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萍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即人的智能是相對獨立的多元化的,他還強調由于個人所處的環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智能水平均有差異,都存在智能強項與智能弱項,人的多元智能水平還有待于開發。
《機械制圖》是研究、識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技術基礎課,也是機械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本文就機械制圖教學中如何應用多元智能理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數理邏輯、空間視覺、身體運動、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等智能進行了探討。
一、語言智能的培養
語言智能是指對語言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還應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中首先應注重學生專業術語的正確使用,及時發現和糾正他們在專業術語使用上的偏差;其次要改變傳統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互動性及課堂討論等。如讀零件圖,可采取先讓學生根據讀圖步驟,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并做好教師的問題后,再讓他們用語言敘述完整的讀圖過程。也可以結合課堂提問,讓學生舉例說明;還可以在授課結束后讓學生根據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做“課堂小結”。
由于學生在表述思想內容時,要用流暢的語言,既要把握重點,又要有說服力,這就要求他們必須思維敏捷,具備良好的推理與判斷能力。同時,課堂上發言的時間有限,講述中必須用詞恰當,言簡意賅,加強了他們的語言感知,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數理邏輯智能的培養
數理邏輯智能是指有效運用數字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從事職業活動,包括制定工作的步驟、解決問題的思路、獨立學習新技術、評估工作結果等,都需要采用科學的思維模式去計劃。教師要培養和開發學生的數理邏輯思維智能,指導學生學會分析“什么是主要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有條理地執行計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專業邏輯思維習慣,簡捷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繪制平面圖形時,經常發現有同學東畫一筆西畫一筆,或是還沒畫完就標注尺寸,或是圖形畫到一半就因找不到已知條件而無法繼續作圖,整個作圖過程雜亂無序,繪制的圖樣錯漏百出,原因就是思維邏輯混亂,導致了作圖步驟條理不清。對此,教師應強調作圖步驟:一要先弄懂概念、分清圖線的類別;二要根據題目要求做出制圖計劃;三要按照計劃完成作圖,讓學生形成一種有條理的邏輯思路。又如,在介紹齒輪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公式時,可邊畫圖邊結合圖示介紹齒輪各部位的名稱,推導出計算公式。然后,要求學生作如下思考:在齒輪各部位幾何尺寸中,哪個為基準要素,哪些是基本參數,基本參數與各部位幾何尺寸之間有什么關系,并強調“模數”是齒輪幾何尺寸計算時的一個基本參數,要首先求出“模數”,才是計算齒輪其它部位幾何尺寸的關鍵。
三、空間視覺智能培養
空間視覺智能是指人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系能準確地感覺視覺知覺,并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的能力。平面工程圖就是建立在很強的視覺空間智能基礎上的一種工程界的特殊語言,它是人們進行專業技術交流,完成設計任務的重要手段。在《機械制圖》教學中,通過讀圖和繪圖訓練,可提高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
例如,在讀組合體視圖時,可采用默思畫圖訓練。根據給定立體圖或模型,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形體分析法”默記立體形狀的結構,明確基本體的組合數量、結構、相對位置及組合形式(疊加、相交或相切),重點記住每一部分的特征形狀,明確哪一個是基本體的主體部分,在大腦中形成完整的立體印象,然后在沒有實物的情況下,用三視圖將立體的結構形狀繪制成平面圖形。
再如,學習三視圖投影的“三等”關系時,針對“俯、左視圖寬相等”這個教學難點,可以結合生活中熟悉的跑道加以比喻,跑道在直線和轉彎處的道寬是一致的,而俯、左視圖的寬度方向就像“跑道”,道寬不變,并指出在分析俯、左兩視圖時就要有進入“跑道”的意識。這樣,利用學生的視覺智能,提供一條關于通向“寬相等”的思維通道。在講解三視圖的“方位”關系時,配合“跑道”并用“外前里后”一句口訣,使學生對“寬相等”認識的思路更加清晰。
四、身體運動智能的培養
身體運動智能是指控制自身的肢體,運用動作和表情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和動手的能力。機械專業的高技能人才,要求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并能按照設計圖生產成品及根據實際改進與研發。
教學中,教師經常借助手勢等肢體動作來配合講授,既可增強教學感染力、活躍課堂氣氛,又可增進學生對表達內容的理解。例如,用十指交叉可以簡明地說明兩齒輪相互嚙合的關系。此外,加強一些操作性較強的技能訓練,如在測繪零件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對機器零件進行拆卸、測量和制圖。再如,對學生進行物和像的互換訓練時,利用“基本體截割”,讓學生用蘿卜、土豆等易切割的材料,按照預先設計的圖示切割,從不同角度觀察后再動手畫圖。還可以讓學生對照零件實物徒手畫零件草圖等。學生通過動手動腦,使思維處于積極狀態,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促進了身體運動智能的發展。
五、人際交往智能的培養
人際交往智能是指與人交往合作,察覺、體驗和解讀他人的情緒、情感和意圖,并能據此作出適當反應的能力。現代化企業要求高技能人才既能在生產第一線解決和處理生產技術工藝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又能很好的融入集體,主動與人溝通與合作。人具有社會屬性,許多時候都在合作進行一項活動,這就需要發展人際關系智能。
在《機械制圖》教學中,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創設積極的人際交往環境。例如,以小組協助的形式學習讀零件圖和零件的測繪,通過小組成員共同查找資料、研究解決方案、共同協助實施計劃,同學、小組及師生之間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機會,分享了對問題過程的情感體驗。合作學習能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學生更愿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教師進行指導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也有利于形成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在協助學習中學生學會用積極有效的方法來協調人際關系,相互理解、相互溝通、掌握了說服他人的方式;學會了尊重他人的價值觀和愛好,有利于形成積極的人際關系。
六、自我認知智能的培養
自我反省智能是建構正確的自我知覺的能力。自我認知智能高的人,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常常自我反思,認知自我的強勢與劣勢,工作成效較高;自我認知智能低的人,不能正確評價自我,工作學習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我認識,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多開展一些互幫互助型學習的活動,如小組討論、作業展示、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等。學生通過對比、自評與互評,可以了解自己智能中的強勢與劣勢,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以使同學之間各自優秀智能的相互影響,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需要指出的是:教師要以積極評價為主,讓學生多體驗成功的感受。通過積極的暗示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既有利于自我認知智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其它智能的發展。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評價的機會,讓他們在反思中“學會學習”和“學會管理學習”。
總之,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不必開發學生的所有智能,但首先應考慮這堂課需要激活學生的哪些智能,課程設置是否適合學生專業發展的智能。在課案設計中,既要把重點放在某個智能的發展上,又要注意多元智能的整合。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多元智能,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