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強
素質教育是目前中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實踐數學教學中,心理素質教育至關重要。一方面,少數學生由于心理素質的缺陷,抑制學習潛能的發展,另一方面加強心理素質教育,是提高教學效益,激發興趣,提高思維,開發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品質,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發展規律,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心理前提。在學生步入思維臨界狀態時,教師抓住時機,積極創設多種情境,誘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啟發學生的內驅力,觸發學生的探索意向,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已知參與掌握求知的活動。這是教學中啟發學生主動思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它常表現為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地幫助學生開拓思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法靈活多樣,如結合教材內容適當引入一些相關的史實故事:勾股定理、《九章算術》《黃金分割》優選法等故事。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可以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熱情,進入狀態,然后順著其思維走勢達到理想境界。
二、滲透數學思想,培養思維品質
教學思維方法是數學素質的核心。它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如數與方程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邏輯劃分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等等,掌握消元法、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坐標法等基本(下轉第95頁)(上接第94頁)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因此課堂教學時就注意讓學生:1.熟悉類比方法,提高思維的敏捷性,要從初中低年級的模仿階段開始,有意識逐步向外層次滲透,提高分析解題速度,增強應變能力。2.掌握分類、歸納、培養思維的嚴密性,減少思維的盲目性,促進學生的思維模式從經驗型的邏輯思維向理論型的邏輯思維轉換。3.明白正難則反,增強思維的靈活性。雖然初中《幾何》第一冊就指出命題的證明,對假命題的證明的關鍵在于反例,現行初中教材對反證法的要求雖然不高,但其思想在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有益于培養思維的嚴密性與靈活性。
最后,學生掌握了一般解題方法之后,還要注意培養他們思維的獨創性,使學生開闊思路,發展創造性思維。
三、讀書質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讀書是自學能力的基本功,根據美國和前蘇聯對幾十所名牌大學的調查表明,一些卓有成效的科學家的知識有75%~80%是他們離校后通過工作、自學、科研獲得的,根據心理規律,初中學生已經具備閱讀能力,所以從初一開始就應幫助他們樹立數學課本同樣需要閱讀的觀點,教給閱讀的方法,即聽課之前細心預習,找重點難點,作業之前認真復習,熟悉例題解題格式,步驟,方法,在讀書作業的過程中,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四、磨煉、激勵、擁有健康的情感
數學教學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能解題,會學習,使學生充分感受,體味到探究數學知識的情趣,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身心融入到特有的情感氛圍中,同時,數學的抽象性又使得問題的解決經常伴隨著困難,會使學生體驗挫折和失敗。而這正是磨煉意志,提高耐挫力的時機,愈挫愈奮,百折不撓的良好心理素質不會在一帆風順中形成,著名的數學家波利亞對此有過精辟的論述:“如果學生在學校里沒有機會嘗盡為求解而奮斗的喜怒哀樂,那么它的數學教學在最重要的地方失敗了”。
數學教育的意義不在于或者主要不在于培養科學家,而在于人的數學觀念和數學思想,通過開拓頭腦中的數學空間,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縣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