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據ISO9000質量標準的“八項原則”,在探索影響高職院校書法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主要質量控制點、質量評價標準的基礎上,力求將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質量評價與質量監控合為一體,設計出高校書法教學質量監控的要素與結構,找準具有可操作性的書法教學質量監控的有效方法,構建書法教學質量監控的基本模式。
關鍵詞:IS09000標準;八項原則;質量監控
作者簡介:陳龍國(1969-),男,重慶大足人,碩士,重慶文理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書法創作與理論。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重點立項課題“基于ISO9000多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與實踐”(課題號:0622016)、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立項課題“ISO9000標準與高校教學質量監控評價與保障模式的融合性研究”(課題號:06-GJ-105)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9)35-0059-02
ISO9000質量標準,是國際質量監督機構在傳統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凝練出的帶有普適意義的管理模式,具有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國際一體化的特點。系統闡釋了質量管理中最基本、普遍的規律,歸納為八項原則:以顧客為中心、領導作用、全員參與、過程方法、管理的系統方法、持續改進、基于實現的決策方法、與供方互利的關系。在書法教學質量監控中運用ISO9000八項原則,建立起適合高職院校特點的書法教學質量監控模式,是提高書法教學管理科學化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對于增強高職院校書法教學質量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程度,保證與提高書法教學質量,從而保證與提高書法人才培養質量,能夠起到切實有效的作用,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推廣價值。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是IS0900O所遵循的首要原則,它認為“組織依存于顧客,因此組織應當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期望”。顧客是指接受產品服務的組織或個人,學生就是直接消費者,家長就是監護人,教師就是服務者,其服務對象為社會、用人單位、家長和學生。因此,書法教學必須樹立新的教學服務質量觀,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時了解社會、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素質和書法教學工作的要求與期望,在培養目標確定、課程計劃制定上更加關注社會、用人單
位和學生的要求,并根據這一要求制定書法教學質量標準,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結構、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
IS09000十分強調最高管理者對書法教學質量監控的投入和責任,認為“領導者確立本組織統一的宗旨和方向,創造并保持使教師全員參與實現質量目標的內部環境”。高校在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換過程中,學校的教學質量、綜合實力和社會、家長、學生的滿意度已經成為學校主管日益追求的目標。因此,學校書法教學質量監控要確立“一把手”責任制,領導者為書法教學質量監控制訂方針、確定目標、分配任務、配備資源、落實職責、平衡協調、營造環境、監督評估等工作,只有強調學校領導的親自掛帥、推動作用,加上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各單位的相互協調,才能實現學校既定的培養目標。
“全員參與”是ISO9000得以有效實施的基礎。書法教學質量監控過程是學校教師、學生以及社會用人單位參加并同時接受管理的全員性管理。突出“全面進入、全員參與、全程管理、全面實施、全程控制”管理理念,突出師生“質量意識”,將書法質量監控貫穿于教學的每個環節、每個層面、每個子系統;采用“工程設計、項目管理”模式,建立以學校、學生、社會三級管理為平臺,全員、全程、全面管理為保障,目標、組織、制度、監督、評價、反饋六大子系統為內容、特色鮮明、科學高效的“互動式”書法教學質量監控模式,實現對書法教學質量的全員、全程、多要素、全方位監控,從而促進學校書法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ISO9000“過程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質量形成于產品實現的全過程。必須使影響產品質量的全部因素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中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它是一種采用“過程方法”的手段來保證產品質量的管理方法,依靠嚴格的管理制度監控整個管理過程,通過事前的預防,過程的檢查,事后的及時糾正,以及嚴密的內部質量審核等一系列制度,杜絕中間任何環節出現不規范行為,從而確保產品的質量。高職院校書法教學質量監控必須貫穿于人才培養的整體結構和整個過程,加強預防式的過程控制,從傳統的"事后把關型"為主轉向"事前預防型"為主,通過事前預防、過程控制,將書法教學質量問題解決在它產生之前或形成過程之中,使書法教學全過程特別是主要教學環節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及其“接口”都處于受控狀態。如重慶文理學院構建的“3333”書法教學質量立體監控網絡。第一個“3”,是指學校、教學執行部門、教研室三級監控;第二個“3”,是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第二課堂三類監控;第三個“3”,是指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三環(節)監控;第四個“3”,是指管理評審、顧客評價、認證審核三方監控。它們之間形成了縱橫交錯、點面結合、系統運作、全面作用的網絡結構監控模式,就是以過程控制為基礎實現書法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充分保障各項書法教學工作的有效落實,不斷提升高職院校書法教學的管理水平。
ISO9000“管理的系統方法”闡明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效果和效率。高校由于組建之初學校的性質、層次、學科專業的多樣性,書法教學質量監控也應是一個由多層次、多要素組成的復雜系統,不能孤立地對某一環節、某一要素進行管理,而應樹立系統整體觀,站在全局的高度,運用系統集成的方式進行管理和決策,使高職院校書法教學質量監控形成有效的整體,協調運作并發揮體系的功能作用,以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實現質量目標。學校書法人才培養的實現過程是:社會需求和人才市場研究→學校定位和辦學思路→學科專業結構與布局→教育資源配置→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培養教育過程→教育質量管理→質量評估與畢業生質量調查。學校要對所有影響上述各環節書法教學質量的各個過程進行識別,如從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制定,到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設計、考試與考核、教學檢查與評估等各個過程都應建立文件化的程序,明確各個過程的評價質量標準、主要質量控制點、過程輸入輸出的要求。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內部審核、書法教學檢查與評估、質量投訴方式等對其主要書法質量監控點加以控制,針對發現的不符合項的原因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并對糾正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形成閉環,這些監控措施能有效促進學校書法教學質量的提高。
ISO9000認為“組織總體業績的持續改進應是組織的一個永恒目標”。對高職院校來說,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書法教學質量觀,促進書法教學質量管理從靜態的“檢側把關型”向動態的“持續改進型”轉變,必須將持續改進和創新的理念貫穿于書法教學質量監控的全過程,將書法質量監控活動始終按照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即PDCA的管理循環模式不停地運轉,并在周期與周期之間實現連續不斷性和循環上升性,建立起自我發現問題、自我糾正問題、自我完善管理的體制,通過持續改進和創新來保證書法教學質量監控模式的長期性和有效性,促進書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ISO9000“基于實現的決策方法”的基本精神是“寫你該做的,做你所寫的,記錄你所做的,檢查你所做的,改進不符合的”。高校書法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教學計劃的制定、專業結構的調整、課程的設置等,都應建立在對教、學、管三方面基本現狀的了解以及對高校相關方(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根據事實管理,使用適當的統計技術準確分析數據、監測運行、記錄信息、及時反饋、有效決策,建立和完善書法教學質量信息的收集,處理與反饋系統,為書法教學管理與決策提供客觀依據。如采取“人本+文本”的軟管理與硬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程序化、文本化對教師崗位職責、工作流程進行規范,通過監審機制,落實書法質量活動中的要求,使參與者總處在一個主動認真、負責任的狀態下,充分發揮領導作用,極大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ISO9000“與供方互利的關系”闡明“組織與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高校供方包含狹義與廣義兩方面,狹義的供方指學生來源供方(中學)、教學設施建設供方(建筑商)、教學儀器供方(供貨商)等。學校可以鼓勵供方實施持續改進計劃并參與共同的改進活動,以提高書法整體的水平;與供方在合適的層次上建立聯絡渠道,以便迅速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對供方合作過程進行必要的監控,以確保合作目的實現。廣義的供方指提供“產品”的整個社會組織,按照IS09000管理理論,質量標準是“滿足要求的程度”,這里“要求”包括:顧客(社會、用人單位、學生、學生家長)明示或潛在的需求。這就要求學校在書法培養目標確定、培養方案制定上更加關注社會、用人單位和學生的要求;在書法教學質量監控等方面更加關注學生的利益;在書法教學質量評估上則更加注重學生、用人單位的意見及社會評價,向社會用人單位和研究生教育輸送符合質量要求的書法畢業生,滿足用人單位需要的高素質書法人才,從而使高校的書法教學活動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更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李漢邦,宋烈霞.高等學校書法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幾點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04(2).
[2]陳驍.我國高教質量保障體系框架初現[N].中國教育報,2003-11-13.
[3]黃秋明,王正,龔蓓.高等學校書法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3(1).
[4]賀祖斌.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監控機制的構建與運作[J].廣西高教研究,2000(3).
[5]王冀生.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高等學校書法教學質量保障體系[J].高教文摘,2000(5).
[6]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課題組.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問答[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3.
[7]范海鷹.高等學校引入ISO9000標準的探討[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5).
責任編輯顏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