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明;崔明軒

12日,大陸軍艦對包括臺灣船只在內的4艘船進行護航。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春明 本報特約記者 崔明軒
正當島內評估是否派軍艦赴索馬里護航臺船之際,大陸海軍艦隊已在12日上午11時展開了第二次護航行動,在4艘被護航船只中有一艘來自臺灣。這也是兩岸分治60年后臺灣船只第一次接受大陸海軍護航,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
自行申請護航
據《聯合報》13日報道,此次護航行動從曼德海峽東口起航,全程553海里。這艘接受大陸艦隊護航的臺灣商船名為“宇善號”,是臺塑海運旗下的船只,主要用來運輸油品,“不過最近沒有聽說臺塑石化到亞丁灣附近運油,宇善號也可能是租給其他公司使用”。“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證實,“宇善號”是在納米比亞登記的權宜輪,目前租給韓國人使用。
據了解,每年經過亞丁灣的船只有1.8萬艘,臺灣大約五六百艘,平均每周十幾艘,而“宇善號”應該是自行尋求大陸軍艦保護的。此前“行政院”官員曾宣稱,為顧及“國家主權”,“陸委會”已定調不讓臺船通過“兩會模式”向對岸求援,而是研究是否自行派軍艦或就近申請他國軍艦保護,絕不可能放手讓大陸保護臺灣船只。11日島內媒體報道稱,已有一艘臺灣船只向大陸提出護航申請,并轉給海基會處理。但海基會秘書長高孔廉堅決否認,表示到11日下班為止,都沒有接到臺灣船只申請護航的案件。“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被問到是否贊成臺灣船只接受大陸護航時也表示,“目前沒有作出這樣的決定”。“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則稱,“陸委會”尚未授權海基會與對岸就護航問題進行接觸。
輿論感受到大陸善意
“宇善號”接受大陸護航的消息傳出后,臺當局極為低調。“總統府”和“國防部”都不愿發表意見,一些官員私下解釋說,若非經兩會正式管道協商,臺船“私下請求他國軍艦護航或協助”屬人道救援層次,并無太大爭議。美國在臺協會13日發表聲明指出,曾與臺灣討論亞丁灣海盜問題,并宣示任何船只在任何地點遇險并要求協助,美國海軍“有責任”提供協助。
13日,民進黨批評臺灣船只在國際受到威脅要靠大陸保護,喪失“國格”。發言人鄭文燦聲稱,大陸海軍到亞丁灣護航,是要向遠洋海權推進,臺灣船只遇到困難求助大陸,這是“外交部”的失職,“外交部在印度洋、非洲西岸海域應有更積極作為,不能讓臺灣船只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自我救濟,包括花錢解決問題,或求助于大陸”。淡江大學教授林中斌聲稱,臺船接受大陸護航,等于承認臺灣海軍沒有能力,“大陸也會借機宣傳對臺灣的照顧”。
國民黨“立委”帥化民則認為,雖然兩岸之間還沒有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但不管怎么說這都是大陸的一種善意,不要將別人的好意污名化。《中國時報》評論說,大陸軍艦護航臺船不僅創下兩岸60年來的頭一回,“也突顯海基在護航溝通管道上,似乎不如企業反應迅速”。分析普遍認為,大陸為外國商船護航,對臺灣商船也護航,這是一視同仁,也可以說對臺灣商船更是從對待同胞的心理出發,“這是有助于兩岸和解的善意舉動,更是對臺灣官方展現友好、善意的姿態”。
島內不贊成自行派軍艦
其實,自臺當局透露有意自行派軍艦赴索馬里護航以來,島內各界都不太看好。一位分析人士說,雖然臺軍方人士自信臺軍有遠航經驗,水平比解放軍高,“但我很懷疑這些軍官不看新聞。解放軍的軍艦出訪過世界各大洋,前幾年還參與馬六甲海峽剿匪,且他們的鐵血意志高過‘拒絕跳傘的國軍士兵太多,如何會不如國軍?另外,解放軍此次出動的軍艦都是最先進配置,臺灣從別人手里買的船怎么好意思開出去耀武揚威?”還有分析人士撰文指出,此前大陸明確表示可以接受臺灣和香港商船的護航申請,而臺灣自己想派軍艦無非是掙個面子,怕被矮化,“這絕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文章說,臺灣海軍如果前往亞丁灣護航,至少要派遣與大陸噸位相仿的基德級艦、成功級艦或拉斐特艦及補給艦,“而基德艦是有名的吃油大戶,一小時就要花將近35萬元新臺幣的油料費,要跑十天十夜左右才能到亞丁灣,海軍大概一年的庫存油料都會被吃光。一旦護航行動開始,這可是個曠日持久的任務,以臺灣的經濟、軍事實力何以為繼?其實,即便其他地區尋求別國軍艦護航,也是十分平常的事情,商船路過其巡航范圍,打個招呼,請求幫忙照看一下,誰都不會有被矮化的感覺”。
《中央日報》網絡報13日發表社評認為,臺海目前正處于充滿希望的階段,這也是美國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日前形容當前兩岸關系的狀態,“即使對于兩岸關系發展不滿意的人,也應該接受這充滿希望的現狀,不是嗎?” ▲
環球時報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