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策
日灼俗稱“日燒”,是葡萄果粒受強太陽光照射,局部高溫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多發于葡萄套袋初期,幼果受害部最初受日光直射的地方,果皮呈現豆粒大的淺褐色斑塊,后擴大繼而凹陷,如指壓狀,最后全果變黑干縮,喪失商品價值。近幾年,隨著葡萄套袋技術的推廣,日灼病造成的負面影響日漸顯現,應引起廣大果農的重視。
1 發病原因
1.1內在因素影響
套袋葡萄所處的袋內環境不同于大氣環境,套袋初期,葡萄表面組織幼嫩,生理活性比較活躍,對不良氣候條件抵御能力差。套袋后,蒸騰作用、呼吸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此間為日灼病的高發期。
1.2環境條件不利
在關中地區,葡萄套袋多在6月上中旬進行,時值仲夏,日照時間變長、強度增加,氣溫逐日升高,樹體對水分的需求量增大。適逢7月以來的持續高溫少雨,蒸發量較大,極易造成果實水分不足而發生日灼。特別是高溫天氣,袋內熱量不能及時散發,氣候溫差較大,袋內溫差也較大,葡萄溫度難以自控調節,日灼機會增加。
1.3套袋時間不當
葡萄套袋應在果粒達黃豆粒或最小花生米粒大小時開始,套袋后2~5天是日灼高峰,套袋過早,易發生日灼。套袋要求選擇在晴好天氣的上午9時至下午4時進行,中午溫度過高時應注意避開。5~6月份晝夜溫差較大,當清晨套袋時,袋內果實溫度很低;到了中午,袋外空氣溫度會很快升高,但袋內溫度仍很低,溫差過大,自然就會發生日灼。傍晚套袋時正好相反,袋內果實溫度很高,套上紙袋后熱量不易散發,到夜間時,袋內氣溫急劇降低,而果子體溫仍較高,所以也容易發生日灼。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日灼是因為溫度變化過于激烈,溫差較大造成的,而不單純是因為溫度過高造成的。
1.4管理不當
有機肥偏少,偏施氮肥,使葡萄抗性下降。修剪過重,枝葉少,套袋時,果粒接觸紙袋,通過紙袋將吸收的熱量傳導給果粒,直接灼傷。幼果期天旱、地干、高溫,如果所用的紙袋紙質過薄,透氣性、隔熱效果較差,不僅起不到應有的反光、降溫效果,反而會惡化袋內環境,加重灼傷。
1.5架式問題
籬架比棚架和棚籬架日灼明顯加重。
2 預防措施
2.1提高葉面積指數
在不影響通風透光的前提下應輕剪,盡量多留枝葉,減少陽光直射果實,同時還可降低果園溫度。
2.2加強田間管理
注意有機肥投入及全營養化肥的搭配。冬春氣候干旱時,及時補水,穩定土壤含水量,保證樹體內礦物質和各種營養元素的正常運輸傳導,增強葡萄自身調控和對不良氣候的適應能力,減輕日灼傷害。
2.3葉面噴水
天氣持續高溫時,可在每天早晨和傍晚給樹噴水,能有效降低樹溫,增加空氣濕度,改善果園不良氣候,預防日灼病發生。
2.4合理間作或實施覆蓋
在葡萄園內行間種草,能合理調節土壤水分,優化果園環境,控制日灼危害。覆蓋秸稈不僅能涵養土壤水分,還可培肥地力,改良果園土壤結構,提高套袋葡萄的產量和品質。(收稿:200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