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查找資料、對學前教育專業已畢業學生的訪談以及在校學生的問卷調查,提出了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設想。通過實驗法對徒手體操和體育游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運用進行了實踐。
關鍵詞: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提高、學前教育、職業能力
作者簡介:黃曉紅(1963-),女,江西樟樹人,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1-7518(2009)35-0085-02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所從事的是幼兒教育事業,且需要具備一定的幼兒體育基本活動能力和掌握幼兒體育技能技巧;必須要會上一堂課,能組織一場游戲和自編幼兒徒手操、幼兒武術操、幼兒模仿操、幼兒韻律操等;能科學有序的組織好幼兒園的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
兩年來,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將研究徒手體操和體育游戲的教學改革,作為學前教育體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通過側重徒手體操和體育游戲的教學,促進了整個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做一概要性的總結。

一、調研方法
教育教學研究,由于受研究對象的個體差異性、客觀條件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研究工作干預條件復雜性的影響,運用任何單一的方法,都無法使研究工作順利進行。因此,從實際出發,采用了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法、實驗法等綜合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學習了國內外有關幼兒教學活動的基本理論和發展概況、當前職業教育體育教學改革等資料。
2.訪談法。以電話訪談的形式對從事幼兒教育的畢業生進行調查訪問,重點調查學校原有的體育教學對她們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影響。

3.問卷法。取本校2007級三個學前教育專業班學生共150人,分兩次進行,每次發出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50份,回收率100%。問卷的內容包括:①如何認識體育課;②對體育活動的興趣;③你了解徒手體操和體育游戲嗎;④對幼兒園體育活動組織的了解。
二、教學實驗設計與過程
(一)實驗目的
通過徒手體操和體育游戲的教學,使學生促進自身的身心發展和拓展未來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
(二)實驗對象
試驗選擇教育系07級學前教育專業三個班的學生作為試驗對象,并根據研究目的做以下分類:
(三)實驗內容
1.教學內容。本次改革內容主要是體育課堂教學。在實驗中我們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是結合幼兒動作和活動的特點進行的。①徒手體操。以身體各部位的不同姿勢、方向、路線、幅度、頻率和節奏協同一致組合而成的各種單個動作和成套動作,它不僅能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而且還具有提高對美的欣賞能力、陶冶情操的作用;培養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②體育游戲。以體育動作為基本內容,以游戲為形式,以增強體質、娛樂身心為主要目的的特殊體育活動。幼兒園體育教學就是通過游戲的形式給予幼兒練習的機會,使幼兒易于接受,且對發展幼兒動作技能和培養身體素質起著極其有效的作用。是幼兒園進行體育活動的主要教學手段。
2.教學方法。本實驗對體育教學方法的研究,是圍繞著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以及學生如何組織幼兒體育活動的方法,進行的。這三個方法不是獨立分割的,而是相互融合互動的。其中包括:①形象直觀法。教會學生做動作、做游戲,此方法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和幼兒都具有共同的規律,又各有差異。在運用這一方法時,從實際出發,由師生互動來完成。如教師的示范、學生的模仿、教學錄像帶、學生之間的相互觀摩和評價。充分運用現有的條件,結合徒手體操術語在體操房面對鏡子進行自練、自評、自我糾正;②合作互幫法。合作學習,不是單純形式上的兩人以上的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也不排斥學習中的競爭,而是加強了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糾正、相互評價、相互幫助,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善于觀察問題、善于評價教學、善于糾正錯誤的能手,讓她們輪流當“小老師”,既提高了學生掌握領會動作的能力,又展示自己的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表達能力。為將來擔任幼兒教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③積累運用法。學生掌握徒手體操和體育游戲很容易,但要具備創編和組織教學的能力卻要通過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積累運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教會學生掌握積累和運用動作的規律,如:一套簡單的拍手操如何改編成啞鈴操;如何使一個游戲擴展成多個難易程度不同的游戲;如何將生活、勞動、運動的基本動作運用到游戲和徒手體操中。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此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④探究創新法。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組織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的形式進行探究創編。如:探究動物的特點,創編動物模仿操;探究生活形式,創編生活模仿操;探究勞動特色,創編生活模仿操等。在探究創新過程中,老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并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既發揮了學生的才干,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⑤角色易位法。角色易位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將自己創編的游戲和徒手體操運用到體育教學過程中來。這一教學法的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克服了學生思想上的惰性;增強了學生為同學服務的自豪感和責任感;提高了學生的教學組織能力;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體驗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主動地配合老師上好每一節課。
通過上述各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學習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三、結論
經過兩年徒手操和體育游戲的教學實驗,完成了設計的預期目標、各項實驗指標,其結果(如圖)。因此,由本次為期兩年的教學改革實驗的結果中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應改變以往體育教學內容面面俱到,而那些有助于提高學生今后從事幼教工作能力的教學內容卻不夠重視,內容、授課時數偏少的局面。
2.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學前教育專業的體育教學的目標,要改變單一化的趨向,應與其他學科教育密切結合,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3.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與學中的作用,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觀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一些基本動作,有意識地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通過雙人互動、小組研討、創造性地學習,并在教師教的基礎上,創新、補充新的內容,使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的學習。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自身的主體意識,提高她們獨立思考學習的能力。
4.正確運用評價手段,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評價不同于以往的考試測驗,而是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根據目標自我評價、同學互評、教師點評。通過評價,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看到自己的進步,而不是看誰“考第一”,不做排序。
5.重視職業培訓,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前教育和其他學科教育一樣,應始終把職業培訓作為教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們心中建立職業目標,他們就會很自然、主動、積極地完成學習任務,使教與學和諧自如。
6.通過對徒手操和體育游戲的學習,陶冶美的情操,始終把思想品德教育、行為舉止、禮儀的訓練相結合,培養作為一位合格的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
7.徒手操和體育游戲的教學實驗,促進了體育教學改革,提高了體育教學質量和我院體育教師的改革創新意識,促進了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羅希堯.中學體育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于振峰.體育游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童昭崗.體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