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鵬
[摘 要]當前,食品工業正朝著規模化、產業化、系列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從事食品加工和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除了需要掌握相應的現代食品貯藏、加工、管理、營銷等相關理論知識外更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行業的快速發展急需食品技術專業人才,食品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食品加工;技術人才;辦學建議
一、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現狀及發展前景
食品工業是我國第一大支柱產業。當前, 食品工業正朝著規模化、產業化、系列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從事食品加工和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 除了需要掌握相應的現代食品貯藏、加工、管理、營銷等相關理論知識外, 更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通過對調研發現, 國家及食品行業對食品專業人才需求量大,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出現較大缺口。
“十一五”食品工業行業和產品發展重點是:糧食、油脂食品加工產業;乳業、畜禽、水產類食品產業;果蔬、飲料、制糖產業;方便食品、罐頭產業;營養保健食品工業;調味品、食品添加劑工業;釀酒、發酵制品工業;食品和食品包裝機械工業。新形勢下人才需求的崗位類型發生了變化,食品企業的職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工程技術人員、食品檢驗工、食品制作工、食品包裝工、一線QC、基層管理人員、食品加工設備操作工這幾個崗位。其中,食品制作工、檢驗工、基層管理人員、食品加工設備操作工占到食品行業需求總數的86%,除食品工程技術人員供大于求外,其余均供不應求。
目前,在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從業人員中, 具備大專學歷的僅占4% 左右, 專業的人才十分短缺, 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復合型人才, 高級技術人才嚴重匱乏。隨著食品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對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將增加, 人才缺口將進一步加大。
1.國家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大批的食品加工技術專業人才。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因為食品工業是以大宗農產品——包括糧、油、菜、肉、蛋、奶、水產、果品等初級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對農業增效、農民非農就業增加和農民增收最直接,農業部在《全國主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十一五”時期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的戰略重點是食品工業,因此我國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大批的食品專業技術人才。
2.行業的快速發展急需食品技術專業人才。食品工業已成為目前世界上第一大產業。全國第三次工業普查結果顯示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在全國工業部門總產值中攀到了第一位,《全國食品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建議》預測2006年至2010年食品工業發展年均遞增率12%,到2010年食品工業總產值可實現35 855億元以上,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保持在9.6%左右。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將會促進社會對食品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的持續增加。
3.產業結構急需食品專業技術人才。由于食品工業的原料主要是動、植物,即農副產品,因此,食品工業與農業有著密切的聯系。據統計,我國目前農業總產值與食品工業產值的比例為1:0.3左右,而發達國家已達到1:4,中等發達國家也大于1:2,我國的食品工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急需大批的食品專業技術人才。
4.實施“食品安全行動計劃”急需食品專業技術人才。食品安全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規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具有相應的食品生產加工專業技術人員,檢驗人員必須取得從事食品質量檢驗的資質,食品檢驗人員實行職(執)業資格管理制度。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視,國家已對食品加工企業實施行業準入制度,出口的食品企業則要通過HACCP、FDA、GMP等認證,為此,高素質的食品加工技術人才相當緊缺。
5.實施“營養改善行動計劃”急需食品專業技術人才。今后十年,將是我國居民食物結構迅速變化和營養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時期。現代的食品加工技術的出現為改造傳統的食品生產,進行食品深加工,提高食品質量和減少營養損失等增添了新的活力,可以為人們提供足夠的、經濟的、安全的、高質量的食品以及傳統技術無法獲得的食物。國家實施“營養改善行動計劃”需要大量的食品專業人才。
二、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建立的幾點建議
1.培養食品專業人才刻不容緩。市場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食品工業要發展,企業要擴大規模、要提高效益,專業人才是關鍵。在我國國民經濟中,食品工業已經成為第一大產業。食品種類之繁多、范圍之廣是其他行業無法比擬的,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培養出食品工業企業最急需的食品科技人才,是高職高專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
2.專業面要拓寬,基礎課要扎實。食品工業企業種類繁多,是一條產業鏈很長的綜合性行業,是以大宗農產品——包括糧、油、菜、肉、蛋、奶、水產、果品等初級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有食品原料的收購、儲藏、加工、銷售等多重業務環節,每一環節都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因此, 專業必須具有寬泛的適用性,適應食品加工業產業不同領域和不同工作崗位的要求,使就業渠道暢通。基礎課扎實了,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時就會得心應手。
3.改革專業課程設置,增加選修課比例。新世紀的食品科技人才應該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較高的文化素質,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國際適應能力,較高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能較好地掌握某一方面的食品加工技術,且在其他方面具有自我發展的能力。按照一專多能的原則,應培養知識面廣,綜合能力強的應用型、復合型、創造型高級食品科技人才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
4.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動手能力培養。企業對畢業生的動手能力較為重視,學校應重視實踐環節,以使畢業生能盡快進入角色。選擇一些大型企業進行深層次的校企合作, 使學生在企業真實的環境中接受職業崗位訓練, 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團隊精神。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工作,使畢業實習與崗前培訓合而為一。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