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質問記者替誰說話,一個是不準記者說話,在經濟適用房的問題上,有些人、有些單位到底怕的是什么?
最近有兩起新聞與經濟適用房有關,一起是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逯軍質問記者替誰說話,最新消息說逯軍已被停止工作,接受調查,但在那塊經適房土地上建造的別墅卻仍未停工;另一起是武漢經適房搖號作假事件昨日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整個通氣會只進行了55秒鐘,也不給記者提問的機會。
《廣州日報》近日載李龍文章說,一個是質問記者替誰說話,一個是不準記者說話,在經濟適用房的問題上,有些人、有些單位到底怕的是什么?
他們害怕真相被揭露出來。文章說,作為保障性住房,經適房近來頻出問題,開發商覬覦其土地的低成本,把公地變成私人開發地;無資格的購買者通過作假騙取購買資格,然后再轉手倒賣賺取利潤,經適房儼然成了很多人牟取私利的一塊“唐僧肉”。這種雁過拔毛式的層層“盤剝”,不但侵占了符合申購經濟適用房者的購買資格,而且還無形中抬高了經適房的成本,給低收入家庭加重負擔,背離了經適房的本意。
文章說,逯軍因為“說錯話”被停職調查,但問題的關鍵不在其“說錯話”,而在于經適房用地為何成了別墅用地,這其中有沒有暗藏什么貓膩,逯軍停職了,但違規的別墅建設依然照常,豈非避重就輕?有關部門對違規的別墅似乎充耳不聞原因何在?而武漢經濟適用房搖號作假事件,以并不太高明的作假手段,公然損害困難群眾的公共利益,分明是對保障性住房公正性的挑釁。對此,武漢市四個政府部門聯合出席的新聞發布會本當給公眾以知情權,把了解到的情況盡可能透露給記者,以回應民眾的質疑,讓媒體起到輿論監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