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靈
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政治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運用政治、經濟和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信息技術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環境條件和豐富的教育資源,信息技術在應用教學中具有如下特點
1.集約化的豐富資源。包括信息資源和智慧資源,是課程實施的堅實基礎。
2.資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廣泛傳播性的特點。
3.為學生的協作學習創造了條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機會。建構主義在強調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過程的同時,強調學習者的“協作”和“對話”,可以使學習者對問題的理解更深入,認識更全面;而且,資源的共享和時空的超越決定了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
4.信息技術具有圖文、音頻并茂等特點,能為學生提供符合人類聯想思維與記憶特點的、以超文本結構組織的大規模知識庫與信息庫,學生可以查閱和訪問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種信息源,必要時可以從該信息源復制、下載所需的軟件和資料。
二、解決思想政治學科知識的抽象性和實際問題具體性之間的矛盾,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政治課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現實問題是具體多樣的,但政治知識大多是純理論的知識,往往深奧、抽象,從而形成了政治知識的抽象性與實際問題的具體性的矛盾。但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常進行灌輸性的教學,從理論到理論,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應有的主動性、創造性。這種情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政治教學的效果和教育目標的實現。而通過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則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一個模擬實際的典型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促使學生主動記憶、認真思考、努力探索、積極地參與。實踐證明,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模擬現實情境,將文字、音響、動畫、圖像等信息組合在一起,傳遞給學生,還可以自由拆卸,自由的放大、縮小,且不受時空限制,從而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接觸實際、探究知識的氛圍,有效地解決了政治知識的抽象性和實際問題的具體性之間的矛盾。
三、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優化政治課教學的幾點體會
1.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和特點。
素質教育就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情境設計中,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思維方式,考慮在教學中如何與學生合作,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幫助學生正確表達思想。我們在情境探究教學的研究和實踐中認識到:學習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學生之間的合作具有明顯的效果。因此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應該設計一些思考和討論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合作和充分的討論,提取有效信息來發現情境中所隱含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便得出正確的結論。但在實際的情境創設時,我們往往容易忽略留給學生必要的思考時間。實際上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才能對教學情境所展現的整個問題,涉及的知識和方法,對自己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運用知識和方法的過程,做出必要的反應,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形成新的認知體系,從而達到知識和能力的升華。
2.教學設計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情境創設,必須在形式上、內容上,都應該有相應的不同的安排。這一點我們雖已有一定的共識,但在實際教學中又往往容易被我們忽略。這需要我們廣大政治教師,努力更新教學觀念,真正貫徹“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和發展。
3.正確處理好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實現各種教學方式方法的優勢互補。
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和傳統的教學手段創設的教學情境各有各的長處,前者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以有效地彌補后者手段的不足,但傳統教學手段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也積累了許許多多寶貴的經驗,我們必須加以繼承和發揚,絕不能全盤拋棄所有的傳統教學手段。因此在設計教程時,在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同時,要正確處理信息技術和粉筆、黑板、普通教具、語言表達之間的關系。如在復習課的時候,信息技術具有容量大、效率高的優點,但必須注意中間的停頓,保證學生有思考和把要點記下來的時間,否則往往會適得其反,影響效率。
總之,素質教育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怎樣才能讓學生自己“走”進教學,而不是教師去“趕”或者“拉”他們進來?我認為,重要的是為他們創造一個合適的學習情境,當他真正融入其中的時候,一切就會變得主動,就一定能讓學生在合適的教學情境中愉快地學習政治。
作者單位:山西省忻州市教育局電教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