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峰 陳 星
摘要:在現今大學生就業普遍困難的情況下,緩解就業壓力,使高校畢業生更快就業,改變在校學生的學習狀況,就成為當務之急。本文以高職院校為例,結合高校的共性,對學生在假期進行專業實踐活動的作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校學生;假期;專業實踐
隨著高校近幾年的擴招,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筆者認為,合理地利用假期進行專業實踐活動對促進學生就業起著重要作用。筆者擬以高職院校為例,結合高校的共性,對此進行一些探討。
對現狀的分析
(一)外部環境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每年上百萬的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根據有關數據統計,2007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470萬,而當年未就業人數高達100多萬,2008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500多萬,人數比2007凈增30多萬,在就業崗位相對未增加的情況下,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可想而知。
(二)家庭環境
現今在校大學生的父母基本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早期,由于受傳統思想影響,一些人還未清晰地認識到中國高等教育的現狀。隨著教育引入市場機制,高昂的教育投入已經成為一般家庭的重要支出。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每一位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與現今就業難形勢形成了強烈對比和心理落差。萬一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父母失望,親戚朋友譏笑與否定,自己的定位與現實的落差將是一個沉重打擊。
(三)個人因素
一方面,學生難以適應從高中階段題海戰術為主的應試教育到高校以引導式教育為主的快速轉變;另一方面,高校學習生活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因此學生難以適應從高中的被管到自我管理的快速轉變,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再者,學校與社會脫節,學生對現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以及自我目標不明確,導致一些消極現象的普遍存在。
假期進行專業實踐的目的及重要性
(一)通過假期進行專業實踐了解就業行情
通過進入專業市場落實相關實踐單位,切身感受現今就業現狀。雖然現今各高校已經把就業指導作為大一新生的必修課,同時對每一年的畢業生人數進行公布,各媒體對大學生就業現狀也進行報道,促使學生客觀地認識自身所處的環境。但對在校學生而言,報道的只是一個數字,別人的求職經歷只是一個動人的故事,畢竟未親身經歷過,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讓學生親身經歷,親眼目睹現狀,可以對現今的就業行情有一個更為直觀、客觀的認識與了解。
(二)通過假期專業實踐了解現今職業要求
高職學生錄取以普通高考第四批和中職單招單考形式為主,存在著生源相對較雜、文化課基礎相對較弱、學習主動性不強、自我要求較低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等情況。因此,在現今高職院校中學生上課率低、上課睡覺、玩手機、看小說等不良現象較為普遍。而這些現象恰恰與用人單位的高強度、高效率的用人制度相違背。通過假期專業實踐活動,可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用人單位對員工基本素質的要求,如遵守勞動紀律、具有高度的工作熱情和團隊合作精神等。
(三)通過假期專業實踐檢測學生的真實水平
現今的高職院校基本采取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育模式,注重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但學校教育受教學環境、師生比、課時安排、實驗實訓等綜合條件的制約與影響,行業對所需員工的要求不斷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與社會需求之間有脫節,無法真正檢測學生是否符合市場的要求。通過假期專業實踐活動,首先,可真正檢測學生通過一年或更長時間的在校學習,對所學知識能否運用于實際;其次,可通過學生的有效反饋,促使學校更好地調整課程設置,使培養目標更符合市場需求。
(四)通過假期專業實踐反映自己的不足點
由于高職教育學制普遍較短,按其專業課程安排來看,大一階段一般為大量的公共課及專業基礎課。因此,學生對所學專業剛入門,與用人單位對員工知識的實用性、連貫性要求以及對不同崗位所需知識的要求相差甚遠。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與反思,查漏補缺。首先,可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有更深的認識;其次,可使學生在返校學習時目標更明確,針對自己的不足利用學校的整體環境,如圖書館、教師指導、同學幫助等方式進行有意識的提高,為畢業后真正從事專業工作打下基礎。
(五)通過假期專業實踐為真正就業打下基礎
筆者認為,學生利用假期進行專業實踐活動,除了上述五點重要性外,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專業實踐了解相關行業,認識相關工作單位,認清內外部環境,認識相關的朋友等,為以后真正就業打下良好基礎。據有關媒體調查,相當一部分畢業生的第一個工作單位就是實習單位。一方面單位通過學生的假期專業實踐了解學生的個人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待學生畢業后可直接進入工作崗位,減少引進人員再培養的時間,實現雙贏;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假期專業實踐階段的了解,熟悉了公司及內部管理體制,縮短了彼此的磨合期,畢業后即成為正式員工,享受正式待遇,促進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再者,通過實習認識相關朋友,可在畢業就業時為自己提供相關的就業信息,為快速就業打好基礎。
假期進行專業實踐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個人形象問題
美國學者倫納德·曾寧博士在他所著的《接觸:頭四分鐘》一書中指出,結交新認識的人時,頭四分鐘至關重要。人們初次見面的第一印象,往往會影響對人以后一系列行為的解釋,有先入為主的作用。倫納德·曾寧博士提出的正是人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進步,個人形象問題也引起了企業管理層的重視。特別對于從事一線服務性行業的人員來講,個人形象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對其工作開展的順利與否起著一定的作用。因人們初次相遇,總要首先觀察對方的衣著、相貌、舉止及其他可察覺到的動作反應,然后根據觀察得到的印象對對方作出一個初步評價。對假期進行專業實踐活動的學生而言,必須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因此,筆者認為,從自身整體氣質出發,整潔的、大氣的、符合大眾審美要求的個人形象非常重要。
(二)個人專業技能的掌握與展現
從一般單位錄用員工的情況分析來看,在第一關個人形象關之后,往往將是考核個人專業技能關。如設計公司,面試官會以原始圖紙讓應聘人員進行短時間的方案布置,隨后對此進行語言闡述。
通過該方式重點考核從業人員是否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實際經驗、語言表達、人際溝通等綜合能力。因此,在該過程中,作為一名應試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特別是對一些操作技能較高的專業或行業,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實踐操作技能。
(三)個人應具有的交際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氣質有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四大類型。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可把性格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內向型性格不善于表達,不易與別人交流。對于該性格的學生來講,更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與別人交往的能力,闡述自己觀點的語言表達能力等,需要在相應的專業實踐中對自己有意識地著重培養、拓寬。外向型性格恰恰善于交流,易于與別人打成一片,這是該性格的最大優點。
學生通過對自己本身氣質、性格的了解,可對自身的不足點有意識地進行彌補,揚長避短,結合自己的氣質、性格,從工作崗位出發培養自己的交際能力。
(四)個人的團隊合作精神
現代工作的最大特點是集體智慧的運用,通過小組合作或分組協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項工程或課題,將個體的創造性和個性納入集體的智慧之中。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特別是經營規模宏大的知名企業往往更重視員工的團隊合作精神。例如,聯想集團表示,該公司尤其歡迎具有團隊協作精神、團隊合作能力的應聘者。
如何落實假期專業實踐單位
首先,利用網絡,關注相關人才網,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及人才網受眾面廣、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的功能,關注相關企業的招聘信息,落實實習單位,特別注意當地的人才網。其次,通過家庭關系落實相關的實習單位,利用家長的人際關系、親戚朋友關系介紹到相關企業實習。再次,通過相關公司單位張貼的招聘廣告和上門自我推薦相結合的方式落實相關的實習單位。
假期專業實踐期間應注意的事項
學生安全是高校穩定工作的重中之重,關系到日常教學工作是否能順利展開。在假期應把關注學生安全工作納入日常管理之中。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在假期專業實踐期間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日常行為,明確自己的大學生身份,遵守公共道德規范,并且在社會上起帶頭模范作用。其次,要提醒學生時刻注意自身安全。再次,如有專業需要到工程施工現場,應自覺遵守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則,聽從現場施工管理人員的指揮,確保自身的安全。最后,需要學生時刻與家長、班主任聯系,匯報思想,溝通情感,及時解決碰到的難題,確保在假期進行專業實踐活動時的人身安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通過合理利用假期進行專業實踐,可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接觸社會、體驗實務,更深入地體會和消化在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工程施工、社會調查等實踐性工作,較早接觸專業應用實踐,感受專業與行業的差異,擴大視野,拓寬思路,提高創新能力,促使學生從一個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一個主動、獨立的學習者。因此,合理利用假期進行專業實踐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林正范.大學心理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
[2]關冬梅.高職學生軟技能的培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
[3]潘魯生.藝術設計教育筆談[M].濟南:山東書畫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許海峰(1980—),男,浙江上虞人,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與高職教育。
陳星(1981—),女,浙江杭州人,杭州聯華華商集團有限公司設計部設計師,主要從事商業空間設計及相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