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才
近年來,在綏化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工業化主導、產業化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較快,2008年實現了經濟總量、財政收入、糧食總產、躋身百強四個全省第一。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通過系列理論的學習和輔導,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對如何進一步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進一步謀劃和完善科學發展新思路

通過深入學習,我們深刻認識和把握了“發展是硬道理、科學是硬條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硬規定、以人為本是硬目的、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硬要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硬目標”的思想精髓,推動了思想再解放、觀念再更新。在深入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對原有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進行了調整優化。總體想法是,緊扣更大更好更快發展主題,突出抓好“四大建設”(市域經濟建設、民生事業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優勢“四地”(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哈大齊工業走廊前沿高地、城鄉一體發展先行之地、城鄉人民群眾生活福地),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提升,促進經濟、社會、自然協調發展,加速構建生態、和諧、發達新肇東。到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2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13億元,省考核口徑財政收入16億元,年均分別增長40%、13%和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6 600元和8 000元,年均分別增長12%和11%;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大幅度提升。
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市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毫不動搖地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農區工業化向工業現代化升級邁進。一是圍繞實現更大發展,著力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重點做大做強“四大主導產業”、提升“十大加工業體系”,就是做大做強石油化工、糧食化工、畜產品加工、醫藥化工四大主導產業,提升石油、玉米、牛奶、肉牛、肉豬、肉雞、木材、蔬菜、醫藥、新型能源十大加工業體系。二是圍繞實現更快發展,持之以恒推進項目建設。深入實施項目牽動戰略,著力推動開發區建設,重點抓好大連成達食品工業園、天津寶迪食品工業園、中創產業園、華能熱電聯產、遼寧高科生物質發電、中德環保、山東雷華塑料彩編等一批落地項目建設。繼續推進招商引資和聯營聯合,著力再引進一批牽動能力強的大項目。三是圍繞實現更好發展,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按照新型工業發展要求,著力推進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品牌創新和管理創新,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數量型向效益型、能耗型向節約型、污染型向環保型、外延擴張型向內涵提升型轉變。四是圍繞實現更順暢發展,著力打造“特區式”發展環境。叫響“發展是硬道理”和“三個有利于”,強化治理監督,突出“放開”理念,創新長效機制,傾力打造得心應手、暢通無阻的“特區式”發展環境。
三、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以建設現代農業為基礎,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必須徹底改變農業持續弱質、農村持續落后、農民持續弱勢的局面,緊扣農民增收這個核心,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動城鄉一體發展。一是堅持以工帶農,建設標準化“第一車間”。依托龍頭企業優勢,重點搞好“糧、奶、肉”三大基地建設。抓住全省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的有利契機,大力建設旱澇保收田、科技示范田、規模噸糧田、股份合作田,力爭利用4年時間,全市糧食總產量突破60億斤,再造一個國家級產糧大縣。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建設“一奶三肉”(奶牛、肉牛、肉豬、肉雞)區域化布局養殖基地,推動牧業生產步入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階段。二是堅持以城帶鄉,向(下轉10頁)(上接8頁)農村配置優勢資源。整合城市財力、人力、物力、智力等優勢資源,集中向農村投放。選擇市直39個部門對21個貧困村實施第一批定向幫扶,利用兩年時間確保全市44個貧困村實現脫貧致富。三是堅持科技興農,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公司和農機合作社,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標準化生產,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綠色農業、新奇特水產品養殖,為農民增收致富打造更多的突破口。
四、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以改善民生為根本,讓人民群眾共享科學發展新成果
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一切服務民生,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點建設十大民生工程:一是道路暢通工程。城區街路、巷路全部硬化,農村實現村村通、屯屯通。二是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城市應急水源工程,開辟第二水源地,三年內使農村全部吃上干凈水。三是醫療服務升級工程。完成婦產兒童醫院、現代醫療診治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建設,完善社區、村級衛生服務中心、急救中心、疾控中心建設,異地新建市人民醫院。四是教育事業發展工程。推進城鄉中小學標準化教學樓、食堂、宿舍建設,大力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創造群眾滿意的教育環境。五是就業再就業工程。擴大外埠勞務輸出基地,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使城鄉剩余勞動力通過創業實現就業。六是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工程。擴大“低保”、“社保”、“城鎮醫保”、“新農合”覆蓋面,完善五保供養服務中心,對城鄉特困家庭實施救助。七是社區服務工程。再新建8個標準化社區居委會,辟建一批城鄉休閑健身廣場,新建市展覽館和數字圖書館。八是城鄉環境治理升級工程。深入推進環境衛生整治,打造市容市貌、村容村貌整潔有序的城鄉環境。九是食品藥品安全工程。啟動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水生動物防治、農畜產品檢測三大中心建設,加強食品、藥品執法監督,確保人民群眾食品、藥品安全。十是平安創建工程。認真落實“縣委書記大接訪”制度,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嚴打整治專項斗爭,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力度,促進社會平安、穩定、和諧。
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以生態建設為重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是關鍵。我們計劃從現在起到2020年,總體利用12年時間,本著系統性規劃、立體式平衡、多元化投入、階段性實施、積累式發展的原則,大打生態城市建設攻堅戰和持久戰。計劃多種渠道籌資46億元,分三個階段進行,2009年—2011年啟動生態城建設一期工程,今年重點建設污水處理、危險品垃圾處理中心、垃圾發電、熱電聯產、生態水系、城區道路交通、城區綠化、飲用水工程、醫療及公益設施等城區生態項目建設。通過12年的積累式發展,到2020年達到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標準的全部指標,把肇東真正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生態文明、社會安定、最適人居的北方寒地生態園林城市。
當前,我們要把深入學習實踐活動與“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各項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農業生產要保春種、奪全苗,工業生產要提速增效,民營商貿經濟要突破升級,財源建設要確保均衡入庫,各項社會事業要穩步推進,社會穩定局面要持續鞏固,確保學習實踐活動與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兩促進、兩提高,確保在今年發展困難的情況下各項任務指標全面完成。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