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彥華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擲地有聲地提出,要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怎樣把這莊嚴的承諾變成現實?黑龍江省綠色食品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張希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黑龍江已建立了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全程質量監管體系、產品質量追溯制度方興未艾,全省要利用三至五年時間,將綠色大米、綠色大豆及制品、綠色食用菌、綠色乳品等農產品打造成中國最優質、最安全、最放心的品牌,給中國的農產品消費市場、給總理交上一份合格、滿意的答卷。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乎十三億多中國人的健康。張希良說,就我們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而言,總體上來說處于一個十分良好的發展狀態,是安全的,是值得信賴的。但“三鹿”奶粉、“多寶魚”、“紅心鴨蛋”、“瘦肉精”等個案的接連發生也為食品安全開啟了警示紅燈。
率先在全國實現無公害化水準
張希良說,黑龍江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大省和輸出大省,每年大約500億斤農產品輸送到全國各地去。如果農產品在質量方面出現了問題,對黑龍江社會經濟發展,對黑龍江農民來說,這個災難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說不亞于發生一場地震。多年來,黑龍江一直高度重視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生產的農產品在全國打造出了“綠色、安全、營養和健康”的形象。首創了“一體化”發展模式,加快了無公害農產品開發步伐。截至去年底,黑龍江省已有64個縣(市)、農墾8個分局、54個區(局)全部進行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體環評,環評面積達到14 593.9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獲證單位1 051家,有效認證產品8 100個。
黑龍江率先在全國實現主要農作物基本達到無公害化以上生產水平,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到目前,黑龍江省是全國唯一一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無一例產品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的省份,受到農業部的充分肯定。
多項指標居全國之首
張希良欣慰地說,黑龍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居全國之首、全國叫響。黑龍江開發建設較晚,大森林、大界江、大濕地、大冰雪為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良好生態環境,尤其是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制定了“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把綠色食品作為省里的一項重要產業來加以推進,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等。目前,全省綠色食品產業經濟總量、種植面積、質量安全水平等多項指標繼續在全國領先。其中綠色食品種植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20.68%;建成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120個、面積達4 000萬畝,占全國總面積的53.08%;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種植面積、國家級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均居全國之首。
如履薄冰 監管“三品”
張希良說,作為全省“三品”監管工作的管理部門與直接責任人,深感責任重大,如履薄冰,須臾不敢懈怠,神經時時刻刻處于繃緊狀態。
他說,中國青年報前不久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現在群眾最不放心的是食品和醫藥的質量。這說明,產品質量、特別是食品和藥品質量安全,已經成為消費領域的突出矛盾,成為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之一。張希良一語中的地指出,破解農產品質量安全,最重要的途徑是要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同時著重強調,企業是食品藥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是產品的第一生產車間,企業家身上應當流淌著道德的血液,肩負起食品安全的重責。這一關系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光靠政府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監管。
今年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和執法年。張希良說,農產品數量安全固然重要,質量安全更為重要,今年黑龍江將進一步完善、強化“三品”質量監管機制,把質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堅持實行質量安全一票否決制。一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重點是完善環境監測評估制度,為農產品提供安(下轉33頁)(上接25頁)全的環境保障;完善生產企業年檢制度,強化農產品加工企業內部質量控制;完善產品質量抽檢制度,對產品質量實行動態監控;建立“三品”(無公害、綠色、有機)生產投入品管理辦法,禁止不符合標準的投入品在“三品”生產基地使用等等。二是進一步加強日常監管工作。要加強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檢查,堅決打擊違規使用農藥、食品添加劑、生長激素等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行為。限制肥藥超劑量、超次數、超時限、超范圍使用,從源頭保證質量安全。從今年開始要對所有的產品實行抽檢,對高危產品增加臨檢次數,發現質量安全問題苗頭立即查處,把發生質量安全事故的幾率降到最低點。三是進一步加強質量安全支撐體系建設。組織協調相關部門檢測機構,開展“三品”質量和環境監測,提高監測效率。四是在全省范圍內積極組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專項整治行動”。整治工作的重點是:切實加大“三品”抽檢力度,力爭“三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強化對“三品”獲證單位全程監控,力爭執行率達到95%以上;加強“三品”標志使用規范性監管,確保規范用標率達90%以上。
打造“黑龍江農產品—中國最好”工程
張希良是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的奠基、領軍人。彈指十年間,他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全部傾注這一綠色產業。他說,從事綠色食品產業,是自己人生的一個轉折,非常熱愛“這片綠”也感到這項事業特別的有意義。因為它惠及的是老百姓、因為喜歡擔負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今年黑龍江綠色農產品開發工作任務艱巨而繁重。黑龍江要以溫總理在政府報告中關于“質量和安全”的指示精神為契機,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品牌,提高產業效益;不斷強化質量監管,嚴控違禁投入品的使用,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一)加快品牌企業建設,不斷培育壯大綠色食品產業集群。要把建立和完善加工業體系作為加快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支持企業大力提高原料加工轉化率、支持企業深度開發產品。引導和支持“三品”生產企業控制和壓縮“原字號”產品生產,大力開發營養健康類綠色食品和專用方便類綠色食品,特別是開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綠色食品產品。全力打造一批龍江特色品牌。引導“北大荒”、“五常大米”、“寒地黑土”、“慶安大米”等品牌進一步發揮優勢,輻射帶動其他品牌提檔升級,形成整體競爭品牌優勢。
(二)繼續擴大標準化基地規模,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級。著重做好四項工作:擴大國家級綠色食品基地建設規模;加快主要農產品無公害化生產步伐; 積極穩妥進行國家級綠色畜牧水產基地建設試點; 積極探索小區域有機農業發展模式。
(三)積極拓展新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提升黑龍江綠色食品的影響力。開展“黑龍江農產品—中國最好”市場塑造工程。以綠色米、豆、乳、菌四大主導產品為主,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
張希良說,更為主要的是我們要塑造黑龍江綠色食品這個大的品牌,讓它在全國叫響,甚至在國際叫響。不管走到全國任何一地方,走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提起黑龍江就讓大家最先想到綠色食品這幾個字,并且交口稱贊黑龍江綠色食品。據悉,《食品安全法》將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相信我國食品藥品一定能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兌現、完成總理的承諾。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