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民
專利將是互聯網企業技術驅動中的主要爭奪目標
“自主研發是網絡游戲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網游企業培育核心優勢的根本。”
2008~2009年金融危機的洗禮中,一批曾經優質的企業不幸倒下,但我們也欣喜地看到,男一些企業不僅具有較好的防御性,而且成為危機的受益者。他們在資本市場中大旗不倒,并給整個產業鏈支持和信心。騰訊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200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騰訊總營收達28.78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9.9%,經營盈利為人民幣13.98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2.8%。保持了上市以來連續的規模增長。騰訊的“三駕馬車”——傳統互聯網增值業務、移動及電信增值業務和網絡廣告,被公認為是業績堅挺的主動力。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這一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騰訊擁有一個防守性較強的經營模式?!彼J為,2010年,騰訊的這一穩健經營模式仍將有效發揮作用。
贏在自主研發
《經理人》:越是金融危機,人們似乎越離不開網絡。騰訊的穩健發展與業務布局有關,您認為目前的布局是否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馬化騰:對騰訊來說,目前的經濟環境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很大的機遇。我們的用戶是比較均衡的,所以在此次經濟危機面前,騰訊相對來說會有一些優勢,有一些板塊會發展得更快,但也有一些板塊會發展受阻。有幾個垂直板塊要區別對待,譬如電子商務,因為和商業、進出口有緊密的聯系,短期內影響會大一些,當然從長遠來看,整個行業很不錯。在網絡廣告方面,騰訊有一些壓力,畢竟整個環境有變化,而網絡廣告也依賴于各個企業的發展。還有幾個板塊,譬如增值服務、無線增值業務、網絡游戲等等,從騰訊的業績來看,這些板塊會有不錯的發展。

騰訊希望借助各個業務的高速發展,能夠立足長遠,我們并不希望把利潤放在賬面上,更希望把很多利潤投入到長遠的發展里。我認為,在未來3年,中國的網民數量會迅速增長,之后增長率可能會降低,因為網民數量突破3億后,會進入一個比較穩定的時期。
《經理人》:在網絡游戲領域,2009年第二季度騰訊的收入首次超過盛大。但騰訊在該領域的增長主要受惠于“地下城與勇士”、“穿越火線”兩款游戲商業化的提高,以及“QQ游戲”的自然增長,而“QQ幻想”、“QQ三國”和“QQ華夏”等較成熟MMOG的收入則有所下降。那么,未來騰訊將如何持續性地成為贏家?
馬化騰:過去十多年來,在運營模式上,除了中國網游企業比較傳統的自主研發、代理合作的模式外,騰訊是最早采用聯合運營模式的企業,并且在各種模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騰訊的代理合作,并非直接從開發方拿到一款游戲之后直接發行,而是盡早介入游戲的研發環節,并做很多的本地化研究和改造,比如“穿越火線”從最早從韓國開發商獲得該游戲的第一個版本開始,直到最終上市,一共修改發布了不下14次的版本。騰訊的聯合運營模式,也是在國內廠商中最早采用的模式,與深圳網域聯合運營“QQ華夏”就是成功的典范。在自主研發方面,騰訊也一直不斷地在投入和積累,目前也有多款自主研發的產品受到用戶的廣泛歡迎,如“QQ幻想”、“QQ三國”等,09年我們會再發布幾款自主研發的新品,出擊各個細分市場。這三種模式,確保了騰訊游戲多元化的產品供應,也印證了騰訊游戲業界領先的綜合研發和運營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游戲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向社區化發展。目前,無論是騰訊公司整體的在線生活模式布局,還是騰訊游戲的產品布局,都是從用戶的最基本需求、最簡單應用人手,注重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和長久生命力,打造綠色健康的精品游戲。同時,基于對用戶需求的研究,通過開拓新的內容、新的模式和新的玩法,使得成熟產品也能持續穩健地發展。
《經理人》:在此次危機中,網絡游戲領域中的企業并非都實現了贏利,比如巨人出現增長乏力、九城出現虧損,這給騰訊什么樣的警示?
馬化騰:在國內網游業的發展初期,一些企業通過代理游戲的“捷徑”,拿到一款好的游戲產品,短期內就可以見到成效。但是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單純依靠代理帶來了較大風險。從長遠看,自主研發始終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無論對企業本身還是整個產業來說都是其核心優勢所在。騰訊游戲一直強調“精品戰略”,無論是自主研發,還是代理運營,我們都對產品品質有非??量痰囊?。
因為這個行業屬于創意性行業,所以到3年之后,競爭格局增長的勢頭會不會放緩,這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在韓國,已經有了這樣的表現。所以對于騰訊來說,還要著眼于更多、更長遠的新的發展機會,比如電子商務、搜索、品牌廣告這塊,因為騰訊現在占的比例還相對少,也就是說我們還具有相當大的潛力。
轉型技術驅動
《經理人》:騰訊提出,企業戰略未來目標將由“模式驅動”轉為“技術驅動”,是否意味著過去通過新業務推動的“模式創新”已經不再適應企業發展?
馬化騰:騰訊在過去以各種新業務推動的“模式”基本已經布局完畢,現在需要構建在這些“模式”上的下一個增長點。
現在看起來有點可悲的是,中國的互聯網現階段能夠看清楚的盈利模式,都是跟娛樂掛鉤。比如說像廣告業務應該更有機會,但是市場還沒有成型。也許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但并不代表永遠是這樣的。所以長期來看,我覺得目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盈利模式存在著天花板,下一階段就一定會走向“技術驅動”。
《經理人》:從模式競爭力轉型為以技術的核心競爭力,業界的競爭如何表現?
馬化騰: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一個技術可能最后幾家都掌握了,可能就要看誰真的拿到這個專利、這個技術,短期內大家不會真的拿到這個專利技術去說,我要告你侵犯我的專利了,但是它會起到一個防御性的作用,你難保別人不會用這個東西去反過來對你做專利的訴訟。這時候你擁有一個方方面面的專利,其實是起到一個保護的作用。同時,專利還可以進行互換。
《經理人》:轉型“技術驅動”上,騰訊有哪些基礎和戰略部署?
馬化騰:對于基礎技術如何快速應用到產品上,騰訊建立了一套基礎技術的快速應用通道。公司內部現已形成一套完善的金字塔形研發架構,包括騰訊互聯網技術研究院、創新中心、產品業務部門,這三級研發體系著力不同的研發階段,并推進包括存儲技術、數據挖掘、多媒體、中文處理、分布式網絡、無線等六大基礎技術研發。
騰訊互聯網研究院是2007年成立的,是目前的國內互聯網企業中獨一無二的。這也是保障我們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的舉措之一。
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都已同步設立,并擁有6個重點項目研究室。每年每個研究室將會選定2~4個課
題項目進行研究。比如數據分析研究室,計劃進行的客戶分群項目,就是針對龐大用戶群體的網絡應用習慣進行分析分群,這項技術將使用戶享受到服務商帶來的個性化服務;同時,研究院還將與國內一流的科研院所合作,目前已分別與中科院計算所、哈工大、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成立了聯合實驗室。截止2009年3月,騰訊已經申請了近2000項專利。
《經理人》:在轉型“技術驅動”期間,騰訊的人才供應是否足夠?
馬化騰:目前,騰訊自有的研發類技術人才在總數上已過半,這為企業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人才考核和管理經驗,給研究院提供一個良好的起點。有兩類人是研究院重點關注的。一是高端的人才尤其是在業內有著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頂尖人才;另一類就是重點院校中素質優秀、具備研究潛質的畢業生。
我為研究院制訂了騰訊研究院的文化——“CPEI”,即:合作(cooperation)——強調團隊合作及騰訊研究院與高校之間的廣泛合作;實用(Practicalitv)——強調研究實用的基礎技術;探究(Exploring)——強調學習、探究的科研精神;創新(Innovation)——強調技術和產品應用的創新。期望騰訊研究院能夠成為全球最領先的互聯網技術研究院之一。
打造主流影響力
《經理人》:成為世博會惟一互聯網高級贊助商后,騰訊面臨哪些挑戰?
馬化騰:騰訊將在宣傳推廣、內容和技術三方面重拳出擊。宣傳推廣上,將再次延續奧運期間火炬在線傳遞活動的成功,利用大事件與大平臺完美結合進行世博營銷。
在內容上,騰訊網世博頻道將全新改版,推出最具特色的系列策劃、最具影響力的互動活動,讓騰訊4.48億活躍用戶,感受身邊的世博會。技術上,則是騰訊真正面對的挑戰。
騰訊主要負責網上世博會項目的總集成、總運行和總維護。由于網上世博會存在大量的虛擬3D展館,當很多用戶同時訪問網上世博時,會占用大量的服務器及帶寬資源,另外還要保證網上世博會整個系統的安全。為了攻克訪問速度、網站安全這些難關,騰訊投入了最好的技術和人力資源。一方面,騰訊擁有多年開發、運營和維護多人大型網絡平臺的技術基礎,能為海量的互聯網用戶提供穩定的互聯網服務,特別在安全性、穩定性上久經驗證;男一方面,騰訊從公司內部抽調了技術骨干精英和顧問,組成了100人的專職團隊。
《經理人》:參與世博會,能為騰訊網品牌帶來哪些價值?
馬化騰:世博會是繼奧運會之后最大的一個國家級盛事,這對騰訊網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機遇。騰訊網正在逐漸朝主流影響力方面大步邁進,與世博會的合作將加快這一進程。具體業務層面上來說,在中短期,互聯網各種業務模式中,網絡游戲增速最快;但從長期來看,網絡廣告收入必然成為最主要的支柱。未來騰訊的收入也要向這個方向上靠,廣告比例要增加,這是我們的戰略考量。世博會對騰訊網而言,更多的是提升品牌形象,而由品牌形象的提升,勢必會帶來網絡廣告收入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