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 倫

盡管有過數不清的場外紛擾,但神奇的是,這些從沒折損過科比的場上表現。在迎來自己30歲生日那一年,科比決定成為湖人的真正領袖。
6月18日,科比和他的球隊在“天使之城”洛杉磯舉行了慶祝總冠軍的游行活動,記者在現場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征戰NBA的13個年頭,科比經歷了從高中生到成熟男人、從斗士到NBA領袖的蛻變。當年,喬丹退役時,曾有很多球迷感嘆:NBA將不再有神話。然而,多年后,當“喬丹神話”早已成為塵封的記憶,人們突然發現,在23號之后還有一位24號巨星,同樣留下了一段無法復制的傳奇……
這枚戒指真正屬于他
一座城池,需要沉淀多少人情冷暖才可以和“天使之城”畫上等號?一個人,需要背負多少寂寞和隱忍才能將現實與理想拉近到星辰可摘的距離?
期盼NBA總冠軍,天使之城洛杉磯等了整整7年。就在去年,總冠軍的天使從他們上空飛過,轉了一個圈,調轉方向,飛向了東海岸,洛杉磯的心涼了,他們面如土色,長嘆一聲;一年后,科比帶領他的湖人隊隊友臥薪嘗膽,把天使重新帶了回來! 7年等待,終于圓夢,此時此刻天使之城怎能不盡情釋放?
6月18日,慶祝總冠軍的游行活動在洛杉磯隆重上演。湖人隊球員法瑪爾說,作為洛杉磯人,從小他就看老湖人游行的盛景,這一次,他終于成了主角之一。這些球員,從捧起冠軍獎杯的那一刻起,就激動地等著游行的到來。當然,在這次活動中,最受人矚目的還是“紫金軍團”中領袖球員——科比·布萊恩特。隨著他的出場,現場9萬名觀眾立刻齊聲高喊“MVP!MVP!”,把氣氛推至了頂點,而身穿著一件印有4枚總冠軍戒指T恤衫的科比,在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女兒的陪伴下,激情登場,他不時地揮舞雙臂,并和全場觀眾一齊高呼他們的口號:“1、2、3!戒指!1、2、3!戒指!”
盡管這已經是科比NBA職業生涯中第四個冠軍戒指,但與以前三枚不同的是,這枚冠軍戒指意義非凡,因為這是屬于他自己的戒指。相信,有很多球迷還清楚地記得上賽季總決賽最后一場,凱爾特人狂勝后科比落寞的眼神,當時湖人將士黯然回到更衣室時,沒有一個人說話。后來,科比面對媒體發誓:“下賽季一定我們要卷土重來!”言猶在耳,果然,科比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在4:1戰勝魔術,喜捧總冠軍獎杯的時刻,血性的科比完成了自我救贖,同時科比還用這個冠軍證明自己不再是奧尼爾身邊的配角,他已經成為湖人隊真正的領袖。
從一名斗士到NBA領袖的蛻變,科比用了整整9年。
2000年,湖人主場,終場哨響,一頭鬈發的黑人小伙,興奮地跳到鯊魚的懷中,在球場紛飛的彩帶、喧鬧的人群中盡情地享受他的第一座冠軍。那年,科比22歲。再回首,9年,是是非非已太多,此時科比的臉上更多的是淡定,一種閱盡滄桑后的淡定。
“男人天生為榮譽而戰”,這句話用來形容科比再合適不過。無論是年輕的狂妄,深陷丑聞的落寞,獨砍81分的神奇,還是去年的常規賽MVP,這些都無法滿足這顆從一開始就夢想登上巔峰的心。年輕時,科比曾驕傲地說:“我被恨的原因,就是我被愛,因為我總是和勝利連在一起。”但,自2004年起,洛杉磯的球迷陣營開始分化。鯊蜜轉而為邁阿密歡呼,科蜜的底線是繼續欣賞壯麗的個人秀,湖蜜則處在為科比斗秀喝彩與為球隊前景悵惘的矛盾中,備受煎熬。而那些曾被科比、OK組合、湖人王朝深深“傷害”過的敵人,開始幸災樂禍:出來混的,遲早要還。
常言道:三十而立。在迎來自己30歲生日那一年,科比決定成為湖人的真正領袖。于是我們看到,科比·布萊恩特在過去一年中的等待、憤怒和失落之后,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救贖。最近兩個賽季,他最大限度地收斂個人鋒芒,幫助隊友融入比賽,“我希望用拼命的防守,激勵每一個隊友”。
正如科比最愛的那首歌——布萊恩·邁克耐特的《重塑自我》,曾經桀驁不馴的科比并非不能完成一次重塑自我的過程,而且一旦從改變中嘗到足夠的甜頭,科比不斷自我放大的無私和大度的一面甚至讓人們淡忘了那個曾經惹上官司、曾經與隊友反目成仇的24號。特別是在最近兩個賽季,從科比的口中已經難以聽到指責隊友的聲音。在從言語上不斷給予隊友支持和鼓勵的同時,科比仍然在賽場上保留了全聯盟最具殺傷力的得分手的本色。然而這時的科比已經不在意個人數據的不斷刷新,他的助攻和突破正讓身邊的隊友因他而變得更加強大。
更重要的是,科比試圖重塑自己的更衣室形象。洛杉磯資深記者隆多·拉澤比回憶說:“其實科比在湖人隊的更衣室關系中長期處于被孤立的位置。剛來洛杉磯的時候,他不過是個十七八歲的孩子,爭強好勝,拼命訓練,而他身邊盡是老油條。費舍爾曾對我說,科比從報到的第一天起,就是隊里最用功的家伙,但換來的只是大佬們的白眼。他的處事方式總是太天真。”

這種孤立感長期伴隨著科比,湖人智囊專家老溫特坦言,“其實科比那些年受夠了菲爾、沙克的打壓,大家都在戲弄這孩子,而外界以為全是科比的錯。從這點來說,科比的耐性夠好了,他直到2004年才徹底被惹惱。”他與隊友的年齡就像個剪刀差,上世紀90年代他是湖人最年輕的球員,而現在,他是除費舍爾外最老的家伙,10年前他沒能在老戲骨間左右逢源,如今他不想讓代溝持續。記得在兩年前的圣誕夜,當拜納姆肆虐太陽內線,用28分與科比雙劍合璧,為湖人贏下久違的圣誕勝利時,科比笑容燦爛地贊美隊友,“太恐怖了,他拼命訓練,他的努力得到回報,天空才是他的極限!”或許,科比已經從這個20歲男孩的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年輕、單純、刻苦、執拗、不善辭令。但無疑,他不想讓自己的悲劇在拜納姆的身上重演,不想讓一個筋疲力盡的孩子走回更衣室時,還要忍受孤獨和勾心斗角。可以說,從那一刻,科比已經具備了領袖的風范。
滿身裂紋的男人
科比·布萊恩特是個什么樣的人?從性情上說,他也許是NBA歷史上最難被定義的巨星。提起喬丹,人們會說霸氣;巴克利,搞怪;斯托克頓,冷靜;艾弗森,堅韌……描繪科比,那只能是:孤獨。
作為一個前NBA球員的兒子,幾乎一學會走路,科比就開始光顧訓練館。多數NBA球星都要在高中打一兩個賽季,才決定選擇籃球、棒球還是橄欖球,起碼到高四,才意識到自己能否有躋身NBA的機會。而科比3歲時就昂起頭,在球館里信誓旦旦:“將來我會成NBA的明星。”逗得喬·布萊恩特(科比父親)的隊友們哄然大笑。打籃球之于科比,幾乎不存在選擇的自由,一切仿佛命中注定。
從一開始,科比就與同齡孩子有著迥然不同的社交圈,他無比渴望在成人世界中證明自己。更要命的是,他老爸是個很爛的前NBA球員,轉會如便飯,1歲起科比就隨家人輾轉各地,從費城到圣迭戈再到休斯頓。科比5歲之后,布萊恩特一家干脆離開美國,混跡意大利和法國聯賽。有心理學家分析,這種流浪生活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最重要的兩個影響:一是他缺少與同齡玩伴的朝夕相處,他的朋友圈始終被頻繁轉學搞得支離破碎;二是他很難入鄉隨俗,隨著父親輾轉于美國的費城、圣迭戈、休斯頓和歐洲的意大利、法國,即便拋開語言、種族和文化上的障礙,這些生活布景的切換也實在太快了,遠遠超出一個孩子的適應力。
這或許能夠解釋科比至今仍沒有知心朋友的原因。無論在隊友間還是生活中,他本能地與周圍人保持著分寸和距離。就連神壇上的邁克爾·喬丹,都有奧克利、巴克利這樣的老友,山姆這樣的御用記者,可以推心置腹或者嬉笑怒罵,但科比無從傾述,所以總是喜歡默默地堅持,勇敢地面對一切,而且,瘋狂投籃得分已成為他走出黑暗的秘訣。

在科比的職業生涯中,最讓他刻骨銘心的無疑是那場轟動世界的“性侵犯官司”,當時很多人為他擔心,“強奸”罪名可能要讓這顆耀眼的NBA新星過早隕落。
回首當年那段痛苦的日子,6年前的6月30日夜晚,從那時起,科比陷入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他始終在“強奸嫌疑犯”的稱呼中艱難度日,從那一天起,球迷們眼中那個笑容燦爛的科比不再純潔如昔。在這一年間,年輕的超級巨星成為被人唾罵的嫌疑犯,即便他自稱與原告的性行為屬于兩情相悅。
科比究竟有罪抑或清白?這都無關緊要了,更為重要的是,以前那個光輝燦爛的陽光雕塑伴隨著那個19歲女孩的哭泣而轟然倒塌。科比一再強調并堅持,雙方是自愿的,女方則自稱遭受強迫,這無窮無盡的丑陋爭論,讓科比成為了1992年泰森之后全美體育界最受人注目的“負面人物”。
當時,科比入住鷹郡賓館的目的是治療他有傷的膝蓋,在賓館客房里究竟發生了什么,沒有人知道。總之,他未能讓自己的理智凌駕在原始本能之上,結果這場麻煩一直持續了14個月,而且這樁牽涉到名人、性、種族等等復雜問題的官司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最終隨著原告的撤訴,科比發表道歉信,一切風平浪靜。
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科比·布萊恩特的思緒經常會飄回到費城的高中時代。那是一個夏夜,球隊訓練結束后,科比和幾個隊友留在球館加練投籃。突然,球館電線發生故障,所有燈光都熄滅了。“狗屎!回家吧,伙計!”伙伴們沖著科比大喊。但這個十來歲的少年并沒有挪動腳步。他舉起球,在一團漆黑中,向那個在想象里飄移不定的籃筐投去……
可以說,自少年時代打球起,他就學會了在黑暗中堅持。所以,在背負著“強奸嫌疑犯”的罵名登場打球時,他能忍受著別人無法想象的折磨。當時,科比每次到客場打比賽,球場上總會亮出十數塊標語牌,上面寫著“強奸犯,滾回去!”“去監獄打球吧!”等諸如此類的話。在鷹縣那個女服務生的哭泣、檢察官的控訴和媒體一邊倒的譴責面前,科比曾經完美鮮亮的公眾形象就像掉下壁櫥的瓷瓶一樣被摔得粉碎。媒體甚至不滿足于對強奸案本身的報道,轉而深入到科比的家庭、生活環境乃至童年,一通徹查,最后得出結論:科比從小就是個“自私自利、只顧自己、冷酷無情”的人。
這個在球場外身敗名裂的人,在球場上卻沒有退卻半步,并用勇氣、天賦和努力把遍地碎片黏合了起來。很多人還會清晰地記得湖人隊5年前一場常規賽的情景:湖人主場迎戰宿敵國王,參加強奸案聽證會的科比賽前一小時才從鷹縣飛回洛杉磯,此時很多人都懷疑,科比這回肯定要在球場上崩潰了,然而,科比在重壓之下率領湖人痛擊國王,取得了季后賽入場券。此后,這樣的情況不時地出現,直到強奸案事件塵埃落定,科比總共參加了好幾次聽證會,而且每次回來后都表現神勇,其中包括對陣森林狼的一場西部決賽。當時,有湖人球員還開玩笑地說:“嗨,真希望科比每場比賽前都去趟鷹縣,因為那樣我們可以贏得更多的球!”漫長的救贖一直持續到2006年:創造了張伯倫之后單場得分紀錄的81分、對小牛時的3節62分,球隊殺進季后賽,終于讓人們重新審視這位滿身裂痕的男人。
付出終有回報。又過了3年,科比完全證明了自己,兩周前在奧蘭多,他率領的湖人隊以99:86擊敗魔術,從而以4:1勇奪總冠軍,那一刻科比笑了,而且他笑得很燦爛,告別孤獨,一掃陰霾。“奪冠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我再也不用面對那些質疑了。此時此刻,我甚至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我們再也不是失敗者了。我現在終于完全放松了,我可以享受奧蘭多迪斯尼樂園的樂趣了。”面對鏡頭,科比侃侃而談。
下一命題:追趕喬丹
科比VS喬丹,這是一個經常被人們拿出來說的話題。本賽季,科比的成熟,無疑讓新一代球迷和骨灰級球迷認識到,當今聯盟不再是沒人比得上喬丹,至少如今的科比是有資本追趕喬丹的。
有專家分析,在進攻手段和得分能力上,科比絲毫不比喬丹差,本賽季他刻意減少得分,為的就是讓隊友更加優秀,但是該他得分時,必然不會比喬丹差。在領袖氣質上,科比稍微比喬丹差了一點點,這也是他和喬丹唯一的差距,至于防守和身體素質以及對勝利的渴望,科比絕對不比喬丹弱。所以本賽季結束后,人們不禁再次憧憬,成熟的科比會不會就等于當年的喬丹呢?
其實,喬丹一直都是科比自童年以來的偶像,趕超自己心中的偶像也是科比永遠的追求。不到10歲時,小科比的臥室里就貼滿了喬丹、伯德和“魔術師”的海報。自科比在NBA賽場上獲得總冠軍時起,人們從未停止過將科比與喬丹比較。但這就好比試圖找另一個演員替代《教父》中的馬龍·白蘭度,任何討論都會被“教父”的鐵桿粉絲視為褻瀆。
但是不管怎么說,科比對“趕超喬丹”的態度一直神秘而微妙。一方面,他對這種“比較”曾多次表現出厭倦情緒,甚至惱怒,“別再把我跟邁克爾扯在一起,他是他,我是我”;一方面,他又有意無意地向人們暗示著自己與喬丹的關聯或傳承,比如穿公牛23號走秀,在賽場上模仿喬丹的動作、儀態,用轉會挑逗芝加哥等等。從1998年全明星賽與喬丹斗牛,到2003年3月用單場55分射殺奇才,所有人都知道,科比其實很在乎與偶像之間的對決。
就在兩周前,在湖人打破七年之癢重奪總冠軍時,馬上就有記者問科比:“是否會以邁克爾·喬丹的6枚總冠軍戒指作為自己最新的超越目標?”,這一次科比沒有厭煩,反而是躊躇滿志,滿臉堆笑:“我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就得更加努力,爭取在下賽季拿到第五枚。”
這就是科比·布萊恩特,永不服輸,永不放棄。永不停止求勝的心始終鞭策著他,成為一個時代最強的得分手,偉大的防守者,最具觀賞性的飛人。有人說,科比是一只靈狐。因為他的身體素質絕對一流。1.98米的得分后衛黃金身高、98公斤的體重,再加上出色的彈跳和良好的控制能力,應該說他完全具備了成為新一代“飛人”的基本條件。出色的身體柔韌性造就了他近乎完美的突破能力。而在空中的各種動作又證明了他頭腦聰明,籃球天賦過人。
其實,喜不喜歡科比,和喜不喜歡看科比打球是兩碼事。盡管有過數不清的場外紛擾,但神奇的是,這些從沒折損過科比的場上表現。就連無數次與科比場上糾纏、兵行詭道的吉諾比利都承認:“科比是聯盟中僅有的一兩個,我樂意掏錢看他比賽。”日前已經31歲的科比豪言自己的巔峰還有6年,如果真如他所言,那么科比手中的戒指數量極有可能超過喬丹——“追趕喬丹”正是他下一步要向世界證明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