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奎
數學是思維的藝術體操,高中數學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起著重要作用。能力方面主要指對問題的分析、提煉、建模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運動能力。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教學中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
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從書本上、從實踐中學習知識、借鑒已有的實踐經驗。我校提倡使用“學案——教案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自己預習課本,把自己領悟到的知識概況和疑點總結表述出來,再按老師給的提綱,與課本和課外資料對照去理順和領悟本課的知識脈絡,課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加以適應地指導使學生獲取正確觀點并提高思維方法,然后教師精選習題,加以鞏固和提高。學生在開始時思維水平有限,表述也不一定能達到準確。但長期堅持下來,學生會在獨立思想中、在多方面比較下學會如何借鑒書本上的知識,在課堂討論中學會如何從同學的發言中獲取幫助,在模式教師的思路中學會思考方法,從而逐漸學會獨立地、自覺地從各種渠道獲取新知識的方法。
二、講授習題時注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矯正學生的思維方法,教會學生進行辨析和反思
學生學數學容易出現一種情況,上課聽得明白,下課不會做作業,有人認為這是缺乏練習。
學生能聽明白老師講的答案,事后覺得自己也應該能做到,就是不知為什么老師會這樣想,自己就想不到這一點。其真正的癥結是學生沒有總結出老師授課中的思維方法,沒有學會怎樣去探索和思考問題。
三、強化概念教學,培養學生的歸納、提煉和建模能力
一些較靈活的數學題,有的學生一看就一目了然,而有些學生費了好大勁卻一頭霧水一點兒看不懂意思是什么,這主要在于學生能否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建立數學模型。解決這類問題主要是強化概念教學,不能僅是記憶概念,要從概念的起源開始,引導學生從實踐中,從生活實例中將數學概念抽象出來,讓學生理解概念包含的豐富內涵,及掌握定義、概念的各種表現,才能對其變化學會控制,建立起模型使問題得到解決。
四、幫助學生構建思路檔案,重塑學生的學習心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易出現陷入題海又效率不佳的現象,多數出于不能及時總結自己的學習成果,沒有完整的方法體系,出現事倍功半的現象。老師在課上不能只是啟迪學生學會如何去發現、去思考,更要把學生努力思考的成果幫學生保留下來,每一節課都要把學習成果納入自己的方法體系中,讓學生明白一個知識點會有幾種變型、變化及應用方向,解決哪類問題有幾種常見的思路,自己會哪些解決問題的招式方法,建立思路檔案使學生見到問題有豐富的方法儲備以供選擇,塑造學生的學習思維心理,使學生在應用能力上得到大幅度提高。
五、教學中教師要詳細備課,講習題課時應注意順應學生的思路,利用一題多解擴展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獨立思考和求異思維的能力
習題課教師不能只顧自己講得盡興,因為學生的思路不一定與你吻合。若學生沒有和老師一樣的開始,就很難學到老師的思維方法,因此老師應順應學生思路去講題,從這一點上開始如何聯系已知條件,如何得出結論,讓學生充分享受如何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學習這道題的答案。
學生在不同思考方式的啟迪下會逐漸拋棄對方的套用,學會獨立思考,學會求新、求異,力求簡練。
無論什么樣的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使學生迅速提高學習成績,但堅持經常潛移默化,定會使學生有所進步。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