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國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為了把這一科學理論落到實處、促進五大連池更大更好更快發展,近一時期,先后深入到各鄉鎮和市直經濟部門,就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調研。
一、保增長、促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五大連池市總面積9 874平方公里,總人口36萬(其中市屬20萬),轄7鄉3鎮1個街道辦事處,區域內有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8個國營農場、11個部隊農場、4個監獄(所)和1個森工局。全市有耕地429萬畝、草原260萬畝、林地540萬畝、水面60萬畝(其中市屬耕地169萬畝、草原109萬畝、林地170萬畝、水面30萬畝),是全國500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116個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之一、國家優質專用小麥原良種繁育基地、全省大豆振興計劃示范市,1996年我市被命名為“中國礦泉水之鄉”,2007年被評為“中國十大休閑城市”和“中國縣域旅游品牌百強縣”,2008年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20強”。
近年來,在省和黑河市的正確領導下,五大連池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謀劃經濟社會發展,著眼于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提出了深入實施“特色綠色農業和礦泉旅游興市”戰略,逐步把五大連池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火山生態旅游服務基地、礦泉系列產品開發基地、特色綠色農業生產基地,北方高寒地區充滿商機和魅力的多功能、現代化礦泉旅游文化名城的長遠發展目標。通過各級班子和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五大連池正在由傳統的農業市向礦泉、旅游、農林產業競相發展的新興城市轉變,經濟社會呈現出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保增長、促發展的問題和機遇
幾年來,我們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也面臨著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一是區位、氣候、交通、資源等方面存在不利因素。地域偏遠,氣候寒冷,市區還沒有通鐵路,機場正在籌劃建設階段,高速公路三年后才能建成通車。除了農林、礦泉和旅游外,基本沒有什么資源。二是產業發育緩慢。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基礎設施薄弱;工業發展緩慢,缺少立市項目和骨干企業;旅游休閑服務設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不高。三是城市建設和發展水平不高。由于開發建設較晚,城市規模小、人口少,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城市規劃布局不盡合理,沒有形成統一、獨特的城市風格,城市功能、整體形象與“中國十大休閑城市”和建設中的礦泉旅游文化名城還有很大差距。四是社會事業建設需進一步加強。由于財政拮據,對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建設投入力度還不夠大,對一些涉及群眾利益的民生問題解決得還不夠好,與上級要求和廣大群眾的期盼還有差距。以上這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長時間的努力加以克服和解決。
在學習調研過程中,全市干部群眾普遍認為,五大連池市面臨著許多的機遇,有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帶來的機遇;有省里出臺未來三年公路工程建設規劃、大力發展現代水利的決定和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帶來的機遇;有黑河市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支持項目建設、出臺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政策等帶來的機遇;有五大連池市被國家列為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森工)、國家給予政策資金支持帶來的機遇;有栗省長和黑河市領導到五大連池專題調研,加快提升景區和五大連池市的旅游服務功能,把五大連池打造成為我省的招牌、品牌、名牌帶來的機遇。我們認為,五大連池已經迎來了發展史上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只要我們抓住機遇、用好機遇,特別是貫徹好、落實好省和黑河市對五大連池發展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
以更高的標準謀劃和推進各項工作,就必將形成一個嶄新的發展局面
三、保增長、促發展的思路和措施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五大連池市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就是要深刻領會、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進一步理清加快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完善科學發展的工作規劃,制定科學發展的工作措施,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今后,我們將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與保增長、促發展結合起來,深入實施“特色綠色農業和礦泉旅游興市”戰略,突出重農、強工、興旅、惠民“四大主攻點”,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更大更好更快發展。
一是抓項目保增長、促發展。集中力量推進大項目建設,通過大上項目、上大項目促進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今年,重點建設項目15個,重點推進總投資6億元的溫都水鄉國際旅游接待中心及地熱開發、總投資1.2億元的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總投資6 500多萬元的城市排水及污水治理、總投資1 800多萬元的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等4個續建項目,大力實施總投資9 100萬元的寶源油脂技術改造、總投資3 000多萬元的通鄉通村公路、總投資1 300萬元的垃圾填埋場、 總投資2 000萬元的農村電網改造等4個新上項目,爭取總投資20億元的風能發電、總投資3億元的生物質發電、總投資1億元的生態園區種植養殖等7個項目開工建設。圍繞礦泉旅游、農林特產等資源開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進行招商引資,主動尋找和承接適合五大連池的產業轉移項目,確保新上兩個以上產值或年銷售收入超億元、利稅超千萬的大項目。
二是抓“三農”保增長、促發展。深入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黑河市要求,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科學安排生產計劃,切實把“種植面積不能減、糧食生產不滑坡”的工作要求落到實處。圍繞“保增產”,認真落實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國家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標準糧田等項目實施,擴大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組建范圍,積極穩妥地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圍繞“促增收”,推進牛、生豬等規模養殖,謀劃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做大做強畜牧業;針對受金融危機影響、部分農民工返鄉的實際,大力搞好農民工培訓,發展品牌勞務和技能勞務,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和返鄉創業,多方開辟增收渠道,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圍繞“夯基礎”,把新農村建設與畜牧養殖小區、泥草房改造等結合起來,多方籌資,加大投入,切實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
三是抓工業保增長、促發展。把發展工業經濟作為保增長的重要手段,把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統籌考慮,積極探索具有五大連池特色的工業發展道路。推進礦泉系列產品開發,支持火山泉飲品、連池龍頭酒業進行技改擴建,提高礦泉白酒等特色產品生產能力,謀劃礦泉啤酒、礦泉飲品生產等項目,著力打造五大連池礦泉品牌。推進天然蘇打水開發,扶持華山泉、華遠世明泉等重點企業,規模開發蘇打水資源,促進蘇打水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推進清潔能源開發,在加強山口電廠調控、提高運行質量的同時,爭取風能發電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做好生物質發電項目前期工作。推進農林產品開發,扶持寶源油脂、華濱面粉、二龍山薯業、沾河華森木業等生產加工企業發展,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林產品附加值。科學規劃工業園區,合理擺布工業企業建設區域,對新上工業項目提高準入門檻,堅決杜絕有污染的項目落地。
四是抓旅游保增長、促發展。牢固樹立大五大連池、大規劃、大旅游、大發展的觀念,注重加強與五大連池風景區、沾河林業局和二龍山農場等區域內單位的交流合作,合理規劃區域功能定位,聯手發展旅游經濟,共同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五大連池區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著手研究“大五大連池”區域整體規劃,突出“五大連池”品牌,聘請專家策劃城市發展功能定位,編制高起點、大手筆的城市發展規劃,從更高層次開發建設和經營城市,為發展現代旅游業和第三產業打造平臺。深入研究國家啟動“國民休閑計劃”給五大連池帶來的機遇,實施戰略性規劃,大力發展以旅游配套服務為主的休閑產業經濟,吸引大企業、大集團參與吃、住、行、游、購、娛等休閑產業開發,努力把旅游休閑產業培育成為五大連池的支柱產業。結合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積極推進城市東移北擴,著力打造城北休閑服務區,規劃建設星級賓館、酒店、娛樂、康體等休閑設施,為五大連池風景區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配套服務,共同打造經濟增長極。積極配合做好高速公路、機場、鐵路建設,不斷改善旅游交通環境。加快城市棚戶區改造,規劃出若干個功能完備、設施齊全、管理科學、環境優美的居民社區,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五是抓民生保增長、促發展。通過向上爭取和增收節支,今年計劃投資1.8億元用于“民生工程”建設,讓群眾享受到更多的發展成果。繼續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投資1 900萬元新建第二中學寄宿制學校,把市區周邊6所農村初中學校合并到第二中學進行集中辦學,使農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樣接受高質量的教育。計劃新建4個鄉鎮計生服務中心、15個基層派出所和3個司法所辦公用房,爭取新建5個鄉鎮文化站。計劃改造城市棚戶區5.4萬平方米,其中配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3萬平方米,改造農村泥草房2 000戶、16萬平方米。加強場市共建工作,在搞好農機農技合作、聯合招商上項目的同時,拓寬社會事業合作領域,加大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基礎設施整合力度,謀劃龍鎮和龍鎮農場共建5萬人口小城鎮,逐步實現資源共享、利益共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把市屬單位職工全部納入醫療保險,啟動城鎮居民和農林四場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城鄉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全覆蓋。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