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旭
[摘 要]本文闡述了毛澤東無產階級戰爭性質學說,提出了正確區分戰爭性質的標準——“一站三看”。
[關鍵詞]戰爭性質觀;標準
戰爭的性質就是戰爭的政治屬性,或者說是戰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馬克思主義戰爭觀認為,弄清戰爭性質是解決對待戰爭態度問題的必要前提。毛澤東無產階級戰爭性質觀是毛澤東無產階級戰爭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冷戰結束后,由于復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以及各種矛盾的相互交織,使得戰爭性質問題似乎變得撲朔迷離。甚至有觀點認為,毛澤東無產階級戰爭觀判斷戰爭性質正義與否的基本原則已失去價值。這直接關系到毛澤東無產階級戰爭觀判斷戰爭性質正義與否的論點是否還具有客觀真理性的問題。
一、毛澤東無產階級戰爭性質觀的基本觀點
毛澤東依據馬克思主義有關按照政治目的的區分戰爭性質的觀點,把戰爭的政治目的作為判明戰爭性質的標準。他明確指出:“戰爭的性質是根據于戰爭的政治目的而定的。一切戰爭分為兩類,照斯大林同志的說法,戰爭分為:(一)正義的非掠奪的謀解放的戰爭;(二)非正義的掠奪戰爭。” 毛澤東還明確指出,“歷史上的戰爭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義的,一類是非正義的。一切進步的戰爭都是正義的,一切阻礙進步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 毛澤東的論述不僅從根本上指明了正義戰爭與非正義戰爭的內容,而且還指明應根據政治目的判明戰爭的性質。即是說,區分戰爭的性質,根本的是要看戰爭的政治目的。凡是政治目的在于反對掠奪和奴役人民,并為人民謀解放的戰爭都是正義戰爭,反之則是非正義戰爭。
毛澤東還把戰爭的階級本質作為區分戰爭性質的標準之一。他闡述道:“古人說,‘春秋無義戰。于今帝國主義則更加無義戰,只有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階級有義戰。” 俄國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義戰,中國的反鴉片戰爭、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戰爭等都是義戰。總之,凡屬于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民族進行的戰爭,都是正義戰爭,反之則一般當屬非正義戰爭。
弄清戰爭的性質,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確定無產階級對待戰爭的態度并采取相應的戰略與策略。而要弄清戰爭的性質,就必須把握“一站三看”這個標準。
二、正確區分當代戰爭性質的標準:“一站三看”
根據毛澤東無產階級戰爭性質觀的論述,可以總結出正確區分當代戰爭性質的標準:“一站三看”。
(一)“一站”: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認識戰爭性質。
戰爭是私有制和階級斗爭的產物,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站在不同的階級立場就會對戰爭性質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一站”,就是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而不能站在其他的立場上,這是區分戰爭性質的前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交戰國都宣稱自己是為了保衛自己的祖國而戰,對此,列寧對其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列寧認為,區分戰爭性質必須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從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及其爭取自己解放的觀點出發” 而“不應該以‘自己國家的觀點來推論”。 因此,我們在區分戰爭性質問題時,應始終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即站在被壓迫階級被壓迫民族的一邊,站在廣大人民群眾一邊。
(二)“三看”:一看戰爭的政治目的;二看進行戰爭的階級;三看戰爭的歷史作用。
第一,看戰爭的政治目的。這是區分戰爭性質的關鍵和首要問題。毛澤東指出:“‘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在這點上說,戰爭就是政治,戰爭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 例如對1991年海灣戰爭戰爭性質的分析,就應注意分析各參戰國真正的政治意圖,那就是“世界霸權”和維護各自在中東地區的利益。 這就說明美國出兵伊拉克的行為是非正義的。因此,要區分當代戰爭的性質,仍須首先把握從政治目的出發分析戰爭雙方真正政治動因這一關鍵問題。
第二,看進行戰爭的階級。即看戰爭是誰發動和進行的。毛澤東說“全世界一切由人民戰爭起來反對壓迫者的戰爭,都是義戰。” 因此,只有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民族進行的戰爭,才是正義戰爭,反之則是一般當屬非正義戰爭。
霸權主義統治集團為實現自己的階級利益,常常把自己打扮成“和平天使”或“民主推廣者”,對外炮制危機,制造動亂,鼓吹威脅,塑造敵人,煽動戰爭。從冷戰結束后的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三場戰爭看出,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由于其霸權主義本性使然,仍然是戰爭的總根源。因此,我們在考察戰爭性質時,一定要看戰爭是誰發動和進行的,要對戰爭進行階級分析,反動階級、退步階級、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國家進行的戰爭一般都是非正義的戰爭。
第三,看戰爭的歷史作用。戰爭的歷史作用有兩種,一是推動社會進步,有利于和平與發展,即“一切進步的戰爭”。二是阻礙歷史進步,不利于和平與發展,即“一切阻礙進步的戰爭”。毛澤東說:“一切進步的戰爭都是正義的,一切阻礙進步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我們共產黨人反對一切阻礙進步的非正義戰爭,但是不反對進步的正義的戰爭。對于后一類戰爭,我們共產黨人不但不反對,而且積極地參加。”
當今時代,維護世界和平、謀求經濟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各種霸權主義的、極端民族主義的、極端利己主義的戰爭,破壞了世界的和平與安寧,干擾了各國的經濟發展,顯然是阻礙社會歷史進步的。因此,在我們分析戰爭性質時,一定要看戰爭的歷史作用,凡是推動社會進步,有利于和平與發展的戰爭才是正義戰爭。反之,是非正義的。
參考文獻:
[1]列寧軍事文集[M]. 北京,戰士出版社,1981.
[2]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夏征難. 馬克思主義戰爭性質學說的當代價值[J].軍事歷史研究,2009,3(1).
(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