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紅
創新教育對廣大生物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為生物教師,應如何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們共同思考的問題。本文談談作者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一、更新教育觀念
生物教師應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創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才會采用創新方法,培養創新人才。教師要變傳統“標準件”型教育觀為創新型教育觀;變“師道尊嚴”為師生民主平等的師生觀;變應試教育觀為素質教育觀;變傳授知識的教學觀為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觀。
在中學生物教育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生物學知識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還應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形成。
二、創新處理教材
對教材的創新處理就是指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會與時代發展的知識體系,建立使學生認識和把握未來發展的知識體系和活動體系。
通常教材在編定后會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基本穩定,但科學技術和當今社會正在迅猛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教材中必然會有部分內容不能適應學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對這部分內容作適當變動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教材內容的編排不一定都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時需要教師對其進行適當調整與重組,使之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需要。教師對教材的創新處理包括對教材內容的增減、調整、重組或重新選定。
總之,只要教師用創新思路來處理教材,一定會使教學內容得到創新。
三、創新教學方法
在生物教學中,備受教師青睞的傳統“講授法”現已受到嚴峻挑戰,它是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廣大生物教師應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討論式學習、合作型學習、自學式學習。其中探究式學習應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此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可廣泛采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部分內容也可采用。其過程是:提出課題→設計→探究→結果→分析、評價。其特點是:以問題為中心,學生自主探索(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重在發現,學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此外,還可采用“發展問題教學法”和“多角度教學法”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思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極為重要。所謂“發展問題教學法”是指教師在學生解答了某一問題后,要求學生對所解出的問題適當加以變化和發展,并編出發展題,師生共同解答。
四、更新教育手段
現代教育手段在當今教育和未來教育中應發揮特殊作用。現代教學媒體在生物教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傳統教學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它能增大教學容量,開闊學生視野,誘發學生思維;它使生物課堂更精彩、更生動、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在今后的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引進先進的教學手段,并對網上資源進行開發、利用,重視網絡對教學的影響。
五、轉變評價觀念
教師首先要改變過去那種以“分數高低”來評價學生的舊觀念,應向“素質鑒定”觀轉變。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價值,保護并發展學生的個性。
在評價范圍上,應從片面的只限于智能范圍的單一性評價向全面的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方面的綜合性評價轉變。教師應特別重視對學生能力、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評價。在評價方法上,要從以考試測驗為主、片面強調定量分析向注重觀察與調查、了解內在因素的定性分析轉變,要注重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特別重視形成性評價。例如,對于學生所做的實驗,不僅要看其結果,更要看其過程。
在評價功能上,應從片面強調刺激學生的個體競爭意識功能,向注重激發學生的團體競爭意識和自我競爭意識的功能轉變。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