奮斗的精神,頑強地站了起來,打開成功的大門。當教師也需要這種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精神,把歲月年華看作生命中的一道激流,沒有巖石的阻擋哪能激起美麗的浪花,只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叩擊巖石,才能激起浪花,打開成功的大門。
六、樹立創新觀
創新,是人才智力結構的核心,是現代人才的本質特征。從小處講,創新思維可以衡量一個人的才華高低和能力大小;從大處講,創新可以推動社會進步,促進民族振興。當今世界,政治、經濟迅猛發展,科技、文化日新月異,主要源于生產技術的創新,源于生產力的創新。面對現實,身為肩負培養、造就與輸送人才重任的廣大教師,務必樹立創新觀,以創新作為自身工作的座右銘,為適應已經變化了的新形勢、新情況及增強與世界爭能力的需要,而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日本索尼公司之所以成為全世界最優秀企業之一,其奧秘就在于創新,堅持“天天要創新”,平均每年推出上千個新產品。興辦企業如此,我們教書育人也應如此,做到“天天有創新”,天天用“新點子”“新辦法”去施教,培育新一代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創新,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近年來,湖南省隆回縣第二中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創建了以養成教育為基礎、“三色”教育為重點、達到自我教育目標的全新德育體系,力求讓每一朵花都開放,讓每一只鳥都歌唱,讓每位學生都成才。學校的德育課題《實施“三色教育”,創新中學德育途徑的實踐與研究》獲省教研成果一等獎。學校養成教育特色及年級主任管理模式,這都是教育創新結下的累累碩果。
一名教師,必須具備承擔成功與失敗的英雄氣概,只有敢于冒險,堅持創新,才能突破自己工作的瓶頸,成就自己的事業。因為任何一項教育創新成果的取得,都要付出大量的心血與汗水。教師的工作思路,必須破除陳規、守舊,在常規以外加上一點超常規的思考法則,即“冒險精神”,才能與眾不同,干出一番超群的業績。對于我們教師而言,在教育改革中,要想成為一名稱職的教師,必須頂著“狂風巨浪”,以一種冒險的精神不斷“航行”。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光和熱,以最堅韌的毅力和強勁的動力,持之以恒、不斷創新。
(作者單位:湖南省隆回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