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良
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出發點和內驅力,是創造性思維、想象和創造性行為的前提。一個人的創新意識與他的情感、動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緊密相關。
1.創建適合創新教育的學習環境
教師應保護學生理解的自由,容許學生對物理環境、物理認知結構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應將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學生,從而澆滅了那些剛剛燃起來的“創新的火花”。
2.巧設質疑,誘發學生的創新動機
“學始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巧設問題情境,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疑難問題,尤其是物理教學中疑點和難點以及比較含蓄或潛在的內容,從而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同時通過學生自己閱讀教學內容和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活讀書,敢于對課本、對參考書質疑,學生間各抒己見,相互質疑。
二、教學過程中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創新教育中,教師必須通過拓寬思維、多角度、數題一解、一題數解等方法構建物理模型,使學生積極愉悅地解決問題,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新的疑難問題面前,往往能從容不迫,思維興奮,解決問題的路子寬。為了有效地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應做到:
1.教給學生靈活多變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初中物理解題方法有多種:整體法、隔離法、圖像法、等效法、估算法,等等。教師要選編有多種解法的習題組織教學,滲透物理知識點,靈活應用物理概念和規律,打破學生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有效地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2.提高構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物理學的思維方法主要是物理模型方法、等效思維方法、類比思維方法等具體思維方法。而物理模型方法是讓學生掌握建立各種模型的方法和如何應用各種模型解決實際物理問題。教師應幫助學生提高構建物理模型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對所給的信息進行提煉和加工,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過思維加工,采用恰當的方法,找到新問題與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間的聯系,使新問題順利地實現模型化,使復雜問題變得簡單。
3.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諸如奇趣的實驗演示、科技史話、實物模型、圖表、動畫等來制造懸念,配上生動風趣幽默的語言來創設教學情景。這樣可以激起學生探根求源的愿望,進而產生學習興趣,引發探究沖動, 創造性的活動就由此開始了。
三、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教育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為學生的親身體驗創造更多的機會,同時注重實驗的創新與探索性,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1.演示實驗對觀察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演示過程中要講明實驗目的、原理、方法、使用器材、設計思想,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用嚴謹的科學作風與熟練操作技能給學生做出示范,使之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科學家正是由于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才發現出別人所不能察覺的規律。所以,通過演示實驗促使學生在觀察中和觀察后進行深入細致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思維深度和廣度發展。
2.學生實驗對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
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索成分,將演示性實驗改為學生實驗,通過指導或引導,讓學生去操作、分析和探索,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再發現者而不是接受者,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索,從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獨立性。或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變依賴思想為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忠于實驗數據的求實精神和領悟教材的思維方法。
3.課外實驗對創新能力的培養
課外實驗不僅能鞏固和深化課內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知識的遷移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開放實驗室,進行物理小制作比賽,使學生嘗試動手動腦的樂趣;舉辦物理科技講座,開展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競賽,使學生崇拜科學,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指導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創造,撰寫科技小論文,培養學生的科幻意識和創新精神。通過這些活動發展學生興趣特長,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撞擊學生的創造靈感,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