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虹
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的應用,教育教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個新視點和教學改革的一個新方向。其具備的強大優勢為探索和構建嶄新的教學模式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可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這種整合使分化了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進行整體協調,使其各成分相互滲透,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過程。以科學知識為中心,以教學目標為最根本的出發點,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到科學課程中去,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認知工具、媒介和方法去改善教學。它同樣是以科學知識為中心,但在教學形式上已從重教師的“教”改為重學生的“學”,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豐富資源來突破教材的知識容量,使學生思路開闊,把最前沿的內容吸納進來。這樣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在對大量的信息進行篩選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綜合性的多層面的了解。
正因為如此,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科學課上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小學《科學》是一門知識面廣,教學難度大的課程,合理地使用網絡和各種媒體,能對教學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網絡環境下小學科學教學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與素質,讓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
一、網絡環境下的資源開發
構建學校網絡教學是信息技術學科整合成功的根本保證。現在不少學校都建立了校園網,而基于校園網的多媒體學科教學網站,特別適合于構建這種學習環境,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校園育人環境。這些校園教學網站實際上是網絡信息與科學教學整合的一個平臺。構建好學校網絡教學資源庫,可以提高我們對網絡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學生參與性和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科學學科是一門綜合學科,涉及知識面很廣。因此,互聯網中關于科學學科的專題網站也很多,如關于地質災害、海洋開發、環境保護、水污染治理、農業開發及大量的關于地球科學、天文、氣象和氣候的科普網站、各種類型的網絡新聞、網絡熱點專欄及專業報紙雜志網站。我們可以將這些網站進行分類,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可以點擊進入相關網站搜索信息資料。
二、網絡環境下的情景設計
科學中有些內容也是枯燥的,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交流”這一課。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其自始至終參與學習。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學生最關注最感興趣的事創設情景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與興奮點。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認為:人的認識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產生的,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而多媒體技術具有豐富的再現功能,課堂中如果我們能利用它創設一種新穎別致的娛樂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發現疑點,引起他們渴求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和繼續學習動機,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在教學“交流”這一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先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六種甲蟲,準確地描述其中一只,并請學生根據他人的描述,正確地識別出所描述的甲蟲。使學生并認識到“能在探究活動中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觀點和質疑,并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探究,以獲得比較可靠的結論”“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個“身臨其境”的情境,能很好地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如在教學大腦、神經、感覺,了解感覺器官作用時,先放一段這些器官工作的多媒體軟件,激起了學生認識、觀察、研究人體科學的濃厚興趣。
三、網絡環境下的實驗教學
多媒體可以把靜態事物動態化,微觀問題宏觀化,抽象問題形象化,有利于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創造性思維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多媒體計算機進入課堂,由于它能夠實現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的結合,從而給學生大腦皮層以大信息量的“刺激——反應——強化”,達到常規教學難以達到的效果。因此網絡環境下的實驗教學可以變得更精彩,實驗操作變得更精確、規范。例如教學溫度計的正確使用,可以將操作過程制作成課件:先出示溫度計,讓學生認識溫度計;講到什么,就閃一下什么,刺激學生感官,幫助學生記憶。其次,做一個使用溫度計的小動畫:輕拿輕放——測量溫度——讀數。重要的地方能重復播放(如拿溫度計時手的位置),并加文字說明,播放時教師配合講解。拿起后,出示一個問題:為什么要輕拿輕放?接著,將溫度計浸入液體,讓學生觀察溫度計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沒,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然后,多媒體演示如何讀數,溫度計液柱不再上升和下降,視線與溫度計液柱頂端保持水平。
如:在教學聲音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制作課件來演示聲音的傳播過程。以下的實驗采用動畫多媒體教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裝置小的實驗。2.變化瞬間即逝的實驗。3.操作或觀察時間長的實驗。4.精確性要求高的實驗。5.有危險的實驗。
教學實踐證明,將網絡媒體恰當地運用于科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中特有的魅力,不但可以促進素質教育前提下的課堂教學效果發生量和質的變化,而且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教育。
四、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
為突出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明確的任務目標,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跨學科知識、上網查詢資料等途徑找出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團結協作,主動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更好地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方向。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我們要從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出發,構建充滿時代特色的信息化課程形態,創設與日俱進的信息課程文化,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從而轉變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各種關系,最終加快基礎教育的教學改革,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
作者單位:遼寧省營口市站前區小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