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鳳
所謂策劃,就是在節目制作過程前,通過編輯部的總體部署和記者的精心準備,設計出欄目或節目的最佳方案,使節目質量大大提高的一種電視行為。法制電視節目,雖然是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一檔專業性節目,但是它畢竟不同于專門的新聞頻道或者影視頻道等等,觀眾是否愿意在幾個小時里不停地接受法律教育?因此,法制電視節目必須做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新聞性與可視性的完美結合。而要做到這一點,沒有相當嚴謹、周密、完善的策劃方案,是不會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的。
一、法制電視節目應如何進行科學的策劃
選題策劃是最為關鍵。選題的策劃必須以欄目的定位為準,不能為了片面地追求某一時期的“熱點”或者某一階段的高收視率而背離欄目的定位和宗旨。
在確定了選題的范圍后,就要進行具體的選題策劃。一般來說,法制節目選題的隨機性較強,各種案件和糾紛的發生也不太有規律性,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增大選題策劃的隨意性而忽略其主動性。所以,總結選題的主動性策劃大概有以下幾種常用的方法:
1.預見性策劃。一般我們都能事先知道某部法律或法規即將出臺,或者司法部門某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可以根據這些事先掌握的信息設計選題,提前介入。這一點在各個法制欄目都比較普遍,比如“禁毒日”選題、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道路交通安全法》選題等等,各地的法制欄目都進行了事先的策劃。
2.規模性策劃。法制節目的選題往往比較零散,但我們可以選擇相關的內容進行統一制作,集中播出。集中一段時間,以一定規模的數量進行報道,容易形成合力,引起觀眾的關注。比如黑龍江電視臺連續八年組織了大具規模的《援助龍江行》活動,把法律專家、媒體和老百姓緊緊地聯系到了一起。也為很多需要幫助的百姓切切實實地給予援助。在社會上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認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反饋性策劃。節目播出后必然都會收到一些觀眾的來信來電,在這些反饋信息中,我們可以提取有價值的線索。比如這一階段觀眾關注什么話題,我們可以有傾向地確定這一類選題;觀眾對哪個節目的結果感興趣,我們就可以安排進行后續報道等。這樣的選題策劃很容易形成欄目的親和力。
選題的策劃還可以多借用“外腦”,多聽取法律界專業人士的意見,這樣有利于在策劃中把握選題的要點和方向。
策劃的最后一步就是對具體節目的策劃。由于法制事件的發展很多具有不可預見性,確定了選題后,還要注意選題所要遇到的種種障礙,要防患于未然,事先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節目的科學策劃主要是要考慮到節目運作過程中的各種條件的變化,及時調整制作方案。比如采訪不到一方當事人怎么辦,事件的發展有了新的變化怎么辦,暗訪時被發現了怎么辦等等。也許有人會說這些情況應該由記者臨時把握,但這樣做增加了節目的隨意性,不利于節目的管理,也不符合欄目工業化運作的要求。正是針對法制節目的這些特性,我們更應該加強對具體節目的科學策劃。
二、具體的節目策劃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節目要突出的法律點。一個案件中可能會涉及一個或多個法律點,在涉及多個法律點時,記者的采訪和節目的講述就容易出現重點不清,觀眾看不明白。一般來說,一個長度在15分鐘以內的法制節目最好只突出一個法律點,如果必須有兩個法律點,也要分清主次。比如我們曾經制作過一個節目,講的是一個人在車上遭歹徒傷害,他卻向汽運公司索賠的案件。這個案件中就涉及《刑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多個法律問題。最后我們將節目的法律點定在《合同法》。最終,法院的判決也是以《合同法》為依據的。
2.明確采訪對象。由于法制節目中,對相關當事人的采訪不一定順利,所以采訪對象的范圍一定要盡可能擴大。以一個民事案件的采訪為例,我們的采訪一般要包括當事人雙方和雙方的親屬、鄰居、同事、雙方的代理律師、雙方的證人、案件涉及的第三方、負責審理的法官、相關法律問題專家和與案件無關的群眾等等。采訪全面能夠成就節目的深入、說服力,也能有效地避免因部分人員采訪不到造成節目單調的后果。
3.明確采訪的方法。不同的采訪對象需要使用不同的采訪方法。根據事先對情況的了解,我們要在節目策劃中對采訪方法進行明確。比如有些采訪是用講述式的,有些則需要突擊采訪,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我們還需要使用暗訪等手段。合理的采訪方法能夠使節目更加精彩。
4.明確節目的主線。一個好的法制節目不僅要講明法理,更要講好一個故事,而講好一個故事就需要明確這個故事的主線。一般來說,我們可以以一方當事人的經歷為主線、以辦案人員的經辦過程為主線或以記者調查的經過為主線。比如在制作專題片《熟悉的陌生人》前,編導曾設計了三條主線,分別是犯罪分子的活動、受害人的經歷和公安人員的偵破過程。根據前期采訪的情況,節目最終確定了以公安人員的偵破過程為主線,這樣在故事的講述上更加引人入勝。
5.明確懸念的設置。設懸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抖包袱”。法制節目一般故事性較強,這一點也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原因。好的懸念設置能增強節目的故事性,是講好法制故事的關鍵。這一點也需要在節目策劃中予以明確。懸念設置過多容易讓觀眾看不明白,過少則易使節目顯得單調。現在全國的各個法制欄目,節目長度一般在10至15分鐘之間。在這個時間長度內設置2個左右懸念比較合適。在節目策劃中明確懸念的設置,就能夠讓我們在節目的采訪、制作中,圍繞這些懸念多做文章,保證節目的精彩。
另外,節目的拍攝、包裝技巧等都需要在節目策劃中予以明確,這樣才能保證欄目的整體風格和水平,不至于出現因記者素質的高低帶來節目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
策劃,是貫穿于節目始終的一項核心的工作。有了科學的策劃、完善的策劃,才能保證我們的節目受到目標收視群的歡迎,才能將我們的欄目做成一個品牌。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