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代鑫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教師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教育觀,是所有教學觀念中最核心的問題。自然,音樂教師的功能即從“教”轉為“導”。“引導”、“指導”、“輔導”成了音樂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因此,情感教育是音樂課堂導學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情感教育 導學 音樂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8-
課堂導學過程中,能否將情感貫徹到教學過程中,并引起學生的共鳴,是音樂課情感教育取得良好導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著重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導學過程中音樂語言的情感化
音樂作品,重在表現情感。無論什么體裁、題材的作品,都體現了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愛憎情感。音樂創造者和音樂接受者之間靠的是音樂。而這種音樂,我們可以比喻為“語言”,即“音樂語言”。構成音樂語言的要素有許多種,其中有四種最基本要素——節奏、旋律、和聲和音色。它們是作曲家們編織“音響網”最基本的素材,集中地表現作者特定的情感,呈示音樂作品的內容,并完成音樂語言的傳遞功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的藝術交際。只有通過教師生動、形象、準確、富有情感的音樂語言把學生帶入作品中去,使他們進入角色,領會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去同主人公一起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取得情感教育的最佳導學效果。
教師在導學時要一往情深,以情感融入教學,以語言激發情感,達到“以語激情”的效果。教師在教授新課前應用的導言,是啟迪學生學習的鑰匙。比如,在學一首新歌時,教師可以一邊放音樂一邊朗誦。通過教師優美的闡釋語,學生的贊美之情不約而同地油然而生。此時教師再為學生動情的范唱,使學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激發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在掌握歌曲之后,再讓學生根據想象來創作一幅圖畫或跳一段舞蹈,喚起他們對音樂的體會,進一步得到美的啟迪。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立刻提高,使教師的“導”與“學”產生了共鳴,和諧的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
二、教師要善于設置情境,達到“觸景生情”的效果
教師要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在音樂教學中,必須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運用聲畫、語言、動作、游戲及各類道具,創造出與題材密切相關的意境、氣氛。如在欣賞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雷鳴電閃波爾卡》時,可以用各種表示興奮的圖片,讓學生盡情去想象,在音樂中加入舞蹈動作,使整個課堂洋溢著歡樂的氣氛,讓學生在歡樂的感覺中去體會這首曲子的意境。學生會不由自主的走進音樂,感覺到這是在表現一個令人高興的節日里,人們聚焦在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廳里,這時,外面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暴雨傾盆,而且廳里的人們卻舞興正濃。
三、教師在導學過程中更要注重情感體驗
所謂情感體驗,是指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欣賞作品或演唱作品時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應。學生的情感應隨著音樂的發展產生共鳴與起伏,并從中得到心理上的藝術滿足,從而完成真正的心靈陶冶。如在演唱《黃河大合唱》時,如果演唱者自己心靈都沒有受到情感上的震撼,怎能讓審美對象感受這部顯示民族精神、民族風格的樂曲呢?教師只有發自內心的真誠,從抗日歷史的教育著手,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創作的歷史背景。當時作者在黃河岸邊考察,在河岸上看到河中梢公與惡浪搏站的情景從中領悟到勞動人民與大自然搏斗的偉大精神,于是激發了創作靈感。之后,作者用了六天時間便完成了這部顯示民族精神、民族風格的樂曲。樂曲吸收了地方民歌的特點,運用勞動號子、獨唱、對唱、輪唱、合唱等表現形式,再現了勞動人民苦難深重的歷史,迸發出民族奮斗精神的火花,激勵后人為民族的解放而奮斗,啟發引導學生理解樂曲的內容,使學生情感受到感染,從中得到心理上的藝術滿足。
四、情感教育導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應該是情感互動
音樂教學是教師“教”與“學”之間的互動,在教學中如何進行師生間的互動,我想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情感溝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老師滿懷愛意的目光應環視到每個角落里的學生,用眼睛去激發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召喚每一個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覺得老師喜歡我,老師關心我。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愛,而且把老師的關愛理想化。老師愛學生,學生會有所表示,有所反應,從而保持學生對教師及對學習的愛。
第二,師生關系:在導學過程中,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和引領人,而不是一個好與壞、對于錯的評判人。俗話說:“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同的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愛好,讓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教師注意對學生潛能的挖掘,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但不能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在為學生制定計劃和選擇曲目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潛能。
第三,正確的評價:教師是學生心中的“權威人物”。學生也都有向師性,渴望從老師哪里獲得指導信息,了解教師對自己的態度和期望。教師對學生的評定,無論是結論還是方式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要的影響。正確的評價對學生具有激勵作用,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其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感受音樂、體會音樂、表現音樂、從而達到我們的導學目標。
這種情感模式導學的特點是以情促學,以情帶學,將情感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之中。總之,在音樂課堂導學和音樂活動中,教師要把握好“情”字,教師像是一根火柴棒,學生是一個液化罐,一點就能著。教師以自己的情感牽動和激發學生的情感。“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共同重視情感因素,讓其用心感知情感,就能啟迪智慧、陶冶性情,使其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