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冉琦
牡丹雍容華貴,豐姿綽絕,儀態萬千,色香俱全,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在園林綠化美化方面有廣泛的應用,牡丹素以叢生株型為人們所熟知,即便是高大的甘肅牡丹也以枝多,樹冠大,株型高而得到人們的青睞。但牡丹下部以獨干支撐,上部像傘一樣張開的樹形卻很少被人們見到。
培育獨干品種牡丹為牡丹盆景,培育牡丹年宵花,牡丹周年開花制作。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牡丹盆花,增加比普通牡丹盆花更豐富的觀賞內容,打破千年以來單獨觀賞花的習慣。
培育獨干牡丹有較為嚴格的要求,要選擇嫁接苗或單枝的小分株苗,定植后開始培育,品種要求也比較嚴格,應選擇成花率較高,生長量適中,造型較容易的品種,如朱砂壘、魯荷紅、霓虹換彩等。嫁接牡丹或單枝分株苗定植后其養護技術和整形修剪和培育獨干鳳凰山相同。下面以培育獨干鳳凰山為例:
1 采種
牡丹種子于8月下旬開始成熟,當果皮變成棕黃色時采收。果實采收后放在陰涼通風處或置于室內攤晾。待種皮變黑色,蓇突果自然開裂時,即可將種子剝出,晾2~3天后進行播種。
2 播種育苗
播種時間一般在9月上旬左右,育苗地應選沙質壤土,忌低洼或鹽堿之地,施足基肥。播種時可采用多行點播或畦內撒播,1hm2用種子約150kg,播種后,用濕細土覆蓋約2~3cm厚。芽出土生長2年后,第3年移栽,株距30~40cm,行距40~50cm,秋天移栽時,若為叢生枝,留較為粗壯的主枝做主干,其余的剪掉。
3 養護技術
牡丹實生苗生長速度快,當年生枝長,消耗營養多,蒸發量大,生長期要有充足的水肥供應,才能生長良好。要勤除草,適時適量施肥才能使牡丹枝干粗壯,芽體飽滿,主干上多發新枝。1年應施3次肥,第1次在早春土壤化凍后,芽萌動時施入有機氮肥和磷肥為主的肥料,以滿足萌芽后枝葉的生長和花芽的迅速發育;第2年在花凋謝后施入速效性復合肥,全面補充植株體內養分;第3次在入冬前,施入腐熟的堆肥或廄肥,以利安全越冬,并為翌年春季的萌芽生長提供營養。
4 整形修剪
4.1選留枝干牡丹定植后,會在根頸處萌動出許多新芽,第2年春天時,待新芽長到10cm左右時,把主干基部芽除掉,使水分營養集中,促進上部枝條發育,形成理想樹形。以后每年除掉主干基部的芽,從幼苗開始,有意識培養主干通直,保持一定的枝干高。
4.2短截抹芽為使牡丹育出理想樹形,春季常結合修剪進行疏芽、抹芽,使每枝上保留2~3個芽,其余芽除掉,并將主干上發出的不定芽全部清除。秋季落葉后入冬前,短截剪去徒長的頂部枝條。樹形層次、枝丫留舍等應考慮疏密、虛實關系和空間布局,使其達到理想效果,每枝保留1~2個或2~3個芽,其余剪去,不宜強剪。同時,要剪除干枯枝、病蟲枝,疏除重疊枝,交叉枝,纖弱枝,對徒長枝要加以控制,還應當剪去每枝上部枯死部分的枝梗。
經過4~5年的培育,由獨干型轉變成象傘一樣的約8~9枝分枝的牡丹。如實生苗牡丹夏天芽接或秋天枝接,名副其實的什錦樣便形成了。如品種牡丹上盆或作盆景或催花,獨具特色的盆栽牡丹便形成了。
(收稿:200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