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德志 孫二發
臍橙臍黃病、裂果病和日灼病是困擾贛南臍橙栽培的三大生理病害。筆者于2004~2006年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經驗和較好的防治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發生規律
1.1 臍黃病
于第2次生理落果后期的6月上旬開始發生,至9月結束。果實先在臍部發黃,以后逐漸擴大至臍部周圍組織,直至臍部周圍組織變褐腐爛,最后果實脫落。該病病原目前尚不明確。發病的嚴重程度與樹齡、品種和著果部位關系很大。隨著樹齡的增大,臍黃病的發病率下降;閉臍品種如紐賀爾臍橙、納維林娜臍橙等發生較少,朋娜臍橙、羅伯遜臍橙等開臍品種發生較多,著生在樹冠外圍、臍部朝上或徒長枝上的果實發生較多,樹冠內部和下部的果實發生較少。
1.2裂果病
一般于第2次生理落果快結束的6月中旬開始發生,到9月下旬結束,個別年份在成熟期的中后期因一次性較強降雨也會發生裂果現象。一般從臍部開始發病,向果蒂方向縱裂,也有從果腰部橫裂或不規則開裂的。裂果病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病害,主要是久旱后驟雨、抗旱不及時、給水不均勻造成的。一般果皮較薄的易裂果,象朋娜臍橙較易裂果,紐賀爾臍橙次之,納維林娜臍橙較輕。在易干旱的向陽坡地、土壤瘦瘠地發生較多;樹勢較弱、結果較多、偏施氮肥的裂果也稍多。
1.3日灼病
主要發生在7~9月的高溫干旱天氣條件下。受害部位的果皮初呈暗青色,后為黃褐色。果皮生長停滯,粗糙變厚、質硬,有時發生裂紋,病部扁平,致使果形不正。受害輕微的傷部限于果皮,受害較重的造成瓤瓣汁胞干縮枯水,果汁極少,味極淡,不能食用。西向的果園和著生在樹冠西南頂部的果實,受日照時間長,容易受害;幼年結果樹也發生較多;土壤水肥不足,會加劇該病的發生,在高溫烈日情況下噴石硫合劑、硫磺懸浮劑,也會使該病加劇。枝葉稀少、徒長枝多的樹日灼病重;枝葉較多、徒長枝少的樹日灼病較輕。
2 防治措施
2.1科學施肥
采用配方施肥,注重有機肥和鉀肥的施用,以培育健壯中庸的樹勢,提高樹體的抗逆能力。
2.2及時灌溉抗旱
在樹體發生萎蔫、出現水分脅迫之前進行灌溉,在7~9月間,砂質土4~6天,粘、壤土15~20天出現連續高溫天氣,即要灌溉抗旱。
2.3適放夏梢
在6月下旬第2次生理落果已經結束時,放一批夏梢,這樣既不會引起落果,又可增加枝葉數量,將外圍暴露果遮住,對防日灼病較好。
(收稿:200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