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丹
摘要:反思是指行為主體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其發生情景的能力,它不但有利于對操作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理解、同化和遷移,還有利于操作技能學習能力的提高。文章用“反思——技能”模型分析了學生反思對操作技能形成的影響,并闡述了該模型對職業院校操作技能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技能教學;操作技能;反思;“反思——技能”模型
反思的內涵
反思,一般是指行為主體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其情景的能力。在反思過程中,主體自覺地對認知活動進行考察、分析、總結、評價和調節。操作技能是指在實際活動中操縱某種裝置的動作技能。操作技能學習活動實際上也是一種認知活動,對其進行考察、分析、總結、評價和調節,不但有利于對操作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理解、同化和遷移,還有利于操作技能學習能力的提高,因而反思對操作技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操作技能學習過程中,主體既要對理念(知識)領域進行反思,又要對行為(操作)進行反思。影響反思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思想與情感的開放性、知識結構、困境確證、分析與評價技能、交往技能等。
反思對操作技能形成的影響
反思是操作技能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操作技能學習中,反思既包括教師的反思,又包括學生的反思。教師反思會對講解、示范、反饋、練習的組織等產生影響,從而間接作用于學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學生反思對其操作技能的形成的影響可以用筆者提出的“反思——技能”模型(如圖1所示)來解釋。
在“反思——技能”模型中,“全面反思”環節為反思的起始環節,“總結提高”環節為反思的終了環節,它們首尾咬合,形成一個多元循環的閉合的反思系統。在“總結提高”環節之后,反思的結果作用于影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從而對操作技能的形成產生影響。
影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很多。通過對技能教學的實踐與理論研究進行分析,筆者認為,影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有生理成熟水平、智力水平、人格特征、知識經驗與理論、動機、講解與示范、反饋、合作學習、互動、練習與反思等。在“反思——技能”模型中,“影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并未包括全部的影響因素,一方面是因為多種影響因素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因為生理成熟水平與人格特征兩種因素比較穩定,一般不與其他因素發生相互作用。在該模型中,“影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是指智力水平、知識經驗與理論、動機、講解與示范、反饋、合作學習、互動、練習等。
反思——技能”模型的具體作用原理如下:
首先,學生對自己操作技能學習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反思”,并評判各個方面是否完善。“全面反思”環節包括學習目標反思、學習過程反思、學習態度反思、學習方法反思、學習效果反思和自我評價反思等六個部分,各部分的含義分別如下:(1)學習目標反思。在每個操作技能學習單元結束后,學生立即對預先制定的學習目標進行評估。若目標已實現,就進行成功經驗的反思。若目標未實現,則反思失敗的原因,并結合后續的學習單元制定新的學習目標。(2)學習過程反思。學生對操作技能學習過程中的預習、聽講、練習、測試和課后鞏固練習等各個具體環節進行全面反思,以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不斷改進和提高。(3)學習態度反思。學生對自己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態度進行反思,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4)學習方法反思。學生根據操作技能學習的特點和個人特點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并在操作技能學習中嘗試運用,然后反思其有效性并作改進,以不斷優化學習方法。(5)學習效果反思。每個操作技能學習單元結束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若效果好,總結成功經驗;反之,則進行改善。(6)自我評價反思。學生經常對自我評價進行反思,以客觀評價自己,正確認識自己。
評判的結果若為“是”,則進入“總結提高”環節,進行經驗總結、方法提煉、優化探索、深化延拓等。若為“否”,則進入“發現問題”環節,找出問題,明確問題情境。然后進入“界定問題”環節,廣泛搜集并分析有關經驗,找出問題的根源,并提出假設,從而界定問題。然后進入“確定對策”環節,通過搜集、探究等方法確定解決問題的對策。然后進入“實踐檢驗”環節,通過實踐檢驗以上環節中形成的概念和策略方法。如果這些概念和策略方法能夠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則進入“總結提高”環節;若不能,或在檢驗過程中又遇到新的問題,則重新進入“全面反思”環節,開始新的循環。
經過“總結提高”環節之后,一方面,學生的思維過程得到優化,認識水平得以提高。這會作用于“全面反思”環節,促使反思系統良性循環;另一方面,整個反思系統的結果會作用于智力水平、知識經驗與理論、動機、講解與示范、反饋、合作學習、互動、練習等影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使學生的知識經驗與理論積累增加,智力得到一定的發展,動機水平提高,領悟教師講解與示范的能力、有效進行練習和利用反饋的能力增強,從而對學生的操作技能學習產生全方位的正面影響,促進其操作技能的形成。
對職業院校操作技能教學的啟示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反思對其操作技能形成的影響過程實際上是反思系統運行的結果通過作用于影響操作技能形成的智力水平、知識經驗與理論、動機、講解與示范、反饋、合作學習、互動、練習等因素而間接影響操作技能形成的過程,其關鍵是反思系統內的多元循環。因此,在職業院校操作技能教學中,教師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對自身操作技能學習的各個方面進行反思,解決存在的問題,總結成功的經驗,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反思習慣,不斷增強學生的反思能力和操作技能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操作技能的獲得。此外,由于教師反思會間接影響學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因而教師也應該注意培養自己的反思意識與反思能力。
參考文獻:
[1]Valli L. Reflective Teacher Education:Cases and critiques [M].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
[2]林婷.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教學實踐[J].數學通報,2003,(7).
[3]常志英,任瑞仙.基于信息素養的教師反思能力培養[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2).
[4]何應林,陳丹.影響操作技能形成因素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6).
[5]莫麗平,莫伶麗,覃隸蓮.建立學習檔案是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徑[J].衛生職業教育,2006,(6).
[6]鄭菊萍.反思性學習簡論[J].上海教育科研,2002,(8).
作者簡介:
陳丹(1983—),女,湖北武漢人,天津工程師范學院職業教育學院200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指導。
(本欄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