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凱
[摘要]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
[關鍵詞]會計 職業道德 建設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含義
1.會計職業道德是調整會計職業活動利益關系的手段。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各經濟主體的利益與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時常發生沖突。
2.會計職業道德具有相對穩定性。會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經濟學科,是為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維護社會公眾利益服務的。
3.會計職業道德具有廣泛的社會性。會計職業道德是人們對會計職業行為的客觀要求。從受托責任觀念出發,會計目標決定了會計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二、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
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職業道德是對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補充。會計法律制度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最低要求,會計職業道德是對會計法律規范的重要補充,其作用是其他會計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會計法律只能對會計人員不得違法的行為作出規定,不宜對他們如何愛崗敬業、提高技能、強化服務等提出具體要求,但是,如果會計人員缺乏愛崗敬業的熱情和態度,沒有必要的職業技能和服務意識,則很難保證會計信息達到真實、完整的法定要求。很顯然,會計職業道德可以對此起很重要的輔助和補充作用。
2.會計職業道德是規范會計行為的基礎。動機是行為的先導,有什么樣的動機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會計行為是由內心信念來支配的,信念的善與惡將導致行為的是與非。會計職業道德對會計的行為動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誠實守信、客觀公正等,引導、規勸、約束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遵循職業道德要求,從而達到規范會計行為的目的。
3.會計職業道德是實現會計目標的重要保證。從會計職業關系角度講,會計目標就是為會計職業關系中的各個服務對象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能否為這些服務對象及時提供相關的、可靠的會計信息,取決于會計職業者能否嚴格履行職業行為準則。如果會計職業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會計信息,會嚴重背離會計目標,造成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使服務對象的決策失誤,甚至導致社會經濟秩序混亂。因此,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約束著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是實現會計目標的重要保證。
三、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特征
1.原性則
原則性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典型特征。作為財會工作者,政策觀念一定要強,要勇于堅持原則。政策和職業道德雖然是兩個不同范疇,但作為社會主義的財政政策,財會規章制度都反映了國家、集體和廣大生產者、消費者的根本利益。要使這些政策、法規制度得以順利貫利和實施,必須堅持原則。
2.無私性
財務工作要求財會人員具有大公無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為,以國家、集體的利益重于一切為最高原則。無私性集中體現在財務工作者的道德習慣行為上,廉潔奉公,不貪不沾,一塵不染,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傳統作風。
3.服務性
財務工作既不能獨立于各行、各業、各部門而存在,又不能置于各行各業各部門之上。財務工作的性質決定了財會工作者必須樹立服務意識。因此,服務性是財會工作職業道德的顯著特點。
4.時代性
財會人員所維護的不僅僅是企業和國家的利益,還涉及到委托人與受委托人的多方利益。因此,在新形勢下,對財會人員職業素養的要求更高。所以說,財會人員職業道德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四、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途徑
1.加強政治學習,提高對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努力學習政治,提高思想覺悟,這是財務人員做好工作的前提。財會人員不能只埋頭于繁雜的日常事務中,要掌握時代的脈搏,把自己的工作自覺融人改革的大潮,不要迷失方向。作為財會人員,要視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家制定的財會法規,一絲不茍地按財務制度辦事,認真進行核算和管理,忠實履行財務監督職能,在抵制和糾正當前不正之風中發揮積極作用。
2.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財會人員的使命感
會計人員要使職業生活更有意義、更有價值,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遵循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自覺提高專業品德修養,增強熱愛本職工作的意識,講求對事業的獻身精神,維護會計職業的尊嚴,保持良好的社會形象。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資金來源渠道的多樣化,與會計改革措施的陸續實施,使會計人員所面對的將不再是單純的數字,而是一個復雜多變的世界。會計人員承擔的工作任務越來越復雜繁重,責任更大,遇到的問題更復雜,需要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在新形勢下,會計人員應在工作中堅持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和國家有關的財經法規,依法辦事,依法理財。
優質服務也是會計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作為一名會計人員,對所服務的對象都要做到文明禮貌、熱情接待、周到服務。
3.建立監督機制,以法管財
監督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會計人員監督經濟業務經辦人。二是社會監督會計人員。它們由兩個不同的主體構成。
(1)會計監督。會計監督是會計人員的執法行為。它主要是會計通過審查、報帳、記帳、核算、分析等會計程序,對在經濟活動中發生的經濟業務,依照國家的財經政策和財務管理規章制度,進行正確的核算和真實的反映。會計人員必須認真、客觀、公正地處理每一筆經濟業務,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每一件財務事項。
(2)社會監督。一是由財政、稅務、審計、監察等部門對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的情況經常進行檢查、督促。二是由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對會計行為進行查驗、評估。通過監督,既可以提高會計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又可以幫助會計人員正確理解和執行國家財經制度。三是發動單位職工和其他社會成員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進行監督。這樣監督面寬、透明度大,可以增強會計監督工作的力度。
(3)法律制裁。對于貪污腐敗、違法亂紀、知情不舉甚至同流合污等現象,除按規定予以一定的行政處罰外,嚴重的還可追究會計人員和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使人們認識到若不注重職業道德,不用職業道德規范自己行為,將會受到法律制裁。加強法制教育,培養以法理財的觀念和能力。市場經濟是法制化的經濟,我們會計人員是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執行者,必須依據國家的法規政策進行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做到以法理財。
4.建立會計崗位輪換制度,保證會計工作質量
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規定:“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應當有計劃地進行輪換。”實行有計劃的會計輪崗制度,有利于加強會計工作的內部監督,在會計機構內部形成換崗交接清查的內部檢查和牽制機制,防止貪污腐化行為的出現;有利于提高全體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使他(她)們能掌握多種崗位技能,促使本單位會計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還有利于調動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接觸不同內容和形式的業務崗位,激發會計人員創造和提出業務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
5.建立健全選拔和激勵約束機制,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
(1)建立健全選拔機制。任何財務活動,都要通過會計進行收支與核算。在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度確定以后,會計工作質量的高低,會計人員業務素質是決定因素。因此,要選擇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強、具有會計知識和技能的人從事會計工作。
(2)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四化建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合格會計人才。因此在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要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情況建立檢查、考核、評價、獎罰制度,并與崗位資格、聘任專業職務、提職、晉級、精神與物質獎勵等結合起來。促進會計人員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