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勝
我國技工學校體育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但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技工學校體育工作的效果依然不理想。其主要表現為:在教學中以競技體育項目技術結構為主線,貫穿于教材之中,具有較強競技體育特點。出現了“以運動訓練或技術教學”為主要內容,“以比賽及提高達標率為目的”的教學模式。“重技術教學,輕素質教育”;“重體育素質教育,忽視綜合素質教育”的現象嚴重。因此,傳統的教育體制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發展對教育的新要求,隨著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技工學校體育終于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找到了新的切入點,素質教育指引技工學校體育不斷地把改革引向深入。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要在技工學校體育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讓領導、教師和學生加強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其重大意義的認識,切實認識到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必然的趨勢,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意識和迫切感,提高對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目前技工學校體育中過多強調學生在校期間的近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走向社會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功能與價值。因此,必須把在校期間的效益和終身受益聯結,學校體育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環節,必須以終身體育作為指導思想,運用終身體育的方法和理論,激發每個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能力,使之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為提高全體國民素質而努力。
二、確定“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體育教學特點為手段,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學指導思想
1.以素質教育為核心
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就是要在體育教學的觀念上敢于突破傳統的“以運動訓練”“以技術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學目標。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目標的具體化,是體現素質目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核心、靈魂和動力。
2.以體育教學特點為手段
“增強學生體質”是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體育教學對素質教育中體育素質、非智力因素的素質培養和開發起著特殊作用。體育素質是其他一切素質的物質基礎,是保證各種素質形成、發揮、提高的能源系統。如果一個人體育素質非常差,就談不上其他素質的促進和發展。
體育教學不僅能發展身體,增強體質,而且對興趣的培養,競爭意識、競爭精神,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吃苦耐勞、勇敢頑強和進取向上的優良品質,以及自信心、自制力、獨立能力和創造精神等等都起著特殊的作用。體育教學是提高和發展體育素質的基本組織形式,體育工作者只有提高了對體育教學特點的認識,才能發揮體育在人才培養中的特殊功效,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3.面向全體學生
“應試教育”就是強化選拔意識,淡化普及意識。素質教育則相反,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平等受教育的權利。陶西平說過這么一句話:在基礎教育階段不要要求教師去做伯樂,教師應該是園丁。伯樂是專門挑選千里馬的,伯樂并不是不需要,只要你對每位學生都盡心盡職地去培養,這些學生里面將來也可能會出現“千里馬”,那你實際上也起到一個園丁的作用,園丁是用萬紫千紅來打扮世界的。陶西平這個提法是有道理的,前一種是素質教育要求,而后一種是應試教育的要求,所以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平等的教育,才能強化素質教育。
面向全體學生,不但在教學方法、內容和數量等方面要求平等,更體現在學生心理上、情感上的平等,在體育教學中往往有些體育教師對身體素質條件較好的學生過于偏愛,注重發展他們的素質,而一些身體較弱的學生就愛理不理,甚至傷其自尊心,如:在短跑教學中,體育教師對自己所教導的每位學生都應一視同仁,了解每位學生的優缺點,身體素質好的學生應挖掘他的潛質,進一步去提高他們的速度,而對那些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先天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如:紅白肌纖維比例問題,天性個子矮、腿短等)也應該耐心地教導,讓他們知道身體健康對技工生將來步入社會的重要性,提高他們對體育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降低要求,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其自信心,促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素質教育是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是全面性的。體育工作者只有高度地認識到這一教育指導思想,才能培養出全面的綜合素質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優秀人才。
三、抓好體育課堂教學是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環節
技工體育課堂教學是技工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主要渠道和突破口。一堂完整的體育課,包括教學目的、教材內容、組織教法的安排順序和各部分的銜接與實踐分配等方面。它們是實施素質教育在技工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直接反映。
1.課堂教學目的——突出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工程。任何一種素質的培養、形成、都不是在單一學科的教學中完成的,任何一門學科都具有素質教育的因素,傳統的課堂教學只是把教材本身作為教育資源,素質教育則要求多渠道、全方位開發教育資源和素質教育因素。體育教學素質化的提出,不僅包括有上述含義,突出體育教學多功能特點,其更重要的是突出育人目標,只有把素質教育目標具體地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才能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如:有的教師常常忽視“隊列、隊形”的練習,把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整齊劃一的動作練習和有組織、有紀律的教育給丟掉了,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身的教育資源和因素,群體效應、群體意識、人際關系、確立主體意識,開發學生自身潛能,培養獨立人格和發展個性等等,也沒有充分地開發和運用。所以教師要從“單純知識教育觀”轉向“素質教育觀”;要從“體育素質教育觀”轉向“綜合素質教育觀”;要從“傳承式”的教學模式轉向“構建式”的教育模式等等。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選擇教材內容合理化
(1)教材內容選擇上要結合技工專業特點,具有針對性。技工學校培養的是一批專業性很強的現代化技術人才,各個學校課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辦學的特點,針對市場的需求開辦了許多不同的專業。如:田徑、球類項目是各專業都可以應用教材,攀登、平衡練習可適應電工和高空作業的需要,器械運動、推、拉等項目可以提高身體各部分的力量,對家電、烹飪等專業學生的體能有幫助,基本體操、眼保健操對從事電腦、電子、文秘等專業學生具有保護視力和減輕疲勞等作用。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配備一些先進的體育設施(多功能的健身房、形體室等),通過鍛煉既增強了學生體質,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提高了學生職業身體素質,保障現代企業對技術人才的要求。
(2)將教材變素材,使教材的內容能更好地為素質教育服務。如:在排球教學中,體育教師既可以教授學生排球的基本技術(墊、傳、發球等),培養學生的團結奮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也可以根據排球運動的特點,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還可以通過女排精神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更可以通過排球運動的發展史,對學生進行體育文化的教育……等等。如何將教材在內容上更有利于素質教育,全靠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理解,挖掘教材內容的各種特性,如:對發展身體方面的特性,人際關系、發展個性的特性、培養學生優良品德形成的特性……等等。總之,在實踐中技工學校體育教學應找出該教材的內容具有哪些特性,根據學校自身的教學條件,突出“素質教育為核心”才能更好地讓教材內容為實施的素質教育服務。
3.體育課堂教學應緊緊圍繞培養學生健康個性發展進行
健康的個性,就是在體力與智力、知識與道德、性格與才能、理性與直覺、美的體驗與美的表現等諸方面獲得高度和諧發展的人,由于這種內部的和諧,導致人與環境間的高度一致,它是素質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標。
技工學校的教育是直接影響學生將來步入社會的關鍵階段。長期以來,我國技工學校體育在傳統體育觀念影響下,過分強調動作規格、運動負荷等生物指標,使體育教學帶有過多的強制性,課堂教學過程趨于軍事化、程序化、忽視或壓抑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
健康個性的素質教育很重視學生健康個性的發展,重視人自身的發展價值,因而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健康個性的培養,當代美國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研究一個人趨向自我實現或健康個性中總結出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四點原則:
(1)分擔學生的情感,并引起同情。在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時,應盡可能地為學生設身處地地著想,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認識錯誤和情緒障礙。如那些先天性的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由于生理的缺陷,就不能按照正常學生的要求去對待他們,而應該針對他們的特點和長處設計教學方法,提高他們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從而達到了身心健康發展的要求。
(2)像評價成人一樣評價學生。技校學生此時正是走向成熟的關鍵年齡段,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各個體育運動特性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不盡相同,此時體育教師就必須隨時發現每位學生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和能力,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應加以鼓勵,讓他們學得更深一些,滿足他們的需要,對于基礎較差的要適當聯系和加強輔導。此外,教師也應該多聽聽學生的意見和他們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互相溝通,甚至可以將他們所提正確的意見直接反饋到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3)提出和解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技工體育課堂教學的安排不應該盲目照搬教材上的所有內容,而應該根據學校自身的條件和學生的興趣及需要來進行有選擇的安排,逐步地引導他到教學目標上,如:在技工學校體育課中,女生不愛動是普遍的。針對這種現象,通過與她們交談,發現絕大多數女學生并不是怕上體育課,而是教師所教的內容她們并不感興趣。然后,我總結了她們的興趣愛好,在教材上選擇了符合女生生理特性,而又感興趣的內容,如:排球、劍術、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特別是劍術。這樣的教學安排不僅調動了女生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她們對體育課的興趣。
(4)教學方法多樣化。體育教師應當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技能多樣化,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上好一堂體育課。如“詢問學習法”:體育課堂教學多在室外,是身體動作與語言表達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經常將自己擺在聆聽者的位置上,多聽聽學生對它的理解和看法,然后再對他們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探討,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深刻敏銳的思維。“相互交流法”通過學生教學生的方法,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培養他們團結互助的良好品德,從而更好地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力,提高一堂課的效果。另外,根據技工學校體育教學的特點,教師在體育課程的安排上,應該多給予學生個人有更多的自由鍛煉時間,這樣一堂體育課下來,教師不煩,學生不燥,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對自己喜愛運動項目的興趣。(自由鍛煉時間,教師應該參與到學生中去,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有利于上好一堂體育課。)
可見,體育課堂教學過程應重視發展學生的潛能,及注意發展學生的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認識能力;強調學生的需要,注重學生自己組織的認知活動、自我教育等方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獨立工作的能力;提倡學生“自我批評”、主張師生平等,等等。這些思想對我們廣大體育工作者的教學實踐都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這些教學思想及其在實際中的運用,是培養學生健康個性的根本標準。
四、技工學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抓好課外活動這一組織形式
技工學校體育包括課內和課外活動兩方面的組織形式。因此,技工學校體育不僅要在課堂突出素質教育,而且在課外活動中也應圍繞素質教育這一核心來進行。
課外活動是實現技工學校體育的重要組織形式。它一般包括早操、課間操、班級體育鍛煉、課余體育訓練與課余體育競賽,以及在校外進行遠足、郊游、夏令營等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每所技工學校都可以根據自身的體育場地、設施等條件,來制定出適合本校特點的課外活動。如:我們學校占地140畝,其中體育場地13000平方米,場地資源豐富,所以每年的課外活動開展都非常豐富,有一年一度全校師生參加的田徑運動會,有校足球隊、籃球隊、田徑隊。另外,男生每學年有足球賽、籃球賽等。女生則根據她們所學專業的特點(大部分都是財會、電腦專業)開展了一些強度不大但有非常有針對性的體育活動,如:女子排球賽(每學期一次)、乒乓球賽、羽毛球賽等,而且所有項目的開展都是由學生自己參與組織,教師只做指導,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感受了體育的樂趣,又讓他們從被動參與轉化為主動參與,提高了他們身心的全面發展,有些技工學校因場地條件的限制,很難開展一些大型的課外活動,但是也不應該受客觀現狀束縛而無所作為,可以在現有的條件下,爭取各方面力量的支持,進一步改善校園場地設施的同時,可以開展一些對場地設施要求不高的活動。如:拔河比賽、趣味性的體育游戲賽、乒乓球賽、羽毛球賽等,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師自身的素質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體育科學是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一個綜合性的學科。體育教學是培養人的工程,因此體育教學比其他學科更為復雜化,要求體育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術和技能,而且還應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了解精通現代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最新信息,不斷深入研究探索素質教育與相關學科的最新知識,同時又要懂得現代人生的哲理,做到符合社會生活規范的“為人師表”,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多結構多層次高素質的人才。
技工學校體育作為職業教育中的單一學科,其地位及重要性還在一段時期內并未得到重視,社會上還一度出現有“重文化知識教育,輕體育教育”的觀念。筆者相信,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學校體育將從單純的肌肉(生理)運動文化向多功能性全方位提高學生素質的方向發展。而體育教學作為其他學科的根本,也將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的價值愈來愈得到社會的認知。技工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從我做起,不斷深刻地認識素質教育的意義,提高自身的素質,積極進取、勇于探索、愛崗敬業,要有為體育教育事業奮斗一生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