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紅
每個階段的班主任工作都有各自的特點。小學班主任重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基本的文明禮儀;中學階段則更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到了大學階段,班主任工作應更注重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把握好班集體整體的發展方向,關心每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態,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為其提供發展的平臺。大學生活具有學習自主性、生活獨立性、社交活動廣泛性等特點。雖然大學生從生理發育的角度看已經是成人,但心理發育水平還不完全成熟,社會認識、自我意識等方面還不夠全面。如何使他們在踏入復雜的社會之前具備良好的品德修養、熟練的專業技能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整個高校育人工作的重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遠在異地求學的學生來說,班主任是家長、朋友和依靠,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堅持整體把握和個別輔導相結合,才能做好高校的班主任工作。
一、引導學生把握好大學學習的關鍵事項
1.對大學適應期的正確引導
大學的學習具有很強的自主性。精彩的大學生活要靠個人的創造和努力,也需班主任及時引導。大一的新生往往會經歷一到兩個學期的心理迷茫期,即大學生活的適應期。周圍環境的巨大變化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出現適應障礙:水土不服、學習目標缺失、人際關系不和諧等等。在這個階段,積極、正確的引導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幫助。新生進校后面臨一系列瑣事,選課、軍訓、熟悉新的校園環境、認識新的同學等等,其中最不適應的是學習方式的變化。大學學習方式較以往的應試性學習有很大的不同,沒有固定的教室,沒有專業教師的監督,學習壓力小了,目標也不像以往那么明確。許多學生因此很難適應。面對這些情況,班主任需及時向班內學生說明大學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盡快適應。這一時期需要班主任帶著細心和愛心,多花時間和精力,及時為新生解惑,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校園生活習慣,盡快走出迷茫期。
2.引導學生設計大學生涯規劃
由于來自就業市場的壓力,職業生涯規劃現在已經被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對大學生而言,對三年或四年的大學生活進行規劃也必不可少。各個高校都在采用不同的途徑引導學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大學生活,班主任的監督和引導極為重要。要鼓勵學生志存高遠,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規劃就業方向,根據愛好興趣選擇參加何種社團或學生會部門等。有了藍圖,才會有未來的高樓大廈。例如,班主任可以通過召開主題班會的形式來加強學生對生涯規劃的認識,并在今后的歲月里及時反思已有的規劃,對不妥之處進行修改,在目標的指引下奮斗努力。有目標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有方向的船不管風吹浪打都能駛向目的地,沒有方向的船即使湖面風平浪靜,也永遠靠不了岸。
3.鼓勵學生參加課余活動
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并不只限于單純的課堂學習。有時第二課堂的學習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班主任應鼓勵學生加入社團或學生會,積極主動地鍛煉自己。社團或學生會像一個微型社會,是鍛煉自身社交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最好的地方。每位學生都應該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參加社團或學生會,為畢業后踏入社會做準備。而各類比賽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位學生都應敢于挑戰自己,參加一些比賽項目。其目的并不僅在于取勝,而在于能鍛煉心理素質。班主任要鼓勵學生參與這類活動,特別是內向、膽小的學生,可以通過活動來提高其自信心。同時,班主任應引導學生結交良師益友。例如,高年級學生作為學長,可以向新生傳授自身的學習經驗,也可以幫助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如果一名學生擁有優秀的學長、敬業的老師、知心的朋友,那么他的大學生活必定能夠精彩愉快。
4.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大學學業
并不是每位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大學的學業,有延期畢業的、有結業的、也有休學和退學的。在大學的學習中也有各種各樣的“坎”,如必須修滿一定的學分才能畢業,英語、計算機必須通過等級考試才能拿到學位等。班主任需要及時指出學業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早做準備、積極應對,以便能順利地完成學業,不辜負家長的期望,不虛度大學的光陰。
二、開展積極有效的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對學生來講是最為關注的問題。就業指導是班級學生的共同需要。寒窗苦讀十余載,只為尋得好工作。家長培養一個孩子上大學很不容易,找一份好工作是學生的愿望,也是家長的期望。成功的班主任不僅僅在于保證班內學生的順利畢業,而且還要通過積極有效的就業指導,讓學生明確就業方向、調整就業心態、增強就業競爭力,從而找到理想的工作。就業指導應該貫穿大學的每個學年。目前絕大部分高校均設立了專門的就業指導部門,設置了就業指導課程,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班主任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應起到監督、“把脈”的作用,督促學生為就業做好充分準備。同時,班主任也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交流,讓家長理解自己孩子的就業期望。與家長攜手關愛學生,幫助他們實現理想。
三、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每一個走進大學校門的學子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才。然而,大學階段能使人發現自我,也能使人頹廢潦倒。大學同學來自五湖四海,身處眾多優秀者當中,許多學生覺得失去了高中階段的優越感:如滿懷激情地參加社團卻被淘汰了、在班委競選中落選了、原來的知心朋友也遠離了等等。有些學生逐漸失去自信,甚至沉溺于網絡游戲,生活圈子越來越小,產生空虛無聊感,以至于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近年來,高校學生自殺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其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其中當然也有部分學生是因為對自己和生活態度消極,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有嚴重的自卑心理。讓學生了解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不僅可以增強其自信心,更能防止各種極端事件的發生。班主任是與學生走得最近的教師,深入挖掘每位學生的閃光點是班主任應盡的義務。班主任要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需求和優缺點,針對其個性特點進行個別輔導,揚其所長。只有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優勢,他們才能更加自信、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取長補短,全面發展。
四、關愛“三困”學生,做好溝通與交流
1.關愛貧困學生,提倡奮斗成才
“三困生”指的是學習困難學生、經濟困難學生和心理問題學生。貧困生相對于其他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來講,承受的心理壓力更大。他們中有些是貸款讀書,有些是向親戚朋友借錢來讀書。國家、社會和學校非常關注經濟困難學生的上學問題,通過提供勤工儉學的崗位、各類助學金、學費減免等形式從經濟上來援助他們。而班主任則更應在精神上支持他們。經濟條件決定了他們不能像其他同學一樣穿得好、吃得好,只能靠勤儉節約來維持學業,在社交方面也處于劣勢,往往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還有的學生因過度節約影響了身體健康。班主任要鼓勵這些經濟困難的學生奮發圖強,坦然面對貧困,用努力來證明自己、改變現狀。
2.關懷學習困難生,助其走出困境
在每個班級里都會存在一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考試成績不及格,各類考級也通不過。這類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方法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些學生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從而沒有動力認真學習;有些學生抱著“60分萬歲”的僥幸心理,總想走捷徑或偷懶。對于這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班主任應及時關心,了解原因,采取措施“對癥下藥”。幫助他們轉變態度,提高成績。
3.關注心理問題學生,助其健康成長
心理問題的產生分內因和外因兩方面。總體上看,大學生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同時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9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征更加明顯,包括個性強、敏感聰慧,但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低。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全面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育、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會出現焦慮、自卑、嫉妒等情緒。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走出困惑,容易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甚至出現精神障礙,一樁樁大學生校園傷害和輕生事件都給人們敲響了警鐘。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應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班主任有比對一般教師更多的接觸。這是班主任參與班級心理教育的一個有利條件。班主任應經常學習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與學生談心,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動向。
高校班主任工作是一項細致繁雜的工作。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班主任工作也需要不斷與時俱進。要正確定位班主任的角色,按照角色的性質和工作職責有針對性地開展育人工作,創新工作方式,堅持“整體把握與個別輔導”,引導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朱文彬,趙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趙娜.高校青年教師如何做好新生班主任[J].科教文匯,2009(1):17.
[3]向晉文.論高校學生班主任的情感投入[J].當代經濟,2009(3).
[4]劉建龍,曾美玲,譚超毅.新形勢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戰與對策[J].職業時空,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