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微微 李 立
[摘要]任何符號在不同的時間、空間里都有不同的意義,都具有語意的多重性。而多元素的電影符號又構成了電影藝術中的多重性和多元化。為我們創造出一個豐富而多義的電影解讀空間。文章從色彩、道具、行為等幾方面對電影作品中同一符號語意的多重性進行論述。
[關鍵詞]符號;語意,多重性
任何符號都具有穩定性和可變性。電影的優勢在于它是一種直觀性、穩定性的符號系統,每一個電影符號,比如色彩、道具、行為、聲音等都有其特定的語意。同時電影藝術又是一個結構復雜的符號體系,同一個符號在保證了它們符號穩定性的同時。對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節的改變,這些符號又展現了它們的多義性與可變性,也就是同一符號在不同的電影語境下產生了多重語意,為我們創造出一個豐富而多義的電影解讀空間。可以說,任何符號在不同的時間、空間里都有不同的意義,都具有語意的多重性。而多元素的電影符號又構成了電影藝術中的多重性和多元化。這里,我們僅從色彩、道具、行為等幾方面對電影作品中同一符號語意的多重性進行論述。
一、色彩
在各種電影符號中,色彩符號語意能使人對電影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在一部電影中,由一系列的色彩貫穿始末,呈現了人物的狀況同時也刻畫了人物的自身特點。在當代中國影壇色彩符號語言運用最大膽也是最出色的當屬張藝謀,看過他的電影的人都會被他所創造的絢爛的色彩世界以及豐富的色彩語意所傾倒。這里我們以紅色為例,因為紅色被他在幾部電影中發揮到了極致。在各種色彩中。紅色是最刺激人的視覺感官的顏色。
《紅高梁》是張藝謀拍攝的首部影片,影片開頭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大片紅色與黃色并置的畫面。鞏俐扮演的“我奶奶”身著紅衣,紅褲、紅鞋及頭頂著紅蓋頭站在黃土飛揚的十八里坡,炫目的紅色象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原始的沖動。禮贊了敢愛敢恨、激情燃燒的生命。電影《菊豆》中的一場戲——菊豆身穿紅衣站在染布架上,逆光拍攝的光線使菊豆的服飾由黃色、藍色漸變為大紅色,暗示著躁動的企盼與歡愉,以及對封建意識的挑戰,上面講述的是張藝謀幾部影片中的紅色的不同語意,接下來再談談其他電影中紅色的語意。斯皮爾伯格的電影《紫顏色》講述了一對被拆散的姐妹多年后相聚的故事。在電影中除了紫色以外大量出現的顏色便是紅色——紅色的鮮血。女主人公希莉在14歲生繼父的孩子時鮮血染紅了水盆,后來嫁的丈夫經常痛打她,紅色的鮮血總是出現在她的臉上。紅色對于希莉而言象征著災難和死亡。而該部電影中還有另外一種意義的紅色,那就是影片中的另一位女性莎格,這位黑人女性穿著緊身紅裙、時尚的紅皮鞋,染著紅色的指甲,在健康的黑色皮膚襯托下,紅色格外顯眼。紅色在莎格身上代表了與希莉的災難和死亡截然相反的生命的活力與生活的自信。影片《羅拉快跑》中大部分顏色是黑與白,但是與主人公相關的事物卻被賦予了鮮艷的、刺目的紅色——羅拉的頭發、家里的電話與奔跑時街道的背景色彩。羅拉為了愛情一次一次地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在街道上奔跑,羅拉紅色的頭發像一個運動員手中的火把,這里的紅色的語意是羅拉炙熱的、執著的愛情。同時,羅拉奔跑時街道背景的紅色、穿著紅色衣服的偷車男孩、家里的紅色電話、紅色的救護車等等,這些紅色又象征周圍世界的不穩定與危機重重。以上這些是紅色在不同的影片中代表的不同語意。每個導演在電影中對色彩的運用各不相同,無論是直觀的印象色彩,還是自我情感與之交流產生的抽象色彩,使色彩在不同的電影語境下產生了豐富的內涵,讓我們感受到震撼的氛圍,情不自禁地就走進了電影刻畫出來的那個世界中去。
二、道具
這里的道具指的是在電影場景中任何裝飾,布置用的可移動物件,也就是可看、可觸摸的實際物體,比如樓房、手機或者一個碗等。同一種道具在不同的電影中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通過其語意的多重性為電影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這里以火車為例,在一般影視作品中。火車表面上起到承載、運送人與貨物的作用,深入理解就像起點到終點的旅途,好像人的生命一樣,但在不同的電影語境中火車相應有其不同的含義。電影《辛德勒名單》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發生的事情。二戰開始時,火車拉著數以萬計的軍人趕赴前線,送別的親友悲痛欲絕,當戰爭結束時,火車帶著戰后幸存者返回家鄉,接站的人們又喜極而泣。在這里,火車讓人既愛又恨,代表著通往生存的希望和臨近死亡的絕望。《云中漫步》是一部浪漫的愛情片。影片一開始,男女主人公以一種既老套又浪漫的方式在火車上相遇,從而引發了后來的一系列曲折故事,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這里的火車象征著愛情的萌發與初始地。《周漁的火車》這部影片可以說火車這個道具貫穿始終,周漁每到周末就去看望住在異地的男友陳青,即使是在陳青離開后也隨著火車來來往往,成了習慣。火車盛載著她所有的一切,童年的夢想,迷人的愛情,以及對美好人生的幻想……這里的火車成為周漁心靈棲息的地方,承載著她的矛盾、欲望和對愛的幻想,是周漁成長的地方。《哈利·波特》是一部經典的魔幻題材的美國影片,劇中主人公哈利,波特每當開學乘火車去學校時要穿過一個肉眼看不見的九又四分之三月臺,然后乘坐會飛的火車。這里的火車無疑是提升影片魔幻效果的一個道具,代表著一個不真實的、虛幻的、理想化的世界,馮小剛導演的《天下無賊》,這里的火車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交匯了正與邪、美與丑以及善良與邪惡。不過這里要說的是劇中穿插了一段打劫的場景,使人們在緊張之余感到短暫的輕松和愉悅,這時的火車又有了幽默、詼諧的意味,通過對火車在不同影片中的不同語意的分析說明只要道具在不同語境中恰當的被使用,它就會更好地為影片服務。使影片有更深刻的內涵,從而增強影片的可看性。
三、行為
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電影中除了聲音,體態語對人也可以產生一種刺激作用,不僅能加深有聲語言的語意,還能更明確地表明說話者的個性特征和思想感情。電影鏡頭的具象性可以充分發揮體態語的優勢,通過眼神、面部表情、手勢等諸多無聲的身體動作將有聲的語言更加形象化、生動化,或是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以跑為例,電影《無極》中年輕的奴隸雪國人昆侖具有超凡的才能——“超越風的速度”。影片中,昆侖為了他的承諾和愛情,一次次快速的奔跑跑過時光、跑過流年,跑是埋藏在他心中的原始力量。這里的跑象征命運、承諾與對新生活的追求。《羅拉快跑》是一部關于人的可能性、世界的可能性和電影的可能性的電影。羅拉為了拯救自己的愛人,盡最大的努力不斷地奔跑,努力地改變一切,向命運抗爭,而男人只能在一邊無奈地等待厄運的來臨。三次奔跑,一次比一次更震撼,一次比一次接近成功。這里的跑是女權勝利的象征。《功夫》這部影片里跑的鏡頭不多,但就短短幾分鐘的周星馳與包租婆你跑我追的鏡頭便充分顯示了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本領。毋庸置疑,這里的跑表面是逃命,實則是對影片的無厘頭錦上添花,是幽默的象征。再一個經典的跑就屬影片《阿甘正傳》了,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誠實、守信、認真而重感情的美德的化身。只要看過這部影片的人一定對女主角珍妮的臺詞記憶深刻:“跑,阿甘,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進了高中橄欖球隊。再后來跑進了大學,跑到了學位,在炮火紛飛的越戰戰場跑回了自己的性命,在事業有成后穿著珍妮給他買的跑鞋跑遍了全美國,阿甘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最終跑到了終點,向世人展示了他生命的價值。這里的跑代表了希望、榮譽和對信念的堅持。通過對跑這個體態語的多方面解讀與分析,通過演員的表情、動作等行為語意的多義性和可變性,能使我們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揣摩故事情節,透視體態語之于人物性格的重要意義,理解電影的深層含義。
綜上所述,電影中同一符號往往含有語意多重性的精神文化因素,語意的多重性不僅體現了一種復雜的語言結構,決定了符號語意的不確定性,而且暗示了電影作品思想和現實的深層結構,讓人們認識到世界的多重意義和復雜性。電影作為藝術的根本是影像的具體性與符號語意的不確定性之間的張力關系。電影符號的語意是多元的、滑動、游移的,常常在作者控制之外的,是一個開放性的結構,不停淘汰不能再激起人們內心波瀾的舊形式,隨時接納新的元素、產生新的特征,以便賦予電影更深層的解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