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0日,朝鮮宣布廢除朝韓間停止軍事對抗協議。在靠近韓朝邊界的韓國北部京畿道坡州市 兩名日本游客用望遠鏡向朝鮮方向觀望圖·新華
1月30日,朝鮮負責南北關系事務的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再次發表言辭激烈的聲明,稱“朝韓關系已經到無法改善的地步,政治、軍事對立已經使朝韓關系走到‘戰爭邊緣”,單方面宣布廢除關于朝韓間停止政治、軍事對抗的所有協議。《新民周刊》記者就此采訪了上海社科院亞洲問題專家王泠一博士。
王泠一認為,朝鮮此番強硬態度一方面針對韓國李明博政府,另一方面是要引起美國及國際社會的注意。韓國總統李明博上臺后,在處理南北關系上放棄了前兩任總統的“陽光政策”,實行強硬的外交路線,“朝鮮半島就很容易出現強硬對強硬的局面,增加不穩定因素”。再加上李明博采取親美親日政策,欲加強三國軍事同盟,朝鮮雖不承認自己國力、軍力弱,但客觀上無法接受,所以態度更加強硬,并將廢除協議的責任歸咎于韓國政府。
“朝鮮目前在國際上的處境是比較孤立的。”王泠一說,“但朝鮮渴望獲得國際關注”,例如和歐洲國家基本建立大使級關系、駐聯合國使團積極展開推介活動、開設外語(聯合國主要工作語言)網站等。現在國際社會對朝鮮的興趣在下降,因為從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利益關系角度看,朝鮮不能提供商業回報,大家對朝鮮都是“援助為主,商業合作為輔”。所以,朝鮮變成了“國際孤兒”,此番強硬態度,也是為打破冷淡局面,特別是引起美國關注。
王泠一說,“戰爭邊緣政策”是金正日上臺后采取的一貫外交作風。朝韓可能會發生武裝沖突,包括雙方放空槍空炮、直接擊傷或逮捕越境人員或武裝滲透人員、海上發生艦對艦小規模低強度沖突等,但強度可控,不會升級為戰爭。兩國關系是否會緩和,有3個判斷標志,一個是今年6·15南北共同宣言紀念日時,韓國是否有政治力量進行紀念宣傳;一個是8·15“解放日”民間是否有慶祝活動;第三就是4月份,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會晤是否涉及朝韓問題。
“過年的時候一個韓國朋友給我發短信,問我有什么新年愿景。我回復說:中朝友好不動搖,中韓關系不懈怠,朝韓關系不折騰。”王泠一最后說道。