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海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深刻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突出強調了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極端重要性,提出了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的重要任務。中心城區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心城區是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體育、衛生、金融、商貿、旅游、交通和通訊的中心,機關企事業單位集中,城鄉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齊全,文化底蘊深厚,多民族聚集,農村圍城沿路,具有城郊型農業的特點,交通便利,信息通暢,農民文化素質相對較高。因此,中心城區建設和諧文化,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從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入手,緊密聯系和諧社會建設的實踐,從中心城區實際出發,依托社會力量,集成文化資源,在培育思想道德基礎、鞏固宣傳文化陣地、創新文化工作載體、繁榮文化產品生產、優化文化發展環境上取得新突破,構建全覆蓋的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能力、服務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思想保證、精神支撐、道德基礎和文化條件。
一、抓根本,加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和諧文化建設要緊緊抓住這一根本,著力在鞏固全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上下工夫,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黨員干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全民宣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把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作為建設和諧文化的中心環節,深化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國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開展創建“和諧社區、和諧村屯、和諧家庭”等主題活動。要把創建“學習型城區”作為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來抓,繼續精心組織,力求在特色活動、典型培養、整體推進上取得新突破,在重點抓好區辦論壇的同時,推進基層創辦“社區講壇”、“新農村論壇”、“市民大課堂”、“農民大課堂”,積極開展理論教育下基層活動。
二、抓基礎,加強文化陣地和文化設施建設
文化陣地和設施是建設和諧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和基礎依托。要把文化陣地和設施建設納入街道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多渠道加大對基層文化陣地和設施建設的投入,力求在整合文化資源和發揮現有資源作用上取得新突破。在抓好現有街道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文化活動室和農村文化室、文化中心戶建設的同時,充分挖掘駐街道和農村的企業、機關、學校、部隊的文化陣地和設施資源,促進文化資源共享。實施“六個一”創建工程,即在每個社區建一個文化活動場所、一個圖書室、一個活動室、一個文化宣傳長廊、一個社區學校、一個綜合藝術組織。要結合新農村建設,組織和動員文明單位幫助農村建設文化陣地和文化設施。要適應互聯網信息傳播的新形勢,辦好區、街兩級網站,豐富文化宣傳內容,使之成為傳播主流意識思想的重要渠道和宣傳、普及、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陣地。
三、抓載體,不斷活躍人民群眾文化生活
群眾文化活動是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載體,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是建設和諧文化的要求。要在文化活動內容上力求豐富多彩,要在文化活動形式上不斷創新,要在文化活動載體上不斷擴大內涵,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組織開展一批具有品牌效應的文化活動上,推動社區文化、村屯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向縱深發展。積極發展公共文化事業,整合集成轄區文化資源優勢,打造文化活動品牌,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動群眾文化生活健康發展。注意提高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質量,突出抓好廣場文化、節日文化、會展文化等文化娛樂活動,豐富以“社區藝術節”和以“農民藝術節”為主要形式的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內涵,著重抓好重大節慶日群眾性系列文化活動,有計劃地組織和諧文化進社區、進農村、進軍營專場文藝演出或文藝聯歡
會,適時舉辦征文、攝影、書畫展、秧歌賽等文化活動。
四、抓創作,推進優秀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
繁榮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是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任務。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指導文藝創作,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實施文化精品戰略,加大精品創作力度,抓好文藝作品的生產,努力推出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風格獨特、有影響的優秀作品,并注意發揮獲獎作品導向、示范作用。要發揮區文體中心或區文化館的龍頭作用,推出一批優秀精神產品,打造一批節慶文化活動品牌,培養一批精神產品創作生產人才,充分調動基層業余藝術團、合唱團、戲曲組織、書法協會、繪畫協會、攝影協會、文藝創作小組等群眾性文化團體的創作積極性,促進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數量和質量協調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五、抓環境,營造建設和諧文化的良好發展氛圍
良好的文化發展環境是建設和諧文化的前提和保證。要從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性任務來認識它的重大意義,調動社會一切力量和手段優化文化發展環境。圍繞建設和諧文化,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媒體、網站、墻報、板報、文化宣傳長廊和宣傳欄等宣傳,廣泛宣傳建設和諧文化的重大意義和主要任務,為建設和諧文化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要通過學校、家庭、新聞、廣播、電視、文藝作品等各種途徑,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思想輿論氛圍,引導人們追求和諧,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和風氣。要切實加強文化市場的規范和管理,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持續開展“掃黃打非”斗爭,重點對娛樂場所、影劇院、網吧及學校周邊環境進行監督、檢查和治理,加大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力度,堅決依法查繳各類非法圖書、報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規范文化市場秩序,凈化文化傳播渠道,為文化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改進人才培訓、選拔制度,構筑人才高地,形成一個有利于文化藝術人才、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干事業、做大事的環境。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