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英
Chinglish,中式英語,即受到母語文化干擾的不純正英語,是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生搬硬套母語規則習慣的不規則英語,是漢語為母語的英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過渡語”。從英語語言史專家Serjeantson的論著《英語中的外來詞歷史》中第一次使用這個詞,至今已有70多年,Chinglish的內涵及意義也有所變化,其間的影響也更為深遠。然而,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中國式英語正在對國際英語形成最強烈的沖擊,這當中包括大量中國政治經濟新詞匯的涌入,也包括由中國式思維造成的“洋涇英語”,其中有創造性的一部分可能進入標準英語。
一、Chinglish獨特而深遠的含義
answers.com在線百科全書對Chinglish的定義是:Chinglish (slang) is a portmanteau of the words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refers to either (a) English interspersed with Chinese language errors common to those Chinese persons who are learning English or (b) Chinese interspersed with English, such as used by westernized Chinese (e.g.American-born Chinese) who are not fluent in Chinese and codeswitch English words into speech when they cant think of the correct Chinese word.
由此可見,Chinglish是把Chinese 和English兩個詞合二為一,指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在學習英語時,經常受到漢語影響而造成語言錯誤;或者是西化了的中國人或早期在外國從事勞務的中國人,由于漢語不流利,當他們想不起恰當的中文詞時就把英語單詞摻雜到語句中,這樣他們所講的漢語就受到英語的影響。
因此,Chinglish除了解釋為“中式英語”,還可以解釋為“英式漢語”。Chinglish是中國與世界交流中出現矛盾、出現障礙時所出現的必然產物,是中外交流增多的具體體現。
二、Chinglish新穎的構詞方式
1.符合英語構詞規則的新詞
Chinglish的構成元素分別取材于Chinese 和English兩個詞,或稱自由詞素;chin-和-glish。這種符合詞的構成遵循縮合法,即用兩個或兩個以上自由詞素的各自一部分構成新詞。縮合法構詞主要遵循以下規則:抽取兩個原詞的首字母或首部,如North+East——NE,taximeter+cabriolet——taxicab;抽取原詞語中第一詞的首部和第二詞的尾部,如helicopter+airport——heliport;抽取原詞語中第一個詞的前一部分和第二個詞,如electronic+mail——email;抽取原詞語中第一個詞和第二個詞的一部分,如high+technology——hightech。
由此可見,英語中以縮合法構成的復合詞注重語音,呈現表音性,抽取原詞部分的任意性很強,所選取的成分在種類上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可能性,包括首字母、首音節、整個詞、尾音節等。
在英語逐節縮合時,第一詞的首部必須選取,不能舍去,如選擇首字母、首字母組、首語素、首音節等等,而第二詞則不一定非要選取首部,如breakfast+lunch——brunch保留了第一詞的首字母組和第二詞的尾字母組,而compressed+impregnate 略成compreg時保留了第二詞的中間字母組。
根據上述規則,利用Chinese和English兩個詞可能產生以下縮合詞:Chinglish、Chineng、C-English、Chinish、Engnese、E-Chinese。
2.縮合詞各個詞素間的語義關系
根據上述分析,英語中縮合式復合詞的各個詞素之間語義關系并不緊密,而且這種關系也不確定。例如,insecticide(殺蟲劑),可以理解為偏正關系,即殺蟲的藥劑;而理解為并列關系的,即brunch早飯+中飯。既然詞素之間的語義關系可以發生轉換,那么Chinglish一詞也就不一定被理解為只具有偏正關系的復合詞,也可以視為并列關系的復合詞。所以,Chinglish一詞在表達Chinese English和English Chinese兩個概念時是具有同等功能的。
三、源于實踐的中國式英語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美國工作的中國人一開始由于英語不流利,就按照中國人的說話方式和外國人打招呼。中國人對很長時間不見的老熟人,經常會對對方說“好久不見”,而按照英語的直面翻譯就成了“Long time no see”。這句只出現在中國人和美國人的對話中,隨著交流逐漸增多,這句話也被逐漸成為美國人之間在很久不見而重新遇見時的一句問候。再如,中國人經常會說“沒門”,意思是“不可能辦成”,但由于用得多了,外國人也經常用“No Way”來表示同樣的意思。
中國式英語應分為兩種,一種是ChineseEnglish,另一種是ChinaEnglish。其中,ChineseEnglish就是Chinglish,是用中式的語法和英式的詞匯組合成的,屬于語言的不規范使用。ChinaEnglish指的是中國特有的東西,是允許存在的。例如,餃子、功夫、氣功、陰陽,這些中文詞匯都用音譯進入了英文詞典。甚至早期廣東人移民北美時,粵語的白菜、鍋、垃圾等詞都以粵語的發音進入了英文詞典。這說明中國人在不斷地實踐中,不由自主地創造了許多不規范的中式英語,對語言造成了重要的影響,形成了諸多國際性語言。
四、語言受各方面因素影響
語言的各種構成要素中,詞匯的發展最快。它最受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影響。 Chinglish的發展,也是隨著中國與各國的不斷交往與交流日益加深的前提下出現的一種新現象。前不久,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問中國時也引用了中國的一個成語“同舟共濟Tongzhougongji”,來進一步闡明中美之間關系的密切程度。
從歷史到生活背景和習性,中國盡管與其他英語國家有著千差萬別,但在語言的交流中,不斷影響,不斷融合,逐漸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中式英語或英式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