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云
開學了,同學們每天在教室讀書。可書該怎么讀,你知道嗎?如果我說,書不僅能讀,還能煮,你信不?那請你聽聽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主編張慶先生寫的故事——《煮書》吧!
煮書
爺爺?shù)臅坷飹熘粡垪l幅,上面寫著“煮書”兩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小芳感到很奇怪:“書只能讀,怎么可以煮呢?書放在鍋里煮,不是煮壞了嗎?”
爺爺笑了:“書是精神食糧嘛,既然是食糧,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p>
爺爺看小芳疑惑不解的樣子,便接著說:“你知道唐代大詩人杜甫嗎?他小時候讀書,就反復誦讀品味,非把書讀透不可。其實,這就是‘煮書。這樣,他做起詩來就感到得心應手了。所以他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學習語文,對那些好的文章也應該這么‘煮,否則,就很難把語文學好?!?/p>
“爺爺,你看我該怎么‘煮書呢?”
“你可以從‘煮語文書入手嘛。語文課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來,放聲讀上幾遍,仔細品味,這樣 ‘煮下去,你不僅能體會文章情感,還可以牢記妙詞佳句……好處可多啦。肚子里的詞兒多了,今后說話寫文章,還會犯愁嗎?”
爺爺?shù)脑捠剐》蓟砣婚_朗,“煮書”還真有道理哩。(制作建議:配六上141頁的圖或者根據(jù)故事內容另畫插圖)
“煮書”確實是很有效的讀書方法。當代著名女作家茹志娟在自己的書室里也掛上“煮書”的條幅,并且向來訪的客人解釋:“書,光看是不行的,看故事情節(jié),等于囫圇吞棗。應該讀。讀,就仔細得多了。然而,讀還不夠,進而要‘煮,‘煮是何等的爛熟、透徹,不是一遍兩遍可成的?!?/p>
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新婚那天,洞房里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大家急得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里捧著一本書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綁書
第一個把《資本論》翻譯到中國的經濟學家王亞南,1993年乘輪船從紅海去歐洲,大浪顛得無法坐穩(wěn),他請服務員將自己綁在椅子上,這樣就可以在顛簸的船上讀書了。
猜書
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后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jié)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yǎng)了自己的思維和想象能力,不至于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同學們,看了這么多新鮮的讀書法,你有什么感受?你是怎么讀書的?如果你有更好的讀書法,不妨告訴我們,讓大家都來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