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瑞
觀點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文章有了觀點,便有了統帥,思考就有了方向,有了約束與限制。寫文章首先要明確中心論點,作為全篇的有力支撐。
立意應該深刻一些,高遠一些,能給別人一些啟迪。寫作的本質,一言以蔽之,是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聯系,簡而言之,就是解決為什么的問題,摘取試題中的核心詞語,把它看成一種現狀或結果,推求它產生的原因,推求原因就是分析論證的過程,原因揭示清楚,把思路打開,文章才會深刻透徹,開放自如。
中學生作文亟待解決的問題有三個:
第一,審不清題,找不準中心觀點,審題實際上是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當然審題也有一些技巧,在此不再贅述。
第二,材料不充分。其實,作為一名高中生,大腦中已貯存積累了很多寫作內容,重要的是要激活這些沉睡在大腦中的各種經歷,材料等,然后再將其條理化,有序的表達出來,這里所談的材料不充分,是指材料不能支持中心,表達不能到位,糾正方法是加強分析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沒有寫作思路,無從下筆。結構是文章的骨架,是文章的有力支撐。考場上時間緊張,如果掌握了熟練的套路,就會倚馬千言,運筆如飛。
面對現在的問題,可以采用這種結構來寫。議論文的結構可以分為五部分:起,議,承,轉,合,也可以分為六部分:開,正,反,聯,深,總。
起,即開門見山提出論點,語言應簡潔明確,盡快揭示自己的觀點,讓讀者對這篇文章一目了然。開頭的方法很多,可以運用:(1)開門見山式,直截了當,簡潔明快。(2)比喻+排比式,文采斐然,引人注目。(3)引用式,盡量多的引用古詩文,如果能借用古詩文,那么你的文章就會增加文采,使文章產生一種“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效果。如果是材料作文,也可以在開頭直接引用材料,很自然地過渡到論點上。
議,即理論論證,是講道理的過程,是進一步闡明觀點的過程。
承,是文章的主體部分,也就是用典型論據來證明觀點。敘述的事例應具有指向性,要在材料和思想之間建立一種聯系,進行一系列的分析推理,而不是簡單地把材料和結論塞給讀者,不是現象層面的描述,論據精當,議論充分,文章才具備了一種縱深感。其次,高考作文提倡寫散文化的議論文,語言應力求華美,辭藻應盡量華麗,應盡量地使用形象性的語言來增強文章的文采,在此介紹一種描寫方法,情景再現法。
下面請看這樣一段表現情景再現的文字: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一位老人拿著鋤頭,提著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閑地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
幽幽香菊與他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閑暇時,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細細品味;農忙時,便與菊花枕相依,樂在其中。陶淵明的確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處處洋溢著清閑與曠達!
這兩段就是運用情景再現寫陶淵明的鄉居情景,表現陶淵明的隱逸生活。
轉,即轉為對現實人生的關注,寫文章的目的是經世致用,引發讀者思考,給讀者帶來豁然開朗的喜悅,由歷史人物,社會熱點人物轉入對現實人生的關照,是一種大境界,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感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它代表著作者思想的成熟和深入。
合,即首尾呼應,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它是對論點的深入和升華,合為文章畫一個圓滿的句號。
那么,“開、正、反、聯、深、總”和“起、議、承、轉、合”類似,“開”也是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觀點。“正反”即正面論證和反面論證。“聯”是聯系生活實際。“深”是深化主題,強調中心觀點。“總”也就是“合”即扣住中心論點,結束全文。
總之,要想寫好議論文必須準確深刻,與眾不同,睿智深邃;內容必須充實新穎,真實自然;構思要嚴謹,最重要的是立意正確,語言富于文采,只有這樣,才能寫出一篇內容深刻,奪得讀者歡迎的好的議論文。
作者單位:河北省冀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