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彬
上學年我們在十幾個文科班中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為什么報文科而不報理科。調查的結果表明:78%的同學反映因為高一時物理學不太懂,所以報文科。我們經過分析發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太大,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必須在仔細研究教材的同時認真分析學生,把握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我們認為,初、高中物理教學存在以下的梯度:
1.思維能力的梯度
初中以直觀教學為主,主要分析物理現象,學生主要靠形象思維獲取知識;高中主要靠抽象思維把物理現象轉化為物理模型。
2.教學內容的梯度
初中主要了解物理的初步知識及應用;高中則主要是把物理模型用數學方法求解,進而研究出該模型適用的規律。
3.數學能力的梯度
初中對數學運算能力、數學表達式的運用、幾何法的應用及矢量計算等等要求不高,而這些恰恰是高中物理必備的基礎。
4.學習方法的梯度
初中大部分學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靠題海戰術就能取得比較滿意的分數;而高中主要靠分析物理現象、研究物理過程、掌握物理規律,進而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答、多題歸一、一題多用。
怎樣才能把握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呢?我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做好鋪墊、搭好臺階,逐步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用形象化的例子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提出一系列難度逐漸加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進行抽象概括。
2.研究初、高中教材的重合點。根據學生的狀況,適當降低難度,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驗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教給學生解決某些物理問題的一般方法。例如,解力學問題一般都采用以下方法:根據物理過程選擇規律;從已知條件選擇物理規律;從解題結果檢驗物理規律選擇的合理性。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題型: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相結合;應用動能定理(適用于一個物體與位移相關);應用動量定理(適用于一個物體與時間有關)等等。
4.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是閱讀課本。我們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在課本的基本內容、習題、閱讀材料中有很多高考題的影子,即所謂的高考題源于課本。對于課本的例題、習題,盡量在原題的基礎上再擴展加深一下。
(2)要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很多同學反映上課可以聽懂老師的講解,但是課下不會做題,說明這些同學中存在不善于思考的缺點。老師講過的內容如果不經過自己的思考,就像吃進體內的食物未被消化,而不能被我們吸收。
(3)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①使學生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養成先分析再解題的習慣。
②培養學生根據物理概念與規律分析解答物理問題、認識物理現象的習慣,要求學生分析問題有理有據,不能單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
③規范做題的思路和步驟,從中體會物理的思維方法,養成好的思維習慣。
(4)培養學生養成先預習再聽課,先復習再作業,及時歸納總結的良好習慣。
(5)強調科學記憶,反對死記硬背。
對于物理知識可以采取類比記憶法、歸類記憶法、諧音記憶法、引申記憶法、數這記憶法、表格記憶法等等。要讓學生先明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意義,找出其區別和聯系,形成知識之間的框架和結構,進而形成知識網絡,以便科學的記憶。
5.抓好雙基,培養能力。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要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的同時,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注意概念、規律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通過對比,真正理解其含義。
總之,一個好的物理教師應該熟練駕馭教材,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設置好物理教學的梯度,從而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