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瑜
多媒體教學的好處,越來越被更多的教師認可,多媒體教從過去的無人問津到現在的炙手可熱,都說明多媒體教學為實現新課標的要求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為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了新的物質基礎。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現代科技與先進的教學理論相結合的成功范例。學生活潑好動,且善于接受新事物,對歌曲、影片也很感興趣。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設置一些生動的情景,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育理念強調“避免單純傳授和死記硬背的傾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改變過去“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充分的感知條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從中得出正確的道德結論,從內心引起道德動機,自覺地履行道德準則。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通過對形象具體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發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領悟道德知識,接受道德觀念,主動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履行社會所要求的道德義務,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多媒體與政治課整合,體現了現代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理念的結合,既突出了多媒體的示范、指導、激趣作用,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彰顯多媒體優勢
新教材不再是主要表達知識的工具,而是一種資源。倡導教師靈活運用新教材,進行開放式教學。在學校具備網絡資源的條件下,政治教師應開發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如利用網絡音像兼備、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特點制作教學課件,使教學內容動態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種信息資料拓展學生視野;利用網絡超越時空的特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求知欲;利用網絡建立網站、資源庫,進行遠程教育,使優質資源得到交流與共享等等。通過形真、情切、意遠、理寓其中的情境創設,為后續環節的進行奠定了良好的教學基礎。
總之,政治極強的現實性與時代性,要求其教學必須“與時俱進”,隨時根據社會的發展,特定的教學情況及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重新調整、優化組合。因此,以靈活的“教學內容”要素補充相對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個必然結果,而“信息”要素的加入,為思想品德課在現代化教學環境下注入“新鮮”的活水和血液。當然,恰當地將多媒體運用到思想品德教學中并非易事,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組織者——廣大政治教師,要勇于探索、善于總結、精心設計、巧妙運用,使政治課教學在多媒體的支持下如添雙翼,以達到最佳效果。
作者單位:內蒙古包頭市第二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