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麗華
[摘 要]在中國漫長廣博的歷史珍異中,瑪瑙作為玉石的一種,歷來與水晶、翡翠、琥珀等具有同等地位,黑龍江省是我國瑪瑙的重要產地之一,尤其是黑龍江省遜克縣素有“瑪瑙之鄉”的盛譽。本文以歷史發展為脈絡,對具有時代特點的作品、作者以及風格特點進行回顧,淺析黑龍江省瑪瑙工藝的發展。
[關鍵詞]瑪瑙;工藝美術;玉雕
“瑪瑙”源于希臘文的拉丁字,是拉丁文西西里的阿蓋特河(Rive Achates)的名稱,這是意大利(狄奧佛拉塔時期)Theophrastus首次發現瑪瑙的地方;英文中則譯為Agate;在中國,瑪瑙的文獻記載于各種史書,陳藏器著的《本草》中釋“瑪瑙、爛紅色、似馬之腦,故名”。瑪瑙的化學成分以SiO2為主,常含有鐵、錳、鎳等微量元素,晶體形態屬隱晶質,具粒狀、纖維狀結構,集合體常為鐘乳狀、腎狀、結核狀、致密塊狀。硬度為7~7.5,質地堅硬耐磨,瑪瑙具有脂肪或臘狀光澤,半透明,貝殼狀斷口。它的種類很多,有條紋瑪瑙、苔蘚瑪瑙、水膽瑪瑙、截子瑪瑙等。瑪瑙的剖面可以看到灰、白、紅、綠、淡褐、淡藍等多種不同顏色組成的同心圓狀、波紋狀、層狀或平行條帶狀(圖1),俗有“千種瑪瑙萬種玉”之說。
在中國漫長廣博的歷史珍異中,瑪瑙作為玉石的一種,歷來與水晶、翡翠、琥珀等具有同等地位,黑龍江省是我國瑪瑙的重要產地之一,尤其是黑龍江省遜克縣素有“瑪瑙之鄉”的盛譽。早在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黑龍江流域的原始先民便開始利用色澤艷麗豐富的瑪瑙、石英、黑耀石等原材料進行簡單的工藝制作,因而學術界稱其為“細石器”。最早發現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昂昂溪文化遺存。這一時期的瑪瑙制作工藝主要基于實用功能為前提的基礎上采用打制和壓制兩種主要工藝進行制作,比例對稱、造型優美精巧、色澤繽紛艷麗。直至遼金時期,應用領域更為廣泛,與青銅器、鐵器共存了很長時期。在《舟鉛錄》中曾經記載,“靺鞨寶石、色赤紅、大如栗”。《后漢書·東夷傳·挹婁條》中對挹婁族系許多特產已有很高的評價,“產赤玉好貂”。挹婁是兩漢和三國時期生活在黑龍江流域的肅慎族的后裔,之后演變成勿吉,即靺鞨族系。另外,《珍玩考》中對渤海國的瑪瑙工藝品更有極高的評價,“武宗會昌元年;渤海貢瑪瑙柜,方三尺、工巧無比”。從而可見,黑龍江流域的瑪瑙工藝文明在幾千年以前便已著名, 尤其金代的瑪瑙、玉、石雕刻工藝和中原相比,其工藝具有明顯的北方民族特征。綏濱縣中興七號文化遺存發現的一件玉雕人物作品,這件作品工藝完全脫離了漢魏以來的古拙粗獷、單純簡約的風格。其服飾和面部形象基本采用線雕的手法來表現動勢和表情以及服飾的體面關系。在綏濱縣奧里24號文化遺存中發現的一件單獨紋樣玉透雕工藝品,其整體造型由秋天的兩棵小樹自然交搭著一公一母兩只馬鹿和大雁。作品裝飾性極強,緊湊充實,是北方少數民族的原始先民曾以游牧漁獵為主的生活方式使其對自然的親密理解的真實寫照。除此之外,比較有獨創性的玉魚雕刻工藝品采用線雕的手法,表現出有疏有緊、有隱有現、動中帶靜、靜中有動的魚與荷葉的巧妙關系,線條蒼勁有力,幾乎可以與現代玉雕工藝相媲美。從而,有力地駁斥了外界認為的北方自古以來文化落后,更無工藝可言的不實觀點。
清初,關于黑龍江省的瑪瑙、玉雕在《龍沙紀略·物產》又名《黑龍江述略》等許多論著中有了明確的描述,“五色石產黑龍、諾尼江(嫩江)兩岸,通明如瑪瑙、紅圓者像核桃或取以飾念珠”,“翎管、班指、雜佩皆可為之,向于諾尼、黑龍江兩岸俯拾皆是,近則居奇特甚,石材極堅,攜至京城,覓良工雕琢,工值尤貴,市賣大半。路產質粗,工劣不足取也。”可見,清代黑龍江流域把瑪瑙分為水、陸兩種品質。除了這兩種瑪瑙之外,還有一種稱作“空青石”的稀世罕見珍寶,從史料中的記載來分析,即是今天人們所說的“水膽瑪瑙”。水膽瑪瑙在黑龍江省的嫩江江畔第一次被發現是在清朝天朝九年(1635年),在《清實錄》26卷中有所記載,“天聰九年十二月癸巳,科爾沁國杜爾伯特部額林臣臺吉,于嫩江河岸得一石,獻上,視之,石中隱隱有水色,赤如琥珀,大如指塊、蓋空青石也”。另外,除了嫩江流域,還有黑龍江流域也曾有出現過這種“空青石”,《盛京通志》中亦有記載,“空青出黑龍江,最為難得,渙人間獲之、必呈諸將軍,酬以值,遣官赍進。或官弁自得者,即以進御,例得優赍。” 由此可見,空青石是十分罕見珍奇的瑰寶,有史以來便成為上層社會的珍愛稀世之品。
空青石,又名水膽瑪瑙,由于地殼運動,火山噴發出的大量巖漿發生流動,巖漿周圍的地下水侵入出現了水液交融,水遇熾熱巖流形成汽液混合物,在巖流中就形成氣泡,這些氣泡大小不一、形態各異,隨著巖流運移而發生滾動,當巖漿停止流動,氣泡的外形也隨之不再變化。因而形成了圓形、橢圓形以及水滴形等形狀各異的水膽瑪瑙外殼。瑪瑙隨時間的延長而冷卻,最外層的二氧化硅逐漸形成了密封、致密、堅硬的隱晶質薄殼,殼內含氣體、液體和二氧化硅膠體。再冷卻二氧化硅膠體形成玉髓,分布于殼的內壁。這時氣液混合物中含有碳微粒瑪瑙出現黑色條帶,含有赤鐵礦為紅色或紫紅色條帶,含氧化鎳出現綠色條帶,含有氧化錳出現褐色條帶,含有鈣和鎂出現淺白或淺灰色條帶。這些含有色素離子的礦物,根據溫度不同,按先后次序結晶,故形成了層次分明顏色不同的紋飾,稱為晶腺,帶有晶腺構造二氧化硅集合體叫做瑪瑙。二氧化硅膠體再次冷卻,壓力減少,結晶速度緩慢,便形成了石英顆粒和水晶晶簇。剩余的液態主要成分是水。這種空洞內含水的瑪瑙稱為水膽瑪瑙,而這樣的水又稱原生礦物水,在自然界中數量極少,只占全部水膽瑪瑙的千分之幾。水膽瑪瑙的形成方式除了上訴方法之外還有許多種,如另一種是火山爆發時先形成瑪瑙的空洞,由于外殼封閉不嚴或有沙眼及小油孔,地下水向內滲入,后期外殼又被鈣質或泥質物包裹,甚至有的膠結得十分堅硬,里面的水很難泄漏出來,也就形成了水膽瑪瑙。大部分水膽瑪瑙屬于這種類型,其特點膽內水量多,分布較為廣泛。而第三種是瑪瑙形成之后,由于上復地層的壓力或地殼變動及地質構造作用使瑪瑙球體發生裂隙,地下水沿裂隙向內滲入,裂隙被泥沙和黏土封閉,經過年長日久沉積為巖,而膽內的水又不易外滲,即形成了水膽瑪瑙(圖2)。“水膽7.35公斤,內膽體積約1 100多立方厘米,藏水量約850克,在國內現瑪瑙”作品《大觀園》,成品尺寸22厘米,寬21厘米,高18厘米,重7.35公斤,內膽體積約1 100多立方厘米,藏水量約850克,在國內現存水膽瑪瑙作品中極為罕見,是黑龍江省多位大師三年多時間精心琢磨才得以面世。這件作品,描塑的是享有世界盛譽的中國18世紀中葉古典現實主義不朽巨著《紅樓夢》中的主要章節,作品頂部采用璞玉之形,高度概括了大觀園二春對奕、寶黛觀、寶釵捕蝶、四美釣魚、黛玉葬花、丹頂鶴六組故事情形。作品采用圓雕中有浮雕,浮雕中含圓雕的結合手法使人物形象高度概括、逼真生動。
至民國初期,瑪瑙工藝制品在黑龍江省更為廣泛的應用,僅齊齊哈爾就有17家玉石鋪和手工作坊,約200余人進行勞動,在坤順街西城豪(現解放門西城豪一條街)形成了赫赫有名的“玉石大街”。
建國以后,社會主義恢復時期,黑龍江工藝美術以黑龍江手工藝生產體系的恢復和發展為基礎,得以重獲新生。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全面對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并進行扶持,為恢復偽滿時期嚴重破壞的黑龍江手工藝生產體系,對老藝人有計劃的進行組織,有步驟地通過“重點試辦”、“全面發展”、“手工業合作化”和“基本實現合作化”幾個階段推進手工業合作化進程,全省96%以上的手工業者參加了合作社組織,新的生產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進了黑龍江工藝美術的發展。至20世紀60年代初,在國家政策進一步調整的作用下,黑龍江工藝生產更加漸趨發展起來,工藝美術的生產手段也從手工制作向機械化或半機械化轉變。隨著整個國家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和人民對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進一步增長,工藝美術界的視野逐漸拓展,玉雕生產能力也隨之加強起來,全省范圍內成立了哈爾濱玉雕廠、齊齊哈爾瑪瑙廠、牡丹江市玉器廠、佳木斯玉雕廠、海拉爾雕刻廠、滿洲里瑪瑙雕刻廠、呼蘭玉雕廠、肇東玉雕廠、鶴崗玉雕廠、遜克玉雕廠等多家企業專門生產瑪瑙玉雕工藝品。
黑龍江省的瑪瑙、玉雕工藝經歷了原始時期(圖3)的玉石生活生產工具,古代時期的線雕工藝品(圖4),民國時期的瑪瑙玉雕(圖5)實用工藝品直至今天成熟精湛的現代瑪瑙、玉、石工藝品(圖6)四個發展階段。(現代玉石加工工藝一般分為:相玉設計、劃活、琢磨、碾磨、光亮、鑲座、包裝等幾道工序。在這幾道工序之前,往往還要對瑪瑙原料進行高溫處理,使之色彩、條紋更加明晰,同時硬度也隨之減弱,較易雕琢。
瑪瑙玉石的琢磨工藝十分講究嚴謹,高明的藝人可以把一塊廢料變為無價之寶,并可以達到“小中顯大”,“以輕顯重”的效果。牡丹江玉器廠的年輕技師張鎧制作的多層螺旋瑪瑙球便是利用螺旋扣的組合技法,把多塊優質小瑪瑙原料分別施藝,然后在連接處把玉石處理成螺旋套扣的形式加以連接,使多塊小材料組成一件大型玉雕作品,構思巧妙獨到,在全省乃至全國首創了玉雕行業的螺旋套扣技法(圖7)。另外,還有一件作品采用多達60環的工藝將龍、鳳和五層瑪瑙球組合的鏈接方法使小的瑪瑙玉料產生大體量的視覺效果(圖8)。作品中的瑪瑙球采用鏤空的雕刻工藝,使人驚訝的是在造型巧妙精湛球體內部依然還有幾曾同樣雕刻精細無比的球體,層層相包,且可以自由旋轉。讓人感嘆技師們高超技藝的神來之手。黑龍江省牡丹江玉器廠的技師們通過多年的研究創新,破除了歷代承傳的瑪瑙原料只能在外形上作局部琢磨、透孔的歷史,為充分利用小材料制作大工藝的開辟了新途徑。

瑪瑙、玉、石是經過自然界千百萬年千錘百煉所創造的神奇之物,是自然界的偉大杰作,因此有史以來便成為人類高官顯貴的隨身寶物。用其獨有的華貴和堅實的品質托顯承載著相應歷史時期的藝術、人文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經濟狀況、審美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傳承了千百余年傳統手工藝的文化精髓,積淀了黑龍江流域多民族的寶貴財富,這需要我們當代人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與時俱進,發展黑龍江省現代瑪瑙、玉、石工藝文明。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