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慧
《機械制圖》是職業學校機電類專業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學生反映比較難學的課程。近年來,由于進入職校的生源質量有所降低,學校重視實踐操作,加大了實習的課時而間接導致理論課時的緊張等原因,給機械制圖的教學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在變化的情況下如何繼續搞好該課程的教學,是我們必須不斷探索的課題。而如何根據課程的特點進行教學也顯得非常重要。
在《機械制圖》中,“零件圖”及“裝配圖”等章節是對整個前面所學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學生前一階段學習情況、知識的掌握情況到底如何,能否靈活應用,在這里可以得到檢驗。因此,在教學進度進行到這一章節時,筆者嘗試變換角色,讓學生走上講臺,在當老師的同時,為自己專業課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具體做法
1示范講解
讀零件圖先給學生講解軸套類零件,以此作為示范,讓學生了解如何讀圖,需要了解那些內容。
2布置任務
布置任務時選擇了比較簡單的盤蓋類零件。讓學生自學指定的4個零件。分組進行,全班大約40到50人之間,共分為4大組,8個小組,每組重點1個零件。針對零件提出學生需注意的問題,掌握的知識點,給出一個大致的脈絡。每組必須對本組的重點零件準備講義及其其他教具等,講義要求內容詳細,教具鼓勵學生動手制作,或者提出要求由老師到實驗室借用。需選派1人為代表到講臺上講解:對其他三個零件必須提出相關的問題,可以是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也可以是用來考驗其他同學的問題。
3分組討論
在課堂上進行,由學生自己結合。分組后,讓本組的學生坐在一起,選出小組長自行討論,要求有討論記錄。老師在一旁輔助指導。
4課后查閱
遇到零件圖中一些相關的知識要求學生在課后查閱其他資料,比如關于材料的硬度、名稱等知識。
5課堂講解
(1)每組的代表上講臺對其重點零件進行講解,本組的同學之后可以予以補充說明。(2)其他組提問。對于難點問題或有異議的可以進行討論。(3)每個小組對其重點零件用橡皮泥當堂課做出其模型。(4)教師進行補充。
6考核
(1)各組對其他組進行打分,并要說出其優點及不足之處。(2)各小組內部根據各成員的表現進行考核。(3)結合小組評分,各組之間的評分及教師評分給每個學生的成績作為一次平時成績。
二、讓學生講課的優點
1有利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再練習”的教學模式在大力提倡教學改革的今天顯然不合時宜,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成了一句空話。而由學生自己上課,讓學生“先學”,后“討論”,老師再適時、適當地“補充”,這樣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消除了教者與聽者之間的心理障礙,便于雙方多向交流。教學雙方都是學生,多了一份親近,少了一份拘束,密切配合,都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體。
2有利于培養參與競爭、共同合作意識和刻苦鉆研精神
現代的學生獨立自主意識較強,又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們大都爭強好勝,敢于表現。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正確引導,鼓勵學生大膽參與“上課”競爭??梢宰屗麄冊诮M內先舉行“說課”競爭,即讓參與者敘述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方法等,然后再評議,推薦出幾個執教者,再在全班評議,通過這樣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競爭精神。
執教的學生為了上好課,勢必作一番精心的準備,如廣泛搜集材料、深入鉆研教材、多方聽取意見、選擇教學方法等。他們會通過自己刻苦鉆研,自覺吃透教材,甚至不放過一些細枝末節。上課前和上課時,教學雙方都會通力合作,備好課,上好課,聽好課,也使雙方對教學內容高度重視,深入研究。
3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精神
現在的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欲望,由學生自己上課,這一新形式會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即便教者“照本宣科”,也會給聽著許多新鮮感,這種新鮮感便會使聽者較長時間保持有意注意。他們會對教學內容及時進行判斷,一旦發現問題便立即作出反應,不像原來對老師那么迷信,他們會直截了當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大膽質疑問難。雖然這樣常常會使教者措手不及而處于尷尬的境地,但整堂課卻會氣氛熱烈。此時,老師再釋疑,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敢于質疑問難的精神。
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識圖及分析能力
讓學生上課,無論教者還是聽者,都有了一個特定的情境——課堂,交流的需要非得他們相互聽和說不可,學生的注意集中力都比以往要強。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為了上課,課前都會認真的閱讀題目,盡量弄懂每個細節,能夠自動的去學習、提問、分析問題。和講課的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及時提出,大家互相討論。總之,不僅是培養了讀圖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上課精力集中,不再是需要老師經常提醒走神的學生。
5有利于指導教師今后的教學
由于學生聽課很多,他們已經能夠對一堂課乃至一種教法的優劣做出粗淺的判斷。在他們講課時,筆者發現,他們會借鑒和模仿那些他們自認為好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或者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和方法組織教學。這些會給教師很大啟發,使我們不但了解到學生對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選擇標準,而且還可以借鑒和吸收學生在執教時一些先進的有益的東西,從而更好地指導今后的課堂教學。
三、嘗試后的思考
1注意試驗對象的不同
同樣的模式我在兩個學風比較好的班級進行,情況差別比較大。一個班級很積極,自行分組,上課講解提問都爭先恐后:另一個班級氣氛就不是很活躍,氣氛沉悶,學生不主動,可以說是比較失敗。所以試驗前最好先對班級情況進行摸底,根據情況及時做調整。
2教師全程參與
當然,放手讓學生走上講臺當一回老師,并非教師自己就輕松了,只做個聽眾而已。教師一定要全過程參與,從題目的選定、備課、資料的提供、教法指導、課堂聽課、課后評議、教學建議等,都要一~過問,全面指導。
3選題要合適
一個是選題的難易程度要注意。在選題上就要先注意選擇那些淺顯的易學易教的,比如讀軸類零件。另一個就是合適的內容,讀零件圖裝配圖是對前面知識的一個綜合應用,所以在這里選擇用這種方法就比較合適。
總之,讓學生走上講臺,不論對于學生還是教育工作者都是一個進步,關鍵是在教學中,學生學有所獲,教師教有所獲,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