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昊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新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科學發展突出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徹在大學生工作的各個方面。文章論述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09)20-0166-02
科學發展觀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方針。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學校面臨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各個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教育[1]。
1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學生頭腦,把培養學生具備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對當前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當代大學生,只有認真學習先進理論,才能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迅速發展、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新形勢下,有清醒的政治頭腦、扎實過硬的理論素質,才能保證自身發展和成長的正確方向。實踐證明,先進的理論水平對大學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和保證作用。
樹立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就是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實從學生實際出發,遵循學生成長發展的基本規律,尊重學生的主觀取向,關注學生的現實需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遵照“90后”學生自我實現感較強的現實,充分運用激勵和約束機制,堅持第一、二、三課堂相結合,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綜合素質培養。②尊重學生的主觀取向,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加強學生組織建設和學生干部培養。③關注學生的現實需要,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原理,特別是要圍繞大學生在學習、成才、健康、生活、交友、戀愛、求職、就業等方面所遇到的現實問題,切實抓好日常的就業指導、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等工
作。
2注重全面發展教育
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德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方向和保證,智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核心,體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基礎,美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內容,四者缺一不可。它們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則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處理不當,則相互干擾,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
首先,要處理好德育與智育的關系。德育對智育的發展起著指引方向和保持動力的作用,思想政治覺悟越高,就越能自覺地、刻苦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越能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指導鉆研科學文化知識。同時,智育又是德育的必要條件,只有搞好了智育,掌握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治觀點和行為準則,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
其次,要處理好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的關系。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中指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育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這就是說,體育這門學問和德育、智育互相配合,而道德和知識都寄托在身體上,沒有身體就沒有道德和知識。有了健康的體魄,才能使德育、智育和美育等方面得到順利發展。所以,我們在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健康,增強學生體質,控制學生活動總量,注意防止和糾正學生負擔過重的現象。為此,就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工作方法,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要提高教育質量。在社會主義教育中,美育既獨立于德智體三育之外,又滲透在德智體三育之中。在德智體各育之中,增加上美育的因素,就會使各育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從而向更高的程度升華。美育融化在德育之中,就更增添高尚之美,有利于情操的培養;美育融化在智育之中,就更增添理性之美,有利于智力發展。美育貫穿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就可以把大學生培養成為更和諧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3運用協調發展觀教育
堅持以統籌兼顧,促進每個大學生在各部門中的協調發展和平衡發展,就要從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了解做起,從實現集體的凝聚力做起。我校大學生參加每一個學生團體在一開始都是報以了無比的熱情以及興趣的,但是堅持下去的卻不是很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學生在各種學生團體中得到的鍛煉和發展是不均衡的。在各個學生會中,各部門的負責人無法對每一個成員去進行足夠的了解和溝通,導致了在用人方面的狹隘性,對于熟悉的,讓他們實踐的活動就更多,相反,陌生些的甚至有可能被遺忘。如此下去,一個部門內部就會出現不穩定因素,而且培養大學生素質能力的要求也無法達到。部門內經常溝通是需要的,也是必須的,雖然這會增加各個負責人的工作量,但這也是可行的。因為只有溝通才能深入了解一個人,抓住了每個成員的性格特征,才能把他們擺在一個合適的位置去鍛煉他們,讓他們得到真正的發展。只有負責人真正了解了每個成員,才能把部門內的成員統一起來,形成一股向心力,實現部門的凝聚力。同樣,各個部門之間也需要溝通,通過溝通加強部門之間的聯系和了
解,以便能隨時合作行動,使各個部門之間形成工作上的默契。這樣可以實現無縫模式教育。
4堅持可持續發展教育觀
要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大學教育關注學生的不是一時一事,而是關注他的一世。因此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功能,引導學生在注重今天發展的同時,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和長遠的發展目標,幫助他們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努力為他們今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3]。
目前,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全新的社會發展模式,已被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所認同。其中,中國政府和人民也做出了莊嚴的承諾。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和問題。尤為突出的是人的素質。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再大的科技含量,可持續發展仍然會是一句空話。對大學生來進行可持續發展思想教育有著更為突出的意義。因為大學生是最有知識的一個群體,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他們不僅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對大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思想教育,關鍵是要樹立“天人和諧”的自然觀,確立“自然資源”的價值觀,崇尚“關愛自然”的道德觀和弘揚“永續利用”的消費觀。對大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思想教育,有必要從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面入手,特別是學校擔負著更為直接、更為重要的責任。高校要從教育觀念、教學體系、課程內容等方面增加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把專業教育與普及教育、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服務社會與自我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其宗旨就是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思想的跨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健康有序地實施,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上幾個方面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補充、 相互影響的, 要把新生完善的人格教育、人性化的法治紀律教育、道德教育、貧困生教育等各項工作融入到新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 讓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應積極研究探索新形勢下將科學發展觀貫穿落實到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途徑和科學方法,堅持不懈、努力奮斗、開拓進取,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大學新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為大學中后期的進一步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讓大學真正成為培養高素質、高質量優秀人才的搖籃。
參考文獻:
[1] 潘喆,宋新,遲艷艷.踐行科學發展觀開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J].魅力中國,2009,(7).
[2] 張繼全.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廣西輕工業,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