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瑜;陳一;馬俊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張慶瑜 本報特約記者 陳一 本報記者 馬俊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近日刊發兩篇有關中國兩棲登陸力量的文章,其內容頗為矛盾。該刊先是在一篇文章里“唱衰”中國兩棲作戰能力,稱中國過去10多年內在這方面發展有限。緊接著又在另一篇文章里,引用專家的話認為,中國海軍的瀕海作戰能力已經對印度構成威脅。專家認為,美國媒體前后矛盾的報道毫無根據,況且一國海軍都有自己既定的發展戰略,中國無論是否重視發展兩棲作戰能力,都不會受到外國媒體的干擾。
稱中國對兩棲作戰不感興趣
在1月12日出版的《防務新聞》周刊上,刊登了其駐臺北辦公室主任溫德爾·明尼克所寫的題為“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兩棲作戰能力”的文章。文章認為,雖然“中國公開聲明一旦臺灣宣布獨立,解放軍將動用武力進攻臺灣”,可是有清楚的事實表明“中國對兩棲作戰不感興趣”。美國前駐華武官布拉斯科說,在1997年時中國大陸就有能力把一個師的力量運送到臺灣的海灘之上,但是到了2008年,解放軍的兩棲登陸能力并沒有取得有效的進展。“盡管中國最近建造了兩棲攻擊艦,但事實上中國的兩棲運輸能力在過去10年間并沒有提高”。美國前駐華陸軍武官沃澤爾也認為中國海軍“支持兩棲作戰的能力有所提高,但這只是一種漸進性的改善,而不是一種革命性的進展?!?/p>
文章還說,中國已經改進并增強了其兩棲登陸演習,但是解放軍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后勤和作戰問題。布拉斯科認為解放軍各部隊的兩棲作戰能力并不一致。文章認為,在2008年,中國軍隊雖然進行了“聯合-2008”、“礪兵-2008”兩場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演習,但這兩場演習卻暴露了解放軍訓練體制的缺點和不足。
對印度構成威脅?
不過,《防務新聞》的另一篇文章卻極力夸大中國海軍的瀕海作戰能力,稱印度海軍必須要提高在該領域的作戰能力以反擊解放軍海軍。該文章稱,印度國防部近日同意印度海軍在今后5年花費超過30億美元用于增強其瀕海作戰能力,這是印度對以前所強調的藍水海軍戰略所做出的一項“根本性轉變”。這一舉動也標志著印度將進一步增強在印度洋的存在,準備對中國更加積極地出現在印度洋做出回應。
印度一名海軍官員說,印度需要為將來的瀕海作戰做好準備。印度已經從美國獲得了1.7萬噸的“特倫頓”號兩棲登陸艦,它能一次運載900人的登陸部隊。為增強兩棲登陸力量,印度還列出了龐大的兩棲戰艦采購清單,包括購買大型船塢登陸艦,它能夠運載1萬名部隊官兵,以及直升機等裝備。印度國防研究與分析學會(IDSA)資深防務分析家庫拉納認為,“在中國海軍出現在印度洋的情況下,印度的安全環境將在中長期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逼迫印度必須做出反應。
美國兩棲登陸力量最強
兩棲登陸作戰在二戰后越來越被各個海洋大國所重視,特別是那些擁有漫長海岸線或者眾多島嶼的國家。在進攻時現代化的兩棲登陸艦可以迅速地將作戰部隊成建制地送到海灘甚至是海岸縱深地區,縮短部隊在開闊的海灘上集結需要的時間;而防御時則可以利用兩棲登陸艦從敵人戰線的側翼甚至后方發動反擊。因此,強大的兩棲登陸能力有很強的威懾性,朝鮮戰爭中美軍憑借仁川登陸徹底改寫了戰爭進程;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擺出海上佯動的架勢,就吸引和牽制了駐科威特伊軍主要兵力。如今世界兩棲登陸力量最強大的當屬美軍,其海軍陸戰隊的地位與海陸空常規三軍的地位齊平,擁有多個型號、數十艘大型登陸艦。其中“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排水量超過4萬噸,比英國的“無敵”級航母還大,它一次能夠運載1870名士兵。近年來,亞洲各國也紛紛加強了兩棲登陸艦的建設,日本建造了8900噸的“大隅”級大型登陸艦,韓國則下水了1.4萬噸的“獨島”號兩棲登陸艦,它們普遍具備從海上發動立體登陸作戰的能力。
不過,單獨的兩棲作戰艦艇自身防衛能力有限,必須依靠其他戰艦提供保護。因此很多國家在發展兩棲登陸力量時,首先是大幅提升其護航艦艇數量和性能。專家認為,美國媒體對中國兩棲作戰能力兩篇互相矛盾的評論,體現出美國對中國海軍發展的焦慮。事實上,一個國家兩棲登陸力量的發展有著自身的特定規劃,這不僅要服從海軍發展戰略,更要服從國家的戰略利益。但無論怎樣,都不會受到外界評論的干擾。▲
環球時報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