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樣東
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是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的場所,是對學生進行專業崗位技能培訓與鑒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訓基地建設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訓練為核心,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理念,突出實訓基地的核心功能,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訓基地建設有機結合,實現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筆者就中職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建設為例,探討如何建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一、中職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隨著信息化向廣大地區以及各行各業的全面擴展,特別是計算機大批量進入企業、社區、機關、學校等各行各業,全國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每年將增加百萬左右。另外,近年來我國軟件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年平均增長率超過了30%,但軟件產業整體規模不大,影響該產業發展的嚴重問題是低端軟件人才數量少,高端軟件人才質量低。在未來幾年內,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計算機應用與軟件專業初級人才仍會有很大的需求,而這些人才的培養主要應由職業教育來承擔。
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實訓是培養實際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的關鍵環節,但目前很多學校實訓條件差,設備陳舊,實訓教師水平不高,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建設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是解決IT技能型人才培養“瓶頸”的關鍵。此舉不僅可以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提高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應用水平,還可以成為生產與研究的基地,促進“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建設,實現職業教育的“和諧”發展。
二、中職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建設的目的
中職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的建設主要是為了培養能夠熟練進行計算機初級編碼或開發、軟件調試及技術服務、平面圖形制作、網頁設計、動畫設計、多媒體軟件設計、影視資料編輯、計算機系統維護、網絡配置和維護、中小企業網絡搭建與應用等初級人才。在基地建設中,聯合企業建設高度仿真運作模式和項目開發環境,嵌入職業素質培養、規范化的企業績效考核功能,不但能夠使受訓學生以項目團隊的組織形式完成任務,而且能夠全面提高其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中職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的功能
1.滿足實踐教學要求,突出技能培養
承擔學校的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及相關專業的實訓任務,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體現實訓基地為教學服務的宗旨:通過營造高度仿真運作模式和項目開發環境,培養學生的項目開發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體現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分層次與個性化的教育;承擔教學改革與實踐任務;承擔課程設計與開發任務。
2.實訓基地要成為產教研相結合的平臺
為當地與本校教師創造學習與實踐的空間,為職業教育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為學生進行項目開發提供場所;為當地與本校學生進行職業資格技能鑒定提供服務,培養一批掌握專業技能、獲得相應專業職業資格技能證書、符合用人單位職業技能需求的高素質應用技能人才:為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積極聯合企業進行項目開發,同時積極地為企事業單位提供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信息咨詢與技術服務;進行企事業單位員工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四、中職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的設備配置方案
1.實訓基地的基本框架
根據社會與市場的需求,在學校原有實訓設備的基礎上,考慮合作企業的實際需求,在滿足教學實踐要求的前提下,建設高度仿真企業運作模式和項目開發環境。筆者所在學校利用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建設完整、系統配置種類齊全、性能優越的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專業實訓基地。
2.實訓基地設備的配置要求
根據各個實訓項目,結合投入的資金情況,按企業項目開發所需硬件要求選擇相應的配置。如在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方向的實訓室配置要求,考慮到近年來相關產業發展迅猛,需要配置一批高性能、高配置的設備,為此引進了一批高檔電腦與非線性編輯系統,既能滿足學生的實訓要求,又能滿足對外項目開發的需求。
五、中職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的場地規劃
在實訓基地規劃過程中首先著重考慮的是教學需要,其次要考慮項目開發。根據教學需要和實訓室的實際布局,可按基本框架圖進行設置以滿足教學。為了實施項目教學,在實訓室布置時以6~8個工位為一個小組,實訓時就有6~8學生組成一個小組,有利于學生進行團隊協作和發揚團隊精神,也有利于教師進行輔導與引導學生。在布置網絡綜合實訓室時,采用六角桌將機柜放在中心,網絡設備都放在機柜中,六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教師首先進行項目分解和任務布置,學生接受任務并分組對項目進行分析,然后分工合作完成項目,以小組為單位對項目進行測試,教學效果非常好。
六、中職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是實訓基地的靈魂,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重點培養“雙師型”教師。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熟練地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也就說,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既是“講師”又是“技師”或“工程師”,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正常運行。為此我們采取了“引進來,走出去”與“校內培養,校外培訓”相結合的形式:一是支持與鼓勵本校教師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教學能力重構;二是通過產學研合作,有計劃、有目標、持續地分期分批安排教師深入一線掛職鍛煉;三是從行業、企業中選擇能進行教育教學的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專職或兼職教師隊伍。
七、中職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培訓課程的開發
職業能力是職業教育的特質和靈魂,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和主要平臺。課程是教育活動的核心,是教育或培訓機構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而設計的學習計劃和方案。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培訓課程是培養中職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載體,然而在這一方面,國內相關的培訓課程顯然是比較匱乏的,因此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培訓課程的開發是當務之急。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培訓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是:引進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以項目為核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真實的工作任務驅動為機制。它的指導原則是: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把學習內容細化成學習領域和知識模塊,以實施項目為目標重組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使用學做相間、教學互動的教學方法,致力于保證學生勝任工作:以學生自主實踐為主要手段,采用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達到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目的。
八、中職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
由于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設備更新速度快,在實訓基地建設中,學校難有充足的資金更新設備,也不可能完全與企業實時接軌,造成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為此,除了教育主管部門重視資金投入之外,還允許社會資金進入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以實現雙贏。由于我國現行的職業教育體制造成資源重復建設,不能充分發揮實訓基地資源共享以提高基地設備的利用率,建議教育主管部門進行合理規劃,在區域內實現資源共享。再者,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相當薄弱,沒有真正起到校企合作共建的作用,為此應出臺相應的政策與法規,建立保證企業進行職業教育的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