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英
一、首先介紹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學習特點的變化,幫助學生主動調控學習心理
1.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突變
高中的數學語言與初中有著顯著的區別。初中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抽象的集合符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圖形語言等。高一年級的學生一開始的思維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數等概念難以理解,覺得離生活很遠,似乎很“玄”。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多應用理論聯系實際降低思維難度,循序漸進地培養訓練學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語言與符合語言和圖形語言互相轉化,提升學生的語言“悟”性。
2.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
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由于很多教師為學生將各種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很多高一學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是高一學生產生數學學習障礙的另一原因。
3.內容的整體數量劇增
高中數學比初中數學的知識內容在“量”上急劇增加了,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信息的量與初中相比增加了,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信息的量與初中相比增加了許多,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地減少了。這也使很多學習被動、依賴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這就需要我們在上課過程中,進行學習心理輔導,提出學習要求并及時檢查督促。
二、學會區別正常學習心理狀態與不良的學習狀態
1.培養主動的學習態度,體會“要我學”與“我要學”的區別
初中生在學習上的依賴心理很明顯的,是“要我學”。原因是多方面的。如:(1)為提高分數,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將各種題型都一一羅列,學生的數學學習依賴于教師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2)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經常“參與學習”,進行課后輔導檢查。升入高中后,高一年級的學生,面臨教師的教學方法改變,習慣依賴的套用“模子”沒有了,家長輔導的能力也跟不上了。
2.正確區別正常的心理和異常的心理狀態
經過中考后,高一年級的學生有的思想開始松懈,尤其在初一、二時并沒有用功學習,只是在初三臨考時才發奮了一兩個月就輕而易舉地考上了高中的同學,甚至錯誤地認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著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臨考時再發奮一兩個月,也一樣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而高中數學的難度遠非初中數學能比。需要三年的艱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內容源于課本而高于課本,具有很強的選拔性,想等到高三臨考時再發奮一兩個月,其缺漏的很多知識是非常難完成的。
3.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體會“死記硬背”與“活學活用”的區別
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不能抓重點難點,不能體會思想方法,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作為教師,要讓高一新同學有個改變學習方法和習慣的準備;同時,在課堂中研究討論各種困難問題,讓高一新同學體會強化良好的學習方法。
三、優化學習策略,強化成就動機,科學地進行學習
高中學生不僅要想學,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成績。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訂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2.循序漸進,積極歸因,防止急躁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發現新知的積累過程,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扎實。讓高一同學學會積極歸因,樹立自信心,如:取得一點成績及時體會成功,強化學習功力;遇到挫折及時調整學習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變挫折,循序漸進,爭取高考成功。
高中數學學習是學生人生的一次磨煉,也是教師教學成果的基礎體現。只要我們從實際出發制定適當目標,長計劃,短安排,學生會增強自己戰勝困難的信心,數學學習自然會獲得成功。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縣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