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1”人才培養模式中,“1”階段校外教學是該模式運行的基礎,也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出發點。在實際操作中,由于關聯因素較多,校外教學非常復雜,存在著諸多困難,特別是校外教學“教什么”這一核心問題目前仍有待研究。文章根據校外教學的經驗和體會,對“1”階段校外教學內容體系的確定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2+1”人才培養模式;校外教學內容體系;建議
高職院校實施的“2+1”人才培養模式,就是用兩年時間完成教育部規定的高職高專1600~1800學時的教學任務,用一年時間讓學生在企業中完成規定的教育教學任務。一年校外教育教學框架包括:(1)頂崗實習,崗位操作技能;(2)將部分專業課在企業講授或進行遠程教學;(3)制定和實施個性化培養方案,完成專業實習報告;(4)職業素質;(5)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教育。作為學院的一線教師,在校外教學實踐中,筆者對如何確定校外教學內容體系總結出以下幾點建議。
我院現行校外教學相關要求
我院校外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實習與就業相結合,實現“準就業”實習,使學生所學知識與企業的實際需求“零距離”接軌。教學內容界定為:(1)人才培養方案中適于在企業現場進行教學的內容;(2)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技術、新知識;(3)企業和崗位有要求而在課堂教學中缺乏或被忽視的內容。
圍繞以上教學內容,學院要求專業指導教師在每次申請校外教學前,先要進行充分的企業和學生調研工作,然后確定每次校外教學的內容,并編寫詳細的教案。
確定校外教學內容體系的幾個難題
在每次具體的校外教學活動中,筆者體會到,要將學院校外教學指導思想具體落實并取得成效、確定科學有效的校外教學內容體系存在許多困難。主要包括:(1)校外教學涉及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作為企業,在接受實習生時,是從自身生產經營角度考慮的,目的在于用人而不是培養人,教育教學不是企業的目標和任務。因此,企業在校外教學活動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企業調研活動難于開展,教師很難從企業得到有意義的意見和建議,因而從企業處獲得教學內容的可能性較小。(2)學生進入企業以后,既是學院的學生,又是企業的員工,雙重身份下學生更傾向于企業員工身份,受到企業規章制度的約束。在組織校外教學活動中,學生因為崗位不同、企業作息時間不同等各種原因,集中校外授課的難度較大。如果分散授課,那么教學內容就存在很大的個別性和分散性,內容龐雜,無法構建教學內容體系,也無法為以后的校外教學提供借鑒。(3)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處在一種實習崗位不斷變化的狀態中,甚至有部分學生處于跨專業實習的狀態中。因此,針對特定學生的教學內容,應該是一個綜合教學體系。單靠某個教師,某個專業無法解決問題,需要學院的系統組織和安排,校外教學內容才可能形成完整、科學的體系。(4)目前,教師在組織校外教學、申請教學課題時,遵循的原則是學生工作中遇到什么問題就申請什么樣的課題,如學生對勞動合同的疑問、創業的學生對行業的把握、如何處理同事關系等等。這些問題更多是一些咨詢和指導問題,而不是教學課題,因而導致申請的校外教學課題五花八門,不成體系。同時,由于教師是因企業和學生的要求進行被動教學,又由于校外教學實施中存在以上困難,企業和學生對參與校外教學的積極性高、主動性不高,客觀上可能造成教師“無學可教”(即企業和學生沒有教學需求)的局面。
對建立校外教學
內容體系的建議
鑒于以上四個難題,要使校外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在“2+1”人才培養模式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校外教學內容體系。
來自于學校的教學課題包括:(1)行業新標準、國家的新法規;(2)專業新知識、新方法,理論新進展;(3)適于在企業現場講授的專業知識;(4)通過歷年的操作,已經積累下來的各屆學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共性問題。
來自于學生和企業的教學課題包括:(1)通過企業調研反映的企業對學生知識、技能的要求;(2)本屆學生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的共性問題。
學校的教學課題按照專業整合,形成規范化的教學內容模塊全校范圍內各個專業的校外教學課題形成完整的信息系統,可以讓學生根據個人實習情況通過網絡實現自主選擇校外教學內容。學生集中的地方可組織教師授課,分散的地方可自行通過網絡學習。自主選擇校外教學內容可以避免學生認識不到位、不積極或因實習崗位工作內容簡單等因素而導致的沒有教學需求的情況發生。
校內教學課題的組織各專業應組織專業教師、企業人員形成課題專家團隊,通過系統思考和整理,形成模塊化、規范化的教學課題庫。這需要學院統一組織,給予一定的投入,對積累下來的教學課題或指導問題、學生的反饋意見、教師的建議等等,需要認真分析、總結,以提煉出合適的教學課題,補充、更新校內教學課題庫。將校內各專業的教學課題匯總,形成學院統一的課題庫,便于個性化實習的學生方便地按需選擇學習課題。提煉校外教學課題的主體應該是學校,而不是學生和企業。作為學生和企業,尋找和挖掘教學課題不是他們的專長,也不是他們的責任,企業和學生只是教學信息的提供者。因此,被動地依靠企業和學生提供教學課題并不可行。對企業和學生提供的教學信息,組織人員主動去分析、整理、總結,是作為教學主體的學校的職責。
綜上所述,“2+1”人才培養模式“1”階段的校外教學內容體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時間的積累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廣東白云學院在“2+1”人才培養模式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一手資料,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為“2+1”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參考。以上對構建校外教學內容體系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對各高職院?!?+1”人才培養模式的推行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何曉雄.高職“2+1”培養模式改革實踐的初步總結[J].廣東白云學院學報,2008,15(1).
[2]李貴敏.“2+1”教育模式“1”階段教育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4).
作者簡介:
李紅英(1975—),湖南張家界人,工商管理碩士,廣東白云學院管理系工商管理教研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