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芬 周超平 郭麗群
胃癌為我國常見惡性腫瘤。近年來,我國老齡人口不斷增多,胃癌患者手術逐年增加。高齡胃癌患者各臟器代償功能減退,對手術的耐受性差,且常合并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見疾病,術后并發癥及手術病死率較高,為此高齡胃癌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應引起足夠重視。我院普外科2005年4月—2008年6月收治高齡胃癌患者256例,我們根據高齡病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做好圍手術期護理,現將護理情況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56例中男192例,女64例,年齡65~86歲,平均69歲。所有病例均經病理確診。術前伴有慢性肺病48例,高血壓病51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43例,其中36例同時伴有2種或2種以上合并癥。
1.2手術方式
本組病例均行氣管插管全麻手術,其中遠端胃癌根治術129例;近端胃癌根治術32例;根治性全胃切除92例;姑息性切除3例。
1.3術后并發癥
術后發生并發癥31例,其中心律失常5例,肺部感染11例,切口感染、裂開6例,胃排空障礙2例,腸梗阻3例,吻合口瘺2例,十二指腸瘺1例,腹腔感染1例。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患者入院時,家屬一般都要求醫務人員對患者隱瞞真實病情,待手術完成后擇機告知患者。我們積極主動向患者家屬了解其心理狀況,特別是那些已知自己患胃癌的患者,仔細向他們介紹以手術為主治療的重要性,手術的大概過程,主刀醫師的操作能力以及過去手術治療成功的病例等,使他們對醫療過程和醫護人員產生充分的信任感,緩解他們恐慌、悲觀和絕望的情緒。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讓他們感到應有的自尊和關愛。激發患者的正性心態,最大限度地誘導心理適應,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1.2營養支持護理老年胃癌患者入院時常有不同程度的貧血、低蛋白血癥和電解質紊亂。飲食應少量多餐,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鈣、鐵、鋅等)、清淡、易消化食物。若進食后出現胃痛不適、飽脹等癥狀,及時進行飲食調整,可將膳食制成流質或勻漿膳食,200~300mL/次,6~7次/d。對不能進食或進食量少,不能滿足機體能量需要者,可通過靜脈補充營養。本組少數病例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幽門或噴門梗阻癥狀,及時通過靜脈補充營養液體,糾正低蛋白血癥、貧血、電解質紊亂,2周后患者的一般情況改善,增強了手術耐受性及應激能力。
2.1.3術前準備訓練老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排痰能力差,術后易并發肺不張、肺炎等。術前應訓練有效咳嗽、深呼吸、有效排痰,指導患者深吸氣后,用胸腹部的力量作最大的咳嗽,咳嗽的聲音由胸部震動而發生為有效咳嗽。深呼吸訓練可增加肺通氣量,提高排痰能力。指導患者反復吹氣球,6~8次/min,每天上下午各鍛煉30min。指導并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老年患者膀胱逼尿肌松弛無力和前列腺肥大,加之床上大小便不能自解,容易出現充盈性尿失禁。術前床上訓練自解小便,可縮短術后導尿管留置時間,減少泌尿系統感染機會。
2.1.4伴發病的治療和護理老年患者伴發病多,常見的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對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入院后即戒煙,采取積極的對癥治療如控制感染,促進排痰等。心血管疾病是高齡胃癌患者的嚴重合并癥,術前應常規做心電圖、心功能的測定。對冠心病和心律失常者,術前應積極藥物治療。合并高血壓的患者,除嚴密監測血壓外,還要強調控制情緒和低鈉飲食對高血壓治療的重要性,使用降壓藥盡量將血壓控制至理想值。對高齡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根據血糖值嚴格控制糖的攝取量,進食含豐富蛋白質、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避免患者因營養不良而影響手術后傷口的愈合。監測血糖、尿糖,凡術前已用口服藥物控制血糖的病人,應在術前2~3d改為注射普通胰島素,原用長效胰島素者,應改為注射普通胰島素,并注意觀察應用胰島素后的不良反應。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應≤9.44mmol/L,尿糖(+/++),以確保手術成功。
2.2術后護理
2.2.1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老年患者由于手術創傷、麻醉、術后疼痛、緊張等,血壓、脈搏、呼吸常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反應不敏感,容易掩蓋疾病的特征,加之病情發展迅速,很容易延誤病情。因此,術后的觀察護理非常重要。術后嚴密觀察神志、意識、瞳孔變化,給予心電監護儀監護心率、心律變化,測量血壓、脈搏、呼吸、體溫、血氧飽和度的變化,記錄24h出入量。對冠心病患者重點觀察其心電圖波形、心率、血壓、脈搏和呼吸的變化,心前區有無胸悶不適、疼痛、口唇是否發紺等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向主管醫生報告,迅速搶救。本組3例術后出現頻發室性早搏,經及時處理病情好轉。術前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手術創傷、麻醉、疼痛等因素,引起機體的應激反應,易導致高血糖。在監測血糖、尿糖的同時,密切觀察其神志的變化,若發現反應遲鈍、嗜睡、血壓下降、脈細、呼吸深而快、呼氣中帶有爛蘋果味、尿少等情況立即報告醫生,進行搶救,防止低血糖和酮癥酸中毒的發生。
2.2.2引流管的護理保持各引流通暢,并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胃腸減壓是促進殘胃排空,減輕胃腸負擔,消除腹脹,促進創口愈合的重要手段。如有惡心、嘔吐、腹脹等表現時應立即檢查胃管是否滑出或有無堵塞現象,以便及時得到處理。胃引流管和腹腔引流管還可以反映吻合口是否滲血,一般引流量20~80mL/d,為淡紅色血性液體,如引流量多且呈鮮紅色并伴血壓下降,應考慮內出血可能,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2.2.3加強飲食護理禁食期過后,病情許可,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后,先進少量流質,少食多餐,食物應以易消化、無刺激、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高維生素為主。指導患者進食不要太快,要漸進加量,并配合靜脈注入各種營養,保證患者營養需要。次全胃切除術和全胃切除術后飲食護理有一定的區別,次全胃切除術后4~8d進流質飲食,9~11d半流食,12d后普食;全胃切除術后6~12d進流質飲食,13~15d半流食,16d后普食。
2.2.4做好基礎護理老年患者機體組織器官衰老,多伴有慢性疾病且臥床久,易出現壓瘡及泌尿系感染。應做好皮膚、口腔及會陰部護理,觀察皮膚是否發紅,皮溫是否正常,有無疼痛、腫脹等。文獻報道,胸腹部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約為14%~33%。術后當天即協助患者床上翻身拍背,雙下肢做屈伸運動,術后第1天床上坐起洗臉刷牙,術后第2天在患者體能耐受的情況下協助患者下床緩慢走動,促進血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2.3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2.3.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腹部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老年人因胸廓彈性降低,呼吸肌收縮無力,導致肺
功能減退,加之手術麻醉插管及切口疼痛不敢咳嗽、長時間臥床等,呼吸道痰多黏稠不易咳出,肺部感染機會較高。術后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及時采取半臥位,加強呼吸道護理。鼓勵患者做有效深呼吸、咳嗽、咯痰,協助其每1~2h翻身拍背1次,減少呼吸道分泌物的潴留。對痰液粘稠不易咯出者,加強超聲霧化吸入,降低肺不張及肺炎的發病率。本組術后出現11例肺部感染,給予痰培養及藥敏試驗,根據藥敏結果選用合理的抗生素;加強霧化吸入,并指導患者深呼吸,進行有效咳嗽、咳痰,促使肺擴張,無力咳痰患者給予協助吸痰。經以上治療和護理,肺部感染治愈。
2.3.2傷口感染外科手術部位感染者占全部醫院感染的15%,占外科感染的35%~40%。高齡患者因身體器官生理退行變化,且合并多種并發癥,組織愈合能力差,更易發生切口愈合不良及感染,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組織水腫、血管彈性差,故易受損滲血。術后應嚴密觀察切口有無滲血、滲液,有污染時及時更換敷料,并嚴格無菌操作。本組共發生7例切口感染,其中3例因患者伴有糖尿病、營養不良,給予營養支持、加強換藥處理后均Ⅱ期愈合。切口裂開是腹部手術嚴重并發癥,護理重點是避免腹內壓突然增高,保持胃腸減壓的通暢,用腹帶妥善包扎腹部切口,指導和協助患者咳嗽時用手在切口兩側按壓保護。
2.3.3吻合口瘺吻合口瘺是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術后病人若持續發熱,體溫高達39℃以上,腹痛、脈率快,腹腔引流管引流出黃色或黃綠色混濁性液體,可能是發生了吻合瘺。本組發生9例,手術后5~7d腹腔引流管間斷引流出未消化的食物,多因組織水腫、愈合不良、出現低蛋白血癥引起。立即給予禁食,高熱時采取綜合降溫措施,嚴密觀察腹痛、體溫的變化及腹腔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并保持通暢,并做好靜脈支持、腸內營養支持等護理。在給予鼻飼流質飲食時注意溫度宜38~400c,每次50~200mL,間隔2h并觀察有無不良反應。通過腸內、外營養,合理應用抗生素治療,患者吻合口在手術后4~5周自愈。
2.3.4傾倒綜合征胃癌患者手術后,胃的容積縮小。進食后特別是進食甜流質膳食時,食物迅速進入空腸,在進食后10~30min內出現腹部脹痛、心慌、眩暈、面色蒼白或潮紅、出汗、惡心、嘔吐、全身疲乏甚至虛脫等一系列癥狀,一般持續30~60min。出現傾倒綜合征時應立即讓患者平臥30min,可使患者逐漸恢復正常,還可通過飲食調節進行控制。首先應避免進食含糖過多的食物,做到少量多餐,餐后患者最好能平臥30min,餐后30~60min再進食流質或飲少量無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